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學期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6日

  學校美術課是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國民教育的基礎,也是提高國民基本素質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農村小學美術

  摘要:素質教育在農村學校難以真正實施,特別是小學美術教育後勁乏力。通過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現狀分析,探討了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改善美術教育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農村;美術現狀;改進措施

  一、農村美術課現狀

  近幾年新課改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課改最大最響亮的口號就是“素質教育”,而美術則是學校進行美育的最大載體,但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這些課程往往得不到重視,學校將美術課視為副課,可上可不上,有的甚至就是自習課,很多學校甚至連一位專業專職美術老師都沒有。重視度不夠加上師資嚴重缺乏,又沒有專業的指導和培訓,導致當前農村小學美術課堂中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一***教學理念傳統

  新課程下美術教學強調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農村兼職教師沒有經過美術新課標培訓和學習,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容易將美術課變成知識課,技能課而忽視了讓學生自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二***教學目標單一

  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然而長期的應試教育讓大部分教師把知識技能當成唯一目標,農村美術教師往往缺乏方法和過程的引導,更沒有感情和價值觀的昇華。

  ***三***教學方式陳舊

  新課標不僅重視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還強調創新精神培養和實踐能力的運用,並努力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持久的興趣。而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最大的誤區就是:教師說的多,做的多,示範多。

  ***四***評價標準的片面

  以往的美術教學多造型和技法的評價,而很少結合情境賦予意義。評價方式上是老師一個人說了算,忽視了孩子繪畫過程和想要表達的內容情感的評價;忽視對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肯定,缺少了孩子自我表達的機會。

  誤區一:***傳統評價***只重造型,看顏色,求整潔。

  誤區二:***無針對性評價***不讓孩子自己說,單純地打上“優”、“良”、“中”、“差”。哪裡優秀?哪裡有改進?一概懶得說。為批改而批改。

  誤區三:***單一評價***只評價孩子的作業,缺乏學習過程評價。

  ***五***不利因素諸多

  偏遠農村地區存在不利因素: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識落後。美術教師大多由“語”、“數”、“外”老師充當,美術課直接成了查漏補缺課!“語”、“數”、“外”課時不緊張的時候孩子還能動筆畫一畫,做一做,一到考試前夕直接變成複習課。二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基本功紮實、有美術專業功底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孩子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農村小學絕大部分美術課都是“語”、“數”、“外”教師兼職美術,更沒有及時開展美術學科的教研探索。三是相應的教學設施落後、資訊來源狹隘,特別是落後地區多媒體手段缺乏,造成極大的城鄉差距。

  二、改進策略

  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素質教育在農村學校難以真正實施,特別是小學美術教育後勁乏力。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更新觀念

  長久以來,農村教師的思想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禁錮,加上領導層面的忽視,師資又不足,教學實施陳舊落後,導致新課改的呼聲下舊模式依舊。舊模式有自己的長處,如:技能的訓練,造型的精準。但就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方面顯然不足。新課改加強了課堂的開放性、自主性,強調孩子的創造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夠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取長補短。一方面丟棄舊模式的過分模仿,另一方面不能忽視造型和技能的訓練,還要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不能一味求新、求變,而是合理地把生活引入美術課堂,讓孩子感受生身邊的美,欣賞生活中的美,從而主動創造美,去裝點生活。

  ***二***加強師資

  農村小學師資力量尤其不足,多是兼職,有些偏遠學校甚至沒有專職美術教師。所以必須一方面引進專業的專職美術老師,教育主管部門要想方設法引進專業的美術教育人才,至少給每所鄉村小學配備一名專業美術教師,不能讓這塊素質教育良田成為盲區。另一方面就現有的兼職教師進行業務學習和培訓。定期進行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如教材研究學習、各級公開課、經驗分享形式的講座等等,為廣大的專、兼職教師創造一個不斷學習的平臺,鼓勵教師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和提高。

  ***三***就地取材,激發興趣,發展特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美術課要注重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就目前新課標工藝美術比重增加的趨勢下,農村小學可以將身邊熟悉的材料引入課堂。

  1.在進行工藝課教學時,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如在進行貼畫教學時利用河邊的石子、岸上的樹枝、河畔的落葉等等,材料不僅經濟實惠,而且源於身邊,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創作的慾望。

