傳統文化常識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中國文化既是中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礎,也是歷史、現代和未來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何謂“十才子書”?

  所謂“十才子書”,指的是這樣十部作品:一、《三國演義》;二、《好逑傳》;三、《玉嬌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滸傳》;六、《西廂記》;七、《琵琶記》;八、《花箋記》;九、《斬鬼記》;十、《三合劍》。它們中有小說、傳奇和戲曲。有第一流的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和優秀的戲曲《西廂記》、《琵琶記》;但也有濫竽充數的,如《三合劍》。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傳》、名稱第三的《玉嬌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箋記》,也由於格調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說的俗套,在中國文壇的影響也極微。因此,所謂“十才子書”的選擇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說此出自金聖嘆,恐怕不確。

  古籍名稱的由來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為古籍的名稱所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古人著作集名的由來,也是有規律可尋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詩人杜審言的詩集稱《杜審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別號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貫作集名,如唐代張九齡為曲江***今屬廣東***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經居住過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別墅在樊川,集名即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銜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職中最高的官銜作集名,有的則以作者詩文創作較多或成名時的官銜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時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集名《杜工部詩集》。

  以作者的封、諡作集名,如南北朝時謝靈運襲封康樂公,集名即為《謝康樂集》;北宋司馬光封溫國公,諡文正,集名《溫國文正司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還有專為進行讀書、藏書的處所,多以堂、室、齋、居、軒、亭、庵、館為名,講究點兒的稱樓稱閣,便以此給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湯顯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處築有隨園,集名《隨園詩話》。

  以成書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詩文集編於穆宗長慶年間,集名《白氏長慶集》、《元氏長慶集》。

  以上幾種命名方法,有時互動使用,這就造成了同書異名的現象。

  中國史學八大家

  左丘明春秋時魯國人,著有《左傳》,編年體史書創始人。

  司馬遷西漢人,作《史記》,首創正史紀傳體。

  班固東漢人,著《漢書》,開創斷代史體例。

  劉知幾唐代人,編著《史通》,我國第一個史學批評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為我國第一個記敘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馬光北宋人,編成《資治通鑑》,為編年史第一部鉅著。

  袁樞宋代人,著《通鑑紀事本末》,創立了紀事本末的體裁。

  顧炎武明清學者,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竹林七賢”是那些人?

  “竹林七賢”指魏晉期間的七個文人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魏氏春秋》說,這七個人“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

  “竹林七賢”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其他五人,只有山濤、向秀、劉伶有作品留至現今,而且數量很少,成就遠不及嵇、阮。嵇康、阮籍兩入神交契合。他們在思想領域和文學領域上的業績,都與對司馬氏的政治鬥爭密切關聯。

  嵇康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與山巨源絕交書》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阮籍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詩歌。他有《詠懷詩》82首。嵇、阮在作品中,著意宣揚老莊的虛無思想。

  “筆”之十八種

  提筆撰文叫“命筆”;

  自己寫的文字叫“親筆”;

  寫作中斷叫“輟筆”;

  別人口授寫成的文字叫“代筆”;

  集體討論,一個或幾個人起草的文字叫“執筆”;練習性的寫作叫“練筆”;特別精采的文字叫“妙筆”;

  體現文章筆法、寫作技巧的叫“文筆”;

  文章中預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後呼應的叫“伏筆”;

  寓意含蓄不便直敘的文字叫“曲筆”;

  寫的與題無關的文字叫“閒筆”;

  特別細緻的描繪叫“工筆”;

  使文章臃,腫的文字叫“贅筆”;

  作品中寫得不好的地方叫“敗筆”;

  寫作造諧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筆”;

  無拘無束地寫作叫“信筆”;

  對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隨筆”;

  正文結束後的補充性文字叫“餘筆”。

  詩人的五個別稱

  詩仙唐代詩人李白詩風雄奇豪放,人稱“詩仙”。

  詩聖明清文人把杜甫稱為“詩聖”。葉燮的《原詩》中有詩名“詩聖推杜甫”。

  詩豪指詩人中的英豪。《新唐書·劉禹錫傳》曰:“素善詩,晚節尤精,與白居易酬復頗多。居易以詩自名者,嘗推為詩豪。

  詩魔指酷愛做詩的人好像著了魔一般;也指做詩的癖好、興致。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曾說:“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

  詩囚指苦吟的詩人。元好問在《放言》詩中寫道:“長沙一湘累,郊島兩詩囚”。郊,指孟郊;島,指賈島。

  什麼是“二十四史”與“二十五史”?

