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簡稱白蓮洞博物館***位於柳州市市郊東南12公里的白麵山南麓,東接柳石一級公路,南連南柳高速公路,西臨白蓮機場,海拔249.8米,佔地面積66000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集洞穴科學研究、科普和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簡介

  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簡稱白蓮洞博物館***位於柳州市市郊東南12公里的白麵山南麓,東接柳石一級公路,南連南柳高速公路,西臨白蓮機場,海拔249.8米,佔地面積66000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集洞穴科學研究、科普和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主體為白蓮古洞。白麵山是一巨大的連座峰林山體的一部分,中有一面積達7500平方米的石灰岩溶洞,共有5個洞口,主廳洞口朝南,因洞口正中有一塊巨大的白色鐘乳石,形似蓮花蓓蕾而得名白蓮洞。

  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位於柳州市郊東南12公里,是著名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提議籌辦的我國第一座洞穴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博物館。白蓮洞自然環境奇特,迂迴曲折的洞中狹道全長1870多米。溶洞面積約7000多平方米,洞穴低層,全長370多米的地下河道流水清幽,終年不息。

  二、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古人類研究室華南洞穴調查隊在著名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率領下,到廣西調查巨猿和人類化石時,在白蓮洞土層中發現四件石器,1件扁尖的骨錐和1件粗製的骨針。這些石器均由礫石打製而成,石質為矽質灰巖和石英岩。骨器針身和錐體已殘破。後經鑑定,認為該洞庭湖的堆積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

  1961年,柳州市政府將白蓮洞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館在裴文中教授倡議下,於1981年開始籌辦白蓮洞博物館,同年5月1日裴文中為白蓮洞題詞:“中國可以成為世界上古人類學研究的中心,廣西是中心的中心”。 1973一1982年進行了全面清理髮掘,獲得眾多的動物化石和豐富的文化遺存,包含著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早期三期文化連續序列,它對探討華南地區舊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過渡以及建立華南中石器文化系統提供了重要線索和對比資料。

  1985年春節期間,白蓮洞博物館正式開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對外宣佈了這一訊息。同年2至5月,日本國家電視臺、英國電視臺、香港電視臺先後派員來到白蓮洞拍攝電視。

  三、白蓮洞

  白蓮洞位於柳州市南郊蓮花山上,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白蓮洞洞高而十米,主洞面積774平方米,洞側有地下河,長年流水潺潺,洞前有湖泊遺蹟。周圍群山環繞,景色秀麗。白蓮洞是中國第一座洞穴科學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室內陳列了大量的古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遺物***說明了大約距今5萬年以前'白蓮洞人'已經會縫製衣服、用火和熟食,構成了白蓮洞文化。白蓮洞文化及附近的'柳江人'遺址在人類學上佔有相當重要地位。白蓮洞遺址已經成為中外人類學家關注的科研場所、科普課堂和旅遊勝地。 白蓮洞自然環境奇特,迂迴曲折的洞中狹道全長1870多米,溶洞面積約7000多平方米,洞穴底層,全長370多米的地下河道流水清幽,終年不息。洞前有湖泊遺蹟。周圍群山環繞,景色秀麗。其洞穴堆積層中曾出土動物骨化石,牙齒化石和石器、石制裝飾、原始夾砂陶片等文化遺物。

  其洞穴堆積層中曾出土動物骨化石、牙齒化石和石器、石制裝飾、原始夾砂陶片等文化遺物,包含著舊時器時代晚期經過中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連續單位,時間跨度達37000-7000年,這在國內尚屬罕見。白蓮洞遺址現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蓮洞文化遺址是一處包含舊石器時代晚期經中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早、中期三個不同時代的文化遺址,內涵十分豐實。發掘後的文化遺址,採用玻璃全封閉式的保護,清晰地展示了白蓮洞文化系列,成為中國乃至國外同時代遺址地層對比研究的標尺。此外,在遺址狹長的洞穴內,博物館還採用雕塑的形式,塑造了近十組反映原始人生產生活場景的塑像。 洞內地原現象陳列白蓮洞全長1870米,共有5個洞口,溶洞上下起伏、迂迴曲近、可分六層、總面積達7500平方米,在洞內漫長的穴道壁上,可以看到多種地質現象和海底生物化石。有成千上萬只蝙蝠藏於洞穴深處,地下河有盲魚嬉遊。含有三氧化鈣的水滴蒸發後的沉澱物形成天然後壩,蜿蜒盤旋,岩石中石膏、白雲石、方解石晶體閃閃發光。岩溶形成的石幔、石筍、石柱處處可見,形成奇妙瑰麗的景觀。遊人置身於此彷彿到了神話天境,同時可學到不少有關洞穴的地質知識。

  四、評價

  白蓮洞博物館因其豐富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內涵和洞內典型的岩溶地質現象而令中外專家、學者和遊客矚目。不少中外專家、學者在參觀、考察白蓮洞後均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賈蘭坡教授為白蓮洞遺址發現40週年紀念題詞為:“白蓮清香泥不染,洞內堆積內涵多”。香港中文大學鄧聰教授認為:“白蓮洞遺址的發掘,完全解決了中國考古學上中石器時代的長久不解之謎”。 日本學者植原和郎和國際洞穴學會主席福特在考察白蓮洞後,則分別得出了“日本人與柳江人同宗共祖”,“柳州是世界岩溶地形的心臟”的結論。白蓮洞博物館享譽海內外。

  白蓮洞遺址其年代跨度在3萬年左右,跨越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這正是人類的經濟形態由攫取型向生產型飛躍的階段。該遺址層位齊全,是南亞熱帶罕見的全球性古氣候資訊儲存庫。白蓮洞遺址不斷有文物出土,從1961年至1990年止,共從洞穴堆積層中出土動物骨化石3550件,牙齒化石390枚和石器、石制裝飾等文化遺物。此外,還發現古人類用火遺蹟。

 

  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的人還:

1.武漢到重慶武隆旅遊攻略

2.重慶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3.武隆喀斯特旅遊區旅遊攻略

4.重慶芙蓉洞導遊詞3篇

5.武隆喀斯特旅遊全攻略

6.重慶十大景點導遊詞

企業博物館
江都到南京旅遊攻略
相關知識
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介紹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博物館介紹
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介紹
倫敦科學博物館
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介紹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介紹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館介紹
常州少兒自然博物館介紹
初一三大主科學習方法介紹
北京科技博物館作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