  2.繪畫教學時,可著重農村題材。如在上蘇教版低年級《秋天來了》這一課時,我事先拍好了農村秋天的照片,投影出示之後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身邊的秋天是什麼樣的***葉子的顏色,果實的顏色,爸爸媽媽在農田裡做什麼?***孩子們討論異常熱烈,興趣盎然!課的最後再叫孩子們畫一畫家鄉的秋天***這時孩子們心中早就有了秋天的樣子,不再出現無從下筆的情況***。這樣以農村為題材進行的寫生或創作,不僅形成特色,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家鄉的思想教育。

  3.色彩教學方面,可以以演示為主,並結合一些生活例項***如利用孩子們的衣服,作業本的顏色進行冷暖色對比教學***。

  4.欣賞課教學時,除了利用課本之外,完全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走出戶外,欣賞家鄉建築物,欣賞自然的農村風光,培養愛家鄉的美好情懷。   ***四***優化作業,多元評價

  評價是美術教學的一個導向性活動,對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起到重要的激勵作用。如果只重視作業的結果而忽視課堂的參與度和學習美術的態度,久而久之會磨滅孩子對這門課的興趣。新課標著重指出“對學生美術作業應採用多樣的評價方法。學生美術作業評價呈現方式可以是分數或等級,可以是評語,也可以採用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採用互評或座談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並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因此當前情況下評價可以這樣適當地改變:

  1.模糊評價。美術作業不像“語”、“數”、“外”考題有確定的分數,而是沒有確切的對與錯,教師可以從想象力、造型構圖、色彩和作業態度等方面綜合考慮,批註優、良、及格和待及格等,再加上優點批註和待改進批註。這樣一方面優點被老師肯定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會更高,另一方面也能有針對性地改進不足。

  2.評價的形式可多樣化。可請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介紹和自評,鍛鍊孩子勇敢大方的性格,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進行小組評議,由一起生活和學習的小夥伴們進行小組評議可以更客觀公正,被評價物件也更容易接受評價結果。要改變教師一個人說了算的局面。

  3.正面評價為主。新課改提出“為促進學生髮展而評價”,“弱化甄別與選拔功能”,要有利於學生獲得成功感和了解自己尚須改進之處,促進學習興趣。學生剛完成作業,自我滿意的學生期盼大家瞭解並獲得認同,自覺完成差的同學如果能從師生那裡獲得某些方面的肯定,也會有成功感,學習興趣不會受挫。所以要真正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去評價,少批評指責,多鼓勵引導,讓孩子對美術課有持久的興趣。

  結語:新課改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對學生的成長髮揮著重大作用,但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有待改觀,各級教育工作者要從思想上予以重視,正確認識農村美術教育的現狀,從農村實際出發,探索適合農村發展的美術教育道路,提高農村美術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春輝.淺談有效地提高農村小學的美術教學水平[J].課程教育研究,2014,***12***:199-200.

  [2]黃文釗.淺談本地農村美術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7***:4-4.

  [3]周燕梅.挖掘鄉土資源,創農村美術教學特色[J].基礎教育論壇***樂山***,2013,***3***:76-77.

  [4]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R].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篇2

  淺析小學美術教學

  摘 要: 為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作者從學生及教師的角度入手,並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綜合進行分析,闡明在個人教學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基礎藝術思想的傳授,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所使用的教學策略,以及教師本身的一些個人看法,都進行逐一分析,最後得出培養創新意識與培養方法的重要性。

  關鍵詞: 小學美術教學;創新意識;培養

  在美術培養過程中,強調獨立的思維方式與思考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領悟自然美感,在適當的引導下,用其自身的視角去觀察世界,並同時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對於客觀事物的抽象思維。當然,這不是說就能做到的。

  一、好奇是知識的萌芽

  培根說:“好奇是知識的萌芽。”由此可見,要做到這點,我們就必須先激發學生對於美術的好奇心理,只有如此,才能有接下去的發展與深入認識。出於這點,在教學方式上,我們就必須拋棄過時的“填鴨式”方法,因為“填鴨式”的方法從一開始培養的就不是興趣,而是學生對於美術情感的冷淡與厭倦,“填鴨”到最後的結果也只能是什麼都沒有“填”進去。許多美術老師在課堂上還是以範圖的形式在講授新課,在黑板上畫出一張範畫,學生照著臨摹。最後全班乃至全年段畫出來的都是同一幅畫,最多隻是色彩的區別而已,這難道不是在抹殺孩子的創造性嗎?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我們必須有所創新。

