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歷史的成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很多成語都是古代歷史中來的,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楚才晉用

  比喻本國的人才被別國所利用。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聲子深為伍舉的才能所歎服.後來伍舉的岳父王子牟犯罪逃跑,有人造謠是伍舉通風報信.伍舉無奈,逃奔鄭國.這時聲子因公被派往晉國,途徑鄭國,兩人郊外相遇,“班荊道故”。聲子聽了伍舉的申訴,甚感不平。他讓伍舉先到晉國暫住一個時期。辦完公事,聲子即刻去見楚“令尹”***相當於宰相***子木。當子木問道:“晉大夫與楚孰賢”時,聲子先以“晉卿不如楚”取悅子木,接著便道:“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然後陳述史例,曉明利害,終於說服子木,招回伍舉。

  秦晉之好

  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

  出處:春秋時,秦國***今陝西一帶***和晉國***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帶***,是相鄰的兩個強國。兩國統治集團之間勾心鬥角,爭奪霸權,矛盾很尖銳,但另一方面,他們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結成關係密切的親家。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晉獻公的女兒;晉獻公的兒子晉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兒。

  禹鑿孟門

  國際考古專家白禮昌考察孟門得出結論:大禹治水鑿開黃河蛟龍石壁第一門在今柳林孟門。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孟繁仁主編論文專著《孟門天下黃河第一門》一書。

  據文獻記載和專家考證,柳林孟門是大禹治水第一門戶,這裡還保留著傳說是大禹當年指揮治水時,因長期佇立於此而留下深深腳印的“禹王石”。也有專家認為,所謂孟門之名,涵蓋今柳林孟門至河津龍門黃河段的河道兩側,柳林孟門乃其北起,河津龍門是其南止。而柳林縣的孟門又位於此段黃河的上游,故稱作黃河第一門——孟門。

  退避三舍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自《左傳》:“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後重耳返國執政,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闢之”。

  脣亡齒寒

  脣沒有了,牙齒就寒冷。比喻雙方休慼相關,榮辱與共。

  出自《左傳·僖公五年》:中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虞君說,虞虢兩國像嘴脣和牙齒之間的關係,脣亡則齒寒,但虞君未聽勸告最終也為晉所滅。

  假道滅虢

  但是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出自《左傳·僖公五年》:中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虞君說,虞虢兩國像嘴脣和牙齒之間的關係,脣亡則齒寒,但虞君未聽勸告最終也為晉所滅。

  三家分晉

  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晉國是春秋時期的超級大國,春秋五霸之一,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晉最初只限於今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一帶。進入春秋後,於晉獻公時期遷都於絳,並開始其擴張程序。最終形成了地跨今天的山西、河北大部,西到黃河西岸,據崤山,西北最遠達到汝水之濱,南到今河南北部的廣大疆域。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諸侯。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

  紙上談兵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道路以目

  形容人民對殘暴統治的憎恨和恐懼。

  出自《史記·周本紀》:“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周厲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寵信的大臣榮夷公唆使改變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賴以謀生的許多行業,改歸王室所有,一時間民生困苦民冤沸騰。厲王不聽勸諫採用特務手段對付人民,他派人去衛國請了很多巫師,在首都鎬京巡迴大街小巷,偷聽人們的談話,凡經他們指認為反叛或誹謗的人,即行下獄處決。這樣一來,舉國上下不再敢對國事評頭論足了,只是以目示意。3年後,平民們最終不堪忍受,自發地組合起來攻入王宮,把暴君放逐到一個叫彘***今屬山西***的地方。

趙括打仗歇後語的答案是什麼
開學第一天讀後感
相關知識
借鑑歷史的成語
歷史的成語典故和啟示
反映歷史的成語
描寫歷史的成語
中國歷史的成語故事
關於歷史的成語
關於歷史的成語
寫出歷史的成語故事
寫出來自歷史的成語
關於歷史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