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鞭屍時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輔佐吳王闔閭、吳王夫差,其中關於伍子胥盜墓鞭屍的故事也廣為流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最近熱播劇《盜墓筆記》,講的是一部與盜墓有關的電視劇,從伍子胥鞭屍的故事來說,伍子胥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最狠毒的盜墓者之一了。對於伍子胥盜墓一事,司馬遷稱其“怨毒之於人甚哉”;孔子對此則表示“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大道不誅,誅首惡。子胥笞墓不究也。”雖二人觀點不同,但卻從側面證實伍子胥盜墓或確有其事。

  《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搞垮楚國,以報殺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孫武攻破楚國城池,成全吳王“春秋五霸”地位後,伍子胥也尋得了弒父兄之仇的機會。

  據說入楚後的伍子胥最想幹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開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當年楚平王為防止陵址被人知曉,下令把參與修陵的工匠全殺掉了。經一個僥倖逃脫的老工匠指點,伍子胥順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屍體挖了出來,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住,此即“鞭屍三百”典故。另有一說,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對其進行嚴刑拷打,逼他說出了父陵的下落,伍子胥方得手。

  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用鞭子抽打300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重新坐上車之後的伍子胥一面擦著額頭的汗珠一面回想著剛才的一幕幕情景。雖然沒有完全腐爛仍能看出一點楚平王生前的模樣,但畢竟死體與活人還是很不一樣的。在這張死人的臉上,一點也沒有了當年的殘忍沒有了當年的盛氣凌人,死人就是死人。一鞭子下去,沒有聽到痛苦的慘叫也沒有看到呲牙裂嘴和皮開肉綻,有的只是蒼蠅亂飛驅蟲亂爬。腦袋被抽掉了下來,也只是在地上滾動一下,沒有哀嚎沒有求饒,有的只是旁觀者捂住鼻子表情古怪。

  此事《史記》上亦有記載,但司馬遷覺得伍子胥的行為過了,稱“怨毒之於人甚哉”。現代學術界還引發了“鞭屍”、“鞭墳”之爭,認為伍子胥當年根本未鞭屍,僅是鞭了楚平王的陵墓。楚平王墓現在已無存,史書上對此事記載又不周全,事情的真相已是一道永遠無法解開的歷史之謎。

  伍子胥簡介

  伍子胥,生於公元前559年,死於公元前484年,活了75年,本名伍員,又名伍子胥。今湖北監利縣人,也有人說是安徽全椒縣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任吳國大夫。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他的家族在楚國也是一個大家族,父親伍奢曾在楚平王時期任太傅一職,後來被奸人陷害,伍奢和伍子胥的兄長伍尚一同被殺。伍子胥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逃出了楚國,背井離鄉的伍子胥聽聞吳王闔閭正在招賢納士,就去投奔吳王。伍子胥很快就受到闔閭的重用,伍子胥在吳國期間主持修建了姑蘇城,即現在的蘇州城。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孫武一同破入楚國都城,伍子胥為了給自己的父兄報仇,掘開了楚平王的墳墓,憤怒的伍子胥對著楚平王的屍體實行鞭屍,用皮鞭打了三百下才罷休。吳王重用伍子胥和孫武軍事大家,才能破大楚,敗強齊,夫差成為春秋一霸。

  後來伍子胥和吳王夫差的關係越來越差,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數次進諫,沒有殺死勾踐,後來吳王夫差和伍子胥又在攻齊還是滅越的問題起了爭執,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堅持先攻打國力強大的齊國。

  最後,夫差又聽信讒言,誤認為伍子胥暗中投靠了齊國,夫差賜給了伍子胥一把寶劍,讓其自殺。伍子胥在自殺前曾對下人說:“我死後請把我的雙眼挖下放在國都的大門之上,我要親眼看著吳國滅亡”。

  果然,九年後,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率領三千越甲偷襲吳國國都,吳國被滅。

  

孔子是我國最大的什麼家
墨子的一生是怎樣
相關知識
伍子胥鞭屍時間
教育孩子的最佳時間在什麼時候
風信子的開花時間一般是什麼時候
風信子的養殖時間
伍子胥諫吳王成功了嗎
史記伍子胥列傳讀後感
伍子胥的故事
伍子胥與漁夫的故事
伍子胥父誅於楚的故事
伍子胥過昭關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