  我認為,藝術教育不能拘泥於課堂,讓學生面對著一張又一張的標準答案,一個又一個的石膏模型,最起碼,要先讓學生接觸“活的東西”。所謂“活”的,就是能讓學生親眼看到事物,親手體驗觸覺,這對於其主觀上對自然的認識是極其重要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於所要描繪的事物產生一個最初最真實的概念,而這個概念,是僅僅屬於他們自己的,同時相對他人又是唯一的,這樣自然而然在其潛意識中就能產生一種探索慾望,他們會渴望繼續用自己的思維去探索這塊與眾不同的領域。在讓學生充分享受自主學習、自然聯想、自由表達的樂趣的同時,也不能放棄讓學生接觸各種藝術形式,感受不同的藝術形式帶來的不同藝術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在理論上站在最高點,開拓視野,獨立思考。例如我在小學美術教材第4冊《畫夜景》一課的教學時,並沒有急於讓學生作畫,也沒有準備所謂的範圖,而是利用美麗的夜色引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記憶夜色中景物的各種美好形象,促使學生髮現和捕捉美麗夜景的特徵,體會美的景象,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造型表現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最後讓學生用簡單的圖形和深淺對比的色塊效果來表現夜色,並通過觀看有關錄影或圖片引起他們美好的回憶,激發起學生對夜色的喜愛之情。最後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會用手中的畫筆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對美好事物的嚮往。這才是創造性的培養,因為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把每位學生都培養成未來的畫家,而是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二、開拓視野,獨立思考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導學生什麼是美,什麼是行為美、心靈美。教師是美的創造者,我們要用心去感悟、去表現,儘可能地豐富他們的生活,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力。在藝術活動中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的內心情感,在愉快充滿幻想的藝術教學中,用自己的思想來思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用自己的意願來創造,實現個性優化和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美好生存。

  三、因材施教,適當啟發

  人的知覺具有先天的差異性,而美術又特別複雜,它要求對人的想象力、感覺能力進行培養與塑造,要求學生具有關注細微差異的能力,具備在創造過程中憑知覺把握偶然現象的能力,以及在製作過程中以自我的知覺與畫面不斷對話,靈活改變預設目標的能力。可以斷言美術教學是離規範化系統最遠的東西。過於強調某些創造與製作規律和既定的形式與規範,並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力和藝術美感這類較高層次的思維形式發展,這種教學模式的錯誤做法,只會阻礙學生的感知和發展的可能。

  倘若我們開始從對事物感受的敏感性、思考的流暢性、捕捉自身靈感的明確性、造型表現的獨創性來考慮通過美術教學來發展創造力的可能性的話,那麼我們今天則進一步通過心理學的方法,即認識到只有經由教學中四位一體的過程***即創造、欣賞、批評、領悟***,或者通過所謂的“視覺心理分析”、“格式塔理論”和“實驗美術”的認識過程,才能擴充套件學生的美感知覺,產生創造力。基於以上觀點,我們不得不注重內在引導,正如帕森斯所說:“美感的認知則是處理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教學才能卓有成效。具體地說,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心智成長階段來擴充套件創造能力,教學過程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內在偏愛,最初學生對繪畫反應基本上是處於情感性的階段,很少包含認識辨別能力,例如對某種顏色或形式的直覺快感;在第二階段學生開始關注作為主題的事物,目的是表達某種事物或者情感,而且在評估作品的質量時,美妙、現實和技能成為判斷的客觀標準;在第三階段,教學應注重培養表現能力:能否成功地表現藝術的內涵,而不顧及表現主題的美和現實性,即開始以藝術家的眼光來作為評估的基礎;在第四階段,教學應重點關照繪畫形式和風格。

  總結

  藝術傳統正是在一種不斷的、具有張力的包容並蓄過程中延續和發展起來的,歷史上許多名垂青史的藝術大師就是因為打破了原有的藝術而創造出自己的傑作。但是應該看到大師們往往都是在傳統形式標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例如塞尚和凡高,他們的繪畫創新都是在批判地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此外,日本古代著名的能樂大師世阿彌的藝道教育理論也異曲同工地闡述瞭如何發展創造力,以達到自怔自悟境界的階段教學方法。總之,發展藝術創造力有其獨特的教學規律,必須掌握其規律,從而使美術教學事半功倍。


小學美術教育論文發表範文
美術教學論文投稿範文
相關知識
中小學美術教育淺探論文
中小學美術教育淺析論文
小學美術教育淺探論文
中小學美術教育淺談論文
小學美術教育探討論文
小學美術教育參考論文
中學美術教育淺議論文
中學美術教研模式論文
小學美術教師學期工作總結
小學美術教師學期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