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向曹操投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赤壁之戰獲勝後,孫權為什麼還要向曹操投降?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赤壁大戰之前,東吳的大部分官吏都勸孫權投降曹操,因為那時候無論是雙方力量還是戰場形勢都對曹操有利。但是,孫權在魯肅的勸說下,下定了抗擊曹操的決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統一了東吳君臣的思想,終於在赤壁打敗了曹操,獲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那時的孫權,是何等的豪壯!可是,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又奪取了荊州的江北南郡,建安二十年又從劉備手中奪回了江南三郡;同年,孫權在濡須又沒讓曹操佔到便宜。就是在這樣一種各方面都有利的形勢下,孫權在建安二十二年向曹操投降了!而這一年,東吳並沒有其他大的戰事。

  孫權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向曹操投降呢?

  當時孫權的東吳政權,佔有了江南和淮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也是當時的中國除了曹操以外的一支最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同樣,孫權也成為曹操最主要的攻擊目標。

  赤壁大戰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結束,此後,曹操和孫權都有哪些交戰呢?

  建安十四年春天,曹軍來到譙縣,製造快船,操練水軍。秋天從渦水進入淮河,渡過肥水,屯兵合肥。建安十七年冬天曹操征伐孫權,第二年春天進軍濡須口。曹操攻破了孫權的江西大營,擒獲了孫權屬下的都督公孫陽,然後撤兵回去。建安十九年七月,曹操率兵征討孫權,雙方沒有發生較大戰事。建安二十年八月,孫權率軍十萬包圍了合肥。當時,守衛合肥的曹魏主將是張遼,整個合肥城只有區區七千多人,然而,就是這個張遼,卻將孫權打敗,還差一點兒活捉了孫權。建安二十一年冬天,曹操率軍來到居巢。第二年春天對孫權的濡須口發起了猛攻,孫權敗退而走。

  曹操這時候在其他方面有什麼大戰呢?

  建安十六年***公元206***七月曹操親征關中的馬超、韓遂,年底平定。建安二十年三月進攻漢中的張魯,十一月張魯投降。

  可以看出,從曹操這這方面來說,他的主要進攻方向是在孫權。

  另外再看看劉備和孫權的戰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孫權以劉備已經得到益州為由,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因為在赤壁大戰時,劉備以自己土地太小為理由,要求孫權借給他荊州的南郡。劉備推脫不還,說等到得了涼州,再把荊州還給他。孫權非常生氣,派遣呂蒙奪取了長沙、桂陽和零陵三個郡。劉備也攻下了原屬孫權控制的公安。由於曹操佔領了漢中,隨時都有可能進攻成都,劉備提出來和孫權講和,於是,兩家將荊州分屬,江夏、長沙、桂陽歸東吳;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

  在此期間,劉備和曹操只在漢中有戰事,曹操留在漢中的大將是夏侯淵、張郃,劉備的大將是張飛。到建安二十三年劉備進攻漢中,第二年收復。這是在孫權投降曹操以後的事情。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孫權的戰事最多,形勢最為嚴峻,他不僅戰線長,而且要面臨著兩大敵人的威脅,而這種威脅還都是致命的。

  劉備不是已經和他講和了嗎?在這種情況下,劉備還是他的威脅嗎?

  荊州是東吳的命脈,劉備對於東吳的潛在威脅更加嚴重

  劉備於公元十九年攻進成都,劉璋投降。劉璋這個人沒有多大的能耐,但由於在他執掌益州期間並沒有發生大的戰事,所以這益州還算富庶。再加上益州各郡大部分都是投降的,劉備得到整個益州,並沒有太大消耗,所以,益州的獲得,是讓劉備得到了一個大大的便宜。有了益州的劉備,再加上荊州的江北部分,可以說,劉備已經成了氣候。這也是三國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吧。

  孫、劉雖然講和,但對於孫權來說,西屬的荊州卻是套在他脖子上的枷鎖,隨時都有可能把他勒死。

  孫權的戰線分為東西兩線,東線戰事主要圍繞在居巢,也就是現在的安徽巢湖地區。這一地區對於曹操很重要,孫權由此北上,可以直接威脅到中原腹地,這要比劉備得到一個漢中要嚴重的多。對於東吳來說要輕於曹操,因為這兒長江水面寬闊,曹操要想過江,恐怕要做長時間的準備才行。當然了,土地是越大越好,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丟了這一地區,也不是孫權所願,只不過,孫權更大的憂患在於西線。

