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的歷史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帝堯,儒家標榜的賢君典範,他德高望重,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被後世儒家奉為聖明君主的典型,人民傾心於他。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儒墨之宗

  在先秦時期,以 儒家和 墨家兩個學派最有勢力,號稱“ 顯學”,兩家都以堯舜為號召。從那時起,堯就成為古昔聖王,既是倫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國平天下的君主楷模。 孔子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孔子對堯的讚美,隨著儒家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地位漸趨重要,而亦日益深入人心。後來儒家即以“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為標幟;到唐代 韓愈以至於 宋明理學,大倡“ 道統”之說,堯遂成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在整個封建時代,從未有人懷疑過堯在歷史上的存在和他的業績。

  :龍圖騰

  民族大融合到唐堯時基本完成,確定了 龍這一形象。根據《 竹書紀年》 記載 ,堯生在伊祈山***在保定市順平縣境***,堯母慶都為陳鋒氏部族,生於鬥維之野。唐縣有慶都山,傳為堯母居住之地,慶都出生時常有黃雲覆其上,及成年常有龍隨之……既而陰風四合,赤龍感之有孕,十四月生堯于丹陵***伊祈山***。伊祁山堯母洞,即堯出生地。這就說明赤龍族當時就棲身生活於伊祈山附近,更加深了龍與中華民族的血肉關係,也說明了龍的傳人在堯時已為世人所共認。

  :冀州由來

  河北省簡稱冀,“冀”是由古 冀州而來。古代傳說中的帝堯,誕生於河北省順平縣,後建都平陽***山西省臨汾市,亦為古冀州之地***。曾在河北省中、南部活動,順平縣、定州市、唐縣、望都縣、隆堯縣的地方誌中,都有關於帝堯活動的記載。東漢時書《 釋名》在解釋“冀州”這個地名的由來時寫道“冀州位於北方,這裡居住過帝王,這個地方有險有易,紛亂希望得到治理,貧弱希望變得富強,荒歉希望獲得豐收” 冀在漢語裡有多種含義,其中有一義是“希望”的意思。書面語中有“希冀”、“冀望”、“期冀”這些詞。《 釋名》解釋冀州的含義,就是在“希冀”這個意義上使用的。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

  :堯王牧馬坡

  傳說上古 姑射山北仙洞一帶有堯王牧馬坡。山頭綠草如茵,山坡灌木叢生,溝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發,生機勃勃,夏天樹木茂盛,山花爛漫,秋天楓葉紅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傳說這裡“樹為堯王栽”,是堯王的放馬山,至今那裡北有生馬莊,南有牧馬灘,生馬、二駒的村名都是堯王時留傳下來的名稱。《臨汾縣誌》中以此地為臨汾八景之一。山下汾水西邊的東馬柵、西馬柵傳為堯王的牧馬場,鹿仙女與堯王婚後,還在這一帶管理過馬場哩。

  :婚鹿仙女

  鹿仙女生得肌膚若冰雪,體態嬌豔,儼然綽約處子。她心地善良,好濟困扶危,為民除害。 仙洞溝附近 黑龍潭中,潛伏一條黑龍,經常興風作浪,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到鹿溝一帶傷害鹿群。鹿仙女顧念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決心制服黑龍。一天她來到黑龍潭邊,向黑龍挑戰,黑龍從潭中奮身騰躍而起,張牙舞爪,直奔仙女。鹿仙女伸手向黑龍一指,黑龍一下子癱軟地陷在河灘上,向鹿仙女求饒,表示願終身為仙女效勞。鹿仙女饒它不死,將它關押在 黑龍洞裡,變為自己駕乘的坐騎。從此,黑龍對仙洞溝一帶生靈的危害始得解除。