  清朝乾隆年間編輯《四庫全書》時,詔定二十四部史書為正史,稱二十四史。這二十四史是:《史記、《前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引日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書》、《元史》、《明史》。

  1921年,徐世昌以大總統的名義,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於是就又有了“二十五”史之說。

  信尾問“安”十種

  給父母及長輩的信稱:金安、鈞安、崇安、頤安。

  給夫婦的信稱:雙安。

  給女戚的信稱:坤安、壺安。

  給病人的信稱:痊安。

  給旅人的信稱:旅安。

  給士人的信稱:道安、文安、善安、撰安。

  給教師的信稱:鐸安。

  給商人的信稱:籌安、財安。

  給明友的信稱:***隨時令變化***春安***祺:吉祥、幸福***、夏安、秋安、冬安、暑安、大安、時安、遷安、檯安、爐安。

  官場問信彼此稱:升安、勳安、覲安、軺安。

  十四種“言”

  名人說過的話——名言;

  含有教益的話——格言;

  告誡規勸的話——箴言;

  預見未來的話——預言;

  臨走留下的話——留言;

  誠懇勸告的話——忠言;

  應允別人的話——諾言;

  開玩笑說的話——戲言;

  抱怨別人的話——怨言;

  虛假不實的話——謊言;

  無中生有的話——謠言;

  動聽騙人的話——甜言;

  魯莽粗野的話——粗言;

  挑撥離間的話——讒言。

  “別”有十五種

  分手辭行曰:“告別”;

  握手告辭曰:“握別”;

  拱手辭別曰:“揖別”;

  揮手告辭曰:“揮別”;

  親吻離去曰:“吻別”;

  叩拜辭行曰:“拜別”;

  設宴送行曰:“餞別”;

  致謝告辭曰:“謝別”;

  臨別贈禮曰:“贈別”;

  前往送行曰:“送別”;

  離別留言曰:“留別”;

  丟開離去曰:“拋別”;

  不願分別曰:“惜別”;

  長久分別曰:“闊別”。

  二十個“之交”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謂“布衣之交”;

  有錢人與沒錢人交朋友謂“車笠之交”;

  在逆境中結交的朋友稱“患難之交”;

  吃喝玩樂結交的朋友稱“酒肉之交”;年

  歲差別大,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稱“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稱“竹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謂“肺腑之交”;

  親密無間的朋友謂“膠漆之交”;

  生死與共的朋友謂“生死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稱“莫逆之交”;

  哪怕砍頭也不改變友誼的朋友稱“刎頸之交”;

  無意中相遇而結成的朋友稱“邂逅之交”;

  在道義上互相支援的朋友稱“君子之交”;

  只見過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稱“一面之交”;

  僅點頭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稱“點頭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稱“泛泛之交”;

  見過面但不熟悉的人稱“半面之交”;

  舊時結拜的兄弟姊妹稱“八拜之交”;

  交友不嫌貧賤的稱“杵逆之交”;

  寶貴而有價值的交往稱“金玉之交”。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 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鑑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淩濛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0. 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年齡稱謂】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穆天子傳有哪些內容
傳統文化剪紙資料介紹
相關知識
北京傳統文化常識大全
傳統文化常識大全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識大全
傳統文化對聯大全集
傳統文化對聯大全
小學語文中國文化常識大全與考試範圍
小學語文中國文化常識大全與考試範圍
小學語文中國文化常識大全
小學語文中國文化常識大全
傳統文化知識手抄報圖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