  西線就是荊州。劉備西征入川,留下關羽守衛荊州。建安二十年,孫、劉兩家發生了戰事,雖然達成了和解協議,土地也都有了歸屬,但由於這是三家的一個糾結之地,就更是孫權的一塊心病。荊州地區對於孫權來說就像是自己的脖頸,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只要倒出手來,打出來就能卡住他的命脈。假如從荊州地區攻擊東吳,順流而下,孫權將徹底失去優勢,陷於十分被動的境地。兩相比較,西線要比東線更為重要。

  荊州的關羽並不是劉備一般的將領,他是一個有戰事決斷權的。還在徐州時,劉備就留下過關羽獨立守備小沛;曹操攻打荊州時,關羽獨立率領過水軍,劉備能夠渡過沔水暫時脫離危險,也幸虧得到關羽的接應。縱觀劉備集團,除了劉備也只有關羽能夠獨立帶兵。所以說,東吳會不會受到來自西線的攻擊,這並不完全取決於劉備,更多的還要看關羽。正因為如此,孫權必須在兩線都準備應戰。後來孫權曾經想結好關羽,遣使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求婚,也是這種擔心的一種表露。這雖然是後話,也充分說明了荊州對於孫權的重要性。

  東線應付曹操,西線還得重點防備關羽,憑東吳的力量,恐怕還真有點兒疲於應付。假如這時候能夠把戰事停下來,孫權一方面能夠得到喘息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專務西線,換句話說,在東線罷戰就是為了專心西線防務,得機會進攻奪回荊州,這恐怕就是孫權投降曹操的本意吧。

  孫權投降,用當時人的話說,不過是權宜之計,並不是出於真心***外託事魏,而誠心不款***,那曹操為什麼會同意呢?就當是的情況來說,劉備準備著要和曹操奪取漢中,關羽在荊州隨時可以進攻襄樊,孫權又時時惦記著合肥,這東西來回的跑,也有點兒疲於奔命的意味。雖然說曹操是家大業大,但在外的手裡有兵,曹操是不能長期讓他們“獨立自主”的,這樣他一個人就得來回跑。也許,孫權看明白了這一點,知道有這種和解的可能,所以才提出來和曹操和解。順便說一句,這種投降,其實際意義就是一種和解。

  孫權投降,為他日後偷襲荊州獲得了成功,因為他攻打關羽是“請示”過曹操,打著是為朝廷出力的旗號進行的。或者說,曹操所以放任他孫權攻打荊州獲利,就是因為有了建安二十二年投降的這個基礎。偷襲荊州得手給孫權帶來了很大的利益,這讓東吳的力量更加強大,孫氏政權更加穩固,但作為一個日後的皇帝來說,總感覺這氣節方面非常有問題。這不由的讓人想起了周瑜,假如周瑜在,他能不能用另一種方法來應付這種局面呢?

  三國孫權向魏求和的趣聞:

  在屈身曹魏的十餘年裡,孫權並不是一個什麼都沒有做的閒人,在建安五年的時候,孫策去世,孫仲謀作為他的弟弟則順理成章的繼承他哥哥的位子。原來在孫策底下做事的等人將重心轉而放在了孫仲謀身上,一心一意的輔佐他。試想,如果孫權只是一個泛泛之輩,周瑜、張昭這樣的重臣能用心的輔佐他嗎?這也證明了孫仲謀也是一個有才能有謀略的人。擁有一個這樣性格特點的人,能夠在曹魏隱匿差不多十年,這也有說的過去的理由了。