  帝堯受命於危難之時,先是“ 十日並出”,禾稼焦枯,繼而洪水氾濫,淹沒田園,各地部落方國,割據稱雄,獨霸一方。帝堯依靠羿等部落方國領袖的支援,削平群雄,重新統一中原,率領群眾與水旱災害作鬥爭,萬民稱頌。一天,他到仙洞牧馬坡巡視,同牧民談論畜牧之道。牧民們順便也講述了鹿仙女為民除害的故事。正說之間,忽見一位仙女凌空飄然向仙洞而去,眾牧民驚喜地指給帝堯說,那就是被稱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帝堯回堯都以後,鹿仙女的形象一直浮現於他的腦海裡,縈繞在他的心頭。夜裡夢見鹿仙女飄飄然從天而降,凝目含笑,向他走來,與他並肩攜手,互訴衷情,駕雲凌空同遊。帝堯微服到姑射山訪察,走到仙洞,遠遠看見林邊草坪上有一個青年女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忽兒騰空,忽兒遁地,穿石如人虛,履空如平地,身邊有一隻小鹿陪伴著她。帝堯心想,她一定是鹿仙女了,於是健步上前,向她打躬施禮。不意她竟未答話,抽身躲到一棵松樹後邊,面含嬌羞地裝作用木梳梳頭。待堯將走近時,她將木梳往這株樹上一紮,又轉到另一株樹後邊嘻笑著。帝堯也嘻笑著追趕,不覺來到一個僻靜處,猛然從山谷竄出一條巨蟒,口吐紅信,目光瞵瞵,昂首向堯撲來,帝堯後退不及,被地上的草叢絆倒。在這危急時刻,鹿仙女見狀,折身一個箭步跳到帝堯身前護擋住他,傾手一指,只見那巨蟒渾身顫抖,癱瘓在地,按照指令,回身向山谷退去。這蟒是由黑虎仙幻化而成;意欲加害帝堯。帝堯驚恐之餘,一再拱手感激鹿仙女救命之恩。二人相隨回仙洞途中,互相傾訴衷情,情投意合。

  當晚帝堯留住仙洞。第二天鹿仙女領著帝堯遊山觀景,鹿仙女指著閃閃發光的大鏡石說:“我常常對著它照面整容”。走到澗溝下的石臺邊,鹿仙女說她“常坐在這臺上梳理頭髻,大家傳為我的梳妝檯。”她向對面岸上的層層石階一指,說她經常從那裡拾階而上,人稱仙梯。她說她經常騎黑龍去後溝的龍鬚瀑沐浴戲水:“我喜歡大自然,喜歡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從見到你以後,我打內心裡敬佩你匡扶天下的大志,願扶助你光大帝業”。帝堯聽後,十分欣慰,表示願作比翼鳥和鳴齊飛。二人遂訂立婚約,擇定吉期成婚。帝堯與鹿仙女雙方結鸞儔於仙洞之中,以洞為新房,對面的蠟燭山上光華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晝一般。後來人們便稱這新婚之夜為“洞房花燭夜。”

  帝堯婚後,忙於治理國事,鹿仙女也經常關照牧馬場的事。第二年鹿仙女生了一個男孩,堯很高興,為他起名為“朱”。鹿仙女撫育兒子,漸漸成長。聽說一隻巨蟒在 牧馬灘吞食牧民,她想一定又是那黑虎仙在興妖作怪。於是決心降服那隻惡蟒。她從牧馬灘追趕那蟒,跟蹤來到梳妝檯下,那蟒正要回身,鹿仙女縱身一躍,用劍直刺人那蟒的喉嚨,巨蟒被刺身亡。黑虎脫身而去,後來那裡留下了巨蟒窟。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設法要加害鹿仙女。鹿仙女只得向 天帝告發,天帝派天兵天將捉拿黑虎仙,將黑虎仙壓在乎陽東南的山丘之下,是為 臥虎山。天帝同時又罰鹿仙女與帝堯割斷塵緣,鹿仙女無奈,將幼年的朱兒送還帝堯,從此,隱居深山。帝堯派人四處查詢,不見蹤影,親上姑射山去找,沒明沒夜地呼喚,也不見迴音。帝堯另娶散宜氏女為妻,生了七男二女。朱兒後封于丹地***浮山***,故稱 丹朱邑。後來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左旁的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嶽正人物介紹
夏朝行政區劃
相關知識
帝堯的歷史典故
武則天當女皇帝的歷史典故
梁武帝出家為僧的歷史典故
有關外強中乾的歷史典故
有關小巫見大巫的歷史典故
關於熟能生巧的歷史典故
與之乎者也有關的歷史典故
關於紫芝眉宇的歷史典故
關於理解的歷史典故
關於獲麟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