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融風暴議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金融風暴日益嚴重,最終將我們的就業保障一次性給解決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金融風暴的議論文,僅供參考。

  篇一

  三十年風雨滄桑。改革開放將中國經濟和全球市場緊密聯絡在一起。放眼環顧,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收益體,中國已與世界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互動階段。與之伴隨的是,全球市場的波動和逆轉不可避免地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這表現為我國的實際經濟變數***進出口額、投資總額、貨幣總量、國內生產總值、就業水平等***和名義經濟變數***通貨膨脹、資產價格、貨幣匯率等***受到由全球市場影響甚至決定。

  迄今為止,中國遭受了兩次比較大的外部衝擊,第一次是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第二次是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在世界市場的邊緣地區,對東南亞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因為我國資本市場尚未開放,在危機期間,國外直接投資放緩,我國GDP增長速度降低,但進出口仍呈順差,外匯儲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東南亞出口的下降被我國替代。雖然這是我國經濟受到的第一次較大外部衝擊,但經濟基本面並未受損,對社會的影響也不顯著。當時我國就業壓力主要來自內部,即國企改造帶來的城鎮職工下工崗問題。1998年我國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增發國債/金融債,用於基礎設施、公共工程建設投資。這使得我國的基礎設施得到大規模的改善。但是,投資行業的產業關聯較小,其擴張難以較快帶動整體經濟發展,並且,基礎設施專案建設對民間投資和社會公眾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並不明顯。

  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對外貿易的大幅度擴張。在國民收入中,淨出口的比例在20%以上,而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例在60-70%之間,在大國經濟體中這一比例高居前列。這種過度依賴海外市場的狀況表明,世界經濟形勢的逆轉不可避免地對我國經濟與社會產生極大的負面作用。

  經濟危機最大的破壞性是失業人數急劇增加,民眾福利水平大幅度下降。與亞洲金融危機不同,這次危機對我國社會影響面很大,特別是對三大經濟主體——農民工、中小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影響最為巨大。

  這次危機發生在世界市場的中心地帶,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通過國際貿易效應波及中國的出口型加工製造業。從2008年初開始,我國的國際貿易與去年同期相比,開始大幅降低。這對我國就業、特別是農民工就業帶來巨大影響。由於工廠倒閉或者歇工,以百萬計的農民工提前返鄉。不過,嚴重的農民工就業問題將在今年春節過後凸現。

  我國1.4億農民工已成為產業工人的“主力軍”。在第二產業中,農民工佔全部從業人員的58%,其中在加工製造業中佔68%,在建築業中接近80%;在第三產業中的批發、零售、餐飲業中,農民工佔到52%以上。

  篇二

  為了驗證世界市場中心地區經濟衰退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我們對1997-2007年中國出口和美國GDP、歐盟GDP的因果關係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美國GDP對中國出口有顯著正向影響;歐盟GDP與中國出口之間存在不顯著的正向關係。這說明與美國經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遠大於歐盟經濟體。我們的實證分析進一步說明:美國GDP的增長率提高***降低***1%,中國出口將增長***下降***6.23%。由此可以推論:如果2009年美國GDP降低2%~3%,中國的出口將降低12%~18%。假設僱工與出口品生產量的比例***L/Q***不變,對僱工的需求將按同比例下降,對農民工的需求將會下降500~800萬。此外,實證分析還表明,國外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影響的彈性係數在0.6-0.9之間。如果國外直接投資下降10-20%,其產品三分之二外銷,則我國的出口就會下降6-15%。由此關聯到的農民工失業就會在300-700萬左右。

  上述實證分析僅考慮到美國GDP下降和國外直接投資下降,對農民工就業的影響就達到800-1500萬人。若考慮全部國際貿易乘數和國際資本乘數的雙重影響,製造業農民工失業總數的影響可能達到2000~2500萬人,即為農民工在製造業就業人數的40-50%,佔農民工總數的14~17%。

  在我國製造業受到打擊的同時,建築業也正處於蕭條狀態。近十年來,全國房地產竣工面積達40億平方米, 總投資超過10萬億元。未來幾年內房地產市場主要是消化存量資產,將處於低迷時期。建築業減少30-40%的就業崗位,就意味著上千萬農民工失去工作機會。

  由於我國製造業吸納了三分之一農民工就業, 建築業吸納了20%的農民工, 這兩個行業的停滯將使就業形勢更顯嚴峻,今年失去城鎮工作崗位的農民工可能達到4000-5000萬人,甚至更高。農民工大量失業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工資性收入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務工收入數倍於務農收入;相當部分外出農民工的承包土地已經被徵為非農用地,或被經營性公司租用,回鄉後亦無地可種;失業對農民工的心理衝擊很大,農民工眼界已經開闊,組織能力較強,未來預期已然不同;對此稍有處置不當會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反彈。因此,農民工大批失業隱含著嚴重的政治和社會問題,稍有不當,將可能引起社會動盪。

  此外,我國有900多萬戶規模以下的各類中小企業,大多集中在製造業領域。這些企業不僅提供了稅收,而且更重要的是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國際貿易失速導致市場萎縮、信用違約、流動性缺失,使相當部分這類企業面臨生存危機。我國還有近3000萬個體工商戶,主要集聚在零售領域和低端服務業。這些經濟單位在外部環境逆轉時受到的打擊遠大於其他社會群體。

  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及時地調整了巨集觀經濟政策,政策目標從抑制通貨膨脹轉為保持經濟增長。這一次擴大內需的政府支出中,民生開支與環境保護佔26%,這是與亞洲金融危機時財政支出相比最顯著的差異。地方政府也相繼提出了以基礎設施為中心的:18萬億元投資計劃。這些開支對於防止GDP增長的下滑有一定作用,但對就業的拉動可能並不明顯。GDP增長與就業的增加並不必然有一一對應關係。由於財政開支方向主要用於資本密集型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對就業崗位的創造有限。

  篇三

  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金融危機日益嚴重,最終將我們的就業保障一次性給解決了。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唯有等廠來。現在已經沒有可以選擇的餘地了!今天將有百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還有去年那30幾萬沒找到工作的,以及過年後大量返鄉的民工、社會青年……還有降薪裁員的國企民營,拒絕招工的公司,五萬多家倒閉的企業,跨國集團的停產……哪一項不把我們的就業扼殺於搖籃之中?一直憧憬以後的工作會怎樣會怎樣,有過千百種答案,唯獨把就不了業排除了在外。這個人生的轉折點來得太突然了,就像初中的新課改一樣……

  其深沉原因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因深陷越戰的泥潭沒脫身的希望從而發明金融債務工具:美國政府全力運作,使得取代了黃金的地位,並且迫使世界主要銀行接受購買美國國家債券作為信用儲備。這意味著,美國不必出售其黃金儲備以及任何其他有形有價的資產,僅通過發售美國債券就能換得大規模的外國貸款。當美國債務被外國主要銀行當做財富來儲存積累時,美國一旦缺錢,只要通過印刷一批此類債券,外國的資源和資金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再就是中國在隨後30年成為世界上位居第二的持有美元和美貸最多的國家。而且美國的經營和消費都是虛擬的債款。
 

關於科學家的議論文
關於交流議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金融風暴議論文
關於金融危機的論文
關於金融市場的論文
關於環境危機議論文
關於保護環境議論文怎麼寫
關於幫助人的議論文優秀作文
金融風險的論文
關於擁有陽光議論文
關於再走一步議論文
關於留有餘地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