  建安二十五年,不是一個老練的軍事家的孫權,成功的鑽了一個大空子,這就是著名的“關羽失荊州”事件,當時,孔明先生讓關羽築兵荊州決不能失去荊州這塊兵家必爭之地,關羽軍隊出兵襲擊曹操軍。千算萬算,沒有人能夠算到,孫權在此時抓住這個好時機襲擊荊州,最後成功的從關羽手中奪下荊州,從此荊州成功被仲謀收入麾下,三分局面由此成定局。正當所有人都要開始準備讓仲謀登基成為一方霸主的時候,仲謀一個人冷靜了,並沒有急急忙忙的坐上龍位,靜靜享受勝利給他帶來的享受,直到建安三十四年,仲謀才稱帝,然後才開始進行遷都和建業。儘管,仲謀的個性不如三國裡其他人物的鮮明,而且與其他人物相比之下他性格中甚至還有一絲絲的優柔寡斷,他的“英雄感”也不如其他人物強烈,但正是由於他的這種獨特的性格使得孫權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孫仲謀的能屈能伸不僅表現在“關羽是荊州”這次事件中,更表現在此次事件之後。

  在孫仲謀奪取荊州後,襲擊了關羽,並將其“拿下”,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更讓很多人沒有想通一點是,歷史上的一些大梟豪——曹操、劉備等人,竟然會敗在他們的晚輩孫仲謀手中。但是,在仲謀做出這一系列讓世人震驚的事情後,他還做出了更讓世人大跌眼鏡的事情,那就是向魏求和,主動要求去魏做官,很多人認為孫權傻啊,沒有眼光啊,但其實不然,正是因為孫仲謀這種能屈能伸的性格,這才使得他最後獲得成功走上帝王之位。其實這是孫仲謀的一個謀略而已,仲謀因為成功收入了荊州,這一舉動導致所有人對他虎視眈眈,他為了避免“兩方開工”,所以最後才主動向魏求和,為了更長遠的計謀埋下了一個深深的伏筆,這也正體現了孫權的足智多謀和強大的內心。

  如今世人對仲謀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個人魅力很大,能夠讓陸遜、周瑜等人對他忠心耿耿,其實忠心這種事,也是靠雙方對彼此的一個信任,作為一個戰場新人,他能夠讓眾多大將在他手下,任他使用,這是因為什麼呢?我們不得而知這些大將心中正真的想法,但正是因為他們雙方之間的那種信任,仲謀剛繼承他哥哥的位置的時候,手下的大將哪一個不是比他有謀略有才能,沒有哪一個人遜色於他,但仲謀依舊非常放心的給這些大將很多重要的任務,因為他知道這些大將都對他忠心耿耿。仲謀也確實能夠擔起其兄長之位,但沒有這些大將的輔助,孫仲謀或許就不是史書中所記載的那個孫仲謀了。

  孫仲謀年輕時,其品質中大多都是隱忍、有謀略、眼光長遠的特點,但凡是都具有兩面性,人也是如此。晚年的孫仲謀已經不如他年輕時的那般,他性格逐漸變得扭曲起來,猜疑心也越來越重,甚至變得殘暴不堪,與年輕時的他相差甚遠。東吳日後動盪的政局和衰敗的情況也和孫權老年性格大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從客觀上分析來說,他確實也沒有他父親孫堅哥哥孫策的軍事敏感度,甚至是說他沒有其兄父獨特的關於軍事方面的才華。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一個10幾歲就開始自己面對所有事情的少年,無論怎樣這種精神氣魄都是讓人敬佩的。在仲謀稱帝后,他對吳國所做的的一切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不管是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來說,都是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他在位的時候,派人到江南考察,並在此進行大規模的土地開發,他設定了專門從事農業管理的官員,並實施屯田制,讓吳國的農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些都體現出仲謀優越的政治才華和優秀的治國方針。

  儘管孫仲謀不如曹操、劉備等人在性格謀略等方面大方光彩,但其作為一代帝王,也是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最大作用,其性格中的最大的一個特點隱忍,卻也是三國裡幾大豪傑中最能夠凸顯出來的。雖然仲謀在歷史上的“戲份”不如其他另外幾位多,也不如另外幾位收到的關注多,但正是因為這樣,孫仲謀這種獨特的氣質讓人無法從他身上轉移注意。

關於江陰農民的趣聞
古代女病人的看病趣聞
相關知識
孫權為什麼向曹操投降
孫權為什麼要抗曹
司馬懿為什麼怕曹操
孫楠為什麼退賽
三國公孫瓚為什麼失敗
王功權為什麼被抓因為什麼被抓
孫權字什麼_孫權生平簡介
孫權字什麼_孫權生平簡介
為什麼會視力下降
為什麼我們要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