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簡化字的歷史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簡化漢字由來已久, 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您能感興趣哦。

  簡化字,是指原來結構複雜,筆畫多,後來人們在運用中,人們對它進行了改造、簡化,由此而產生的筆畫筆畫、結構簡單的漢字,就是簡化繁體字,取代繁體字的筆畫結構簡單的漢字。

  :

  其實認為簡體字是1949年以後出現是很多人的一個誤解。第一次在古書裡面見到簡體字,是旁聽歷史系的課,跟著實習的時候,也是嚇了一大跳,趕緊找先生,說不得了,發現偽書了阿。

  識別偽書慢慢的成了一門學問,偽書雖然巧妙,專家依然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分辨出來,比如,古書兩頁中間的裝飾,各朝有不同的特點,雖然不引人注意,在專家眼裡卻如同作案線索一般。我的教授曾經給我們看一本自稱南宋理宗年間的刻本,別的無從分辨,而書頁間裝飾著娟秀的魚尾紋,這就漏了底,因為這種精巧的花飾要到明朝才有,南宋,都是肥厚的粗黑口花紋呢。

  當然字型也是一個重要依據,不過,我看的這本是元朝的,居然出現了簡體字,這不是假得太過火麼?

  老先生看,讓大家都停下,拿這個作例子,給我們講了講簡體字的來歷,原來,簡體字出現於隋唐,盛於元代<***元朝可是嗜殺成性的人建立起來的,大張旗鼓實行種族歧視的時代,這個時代盛產的東西能是什麼好東西嗎?***,居然比我們的認識早了幾百年。

  據說,簡體字的祖宗,是草書,不過這東西沒有多少人認識,所以簡化是簡化了,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能明白的沒幾個。中國的文字,歷經唐宋,還是繁體字佔絕對的上風。

  但是到了元朝就完全不同。

  元朝知識分子從廟堂裡被趕了出來,人稱“八娼九儒十乞丐”,臭老九,臭老九,就是那時候落下的話把。唸書的終於也開始“為勞動人民服務”了,唐宋藝術的巔峰——詩詞,在元代不再絢爛,新的藝術形式——元曲誕生了。元曲,是簡化字的溫床。

  元曲分為散曲和雜劇,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不是廟堂之上的堂堂之作,而是市坊間流傳的鄭人那種“靡靡之音”。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流行歌曲,通俗小說。元朝的人多不讀正經書而喜歡通俗文學,——經書讀多了不也是臭老九麼?文字掉了價,更多的和市井榦體力活兒的,大姑娘小媳婦發生了關係。

  這就是市場經濟了。和今天流行音樂一樣,一說羅大佑出新專輯啦!滿街的紅男綠女半夜就排隊去。當年元曲的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有了新的作品出來,其轟動效應也大體如此。排隊買磁帶或者CD是音像商店的大吉利市,新的元曲出來,就是當時書坊賺錢的主要手段了。

  流行麼,趕時間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今天盜版書一樣,元代的圖書裡面,錯別字的概率也極為驚人。同時,大家都發現,咱們漢字的筆劃太複雜,刻版簡直要命,於是,老闆們就絞盡腦汁簡化這些漢字——只要文化也不太高的讀者能猜出是什麼來就行了嘛。這也是讀者群決定的,如果象唐宋刻的經書,類書,都是皇上老兒,府相大人來看的,哪個敢糊弄事?

  老先生說元代已經出現了6000個以上的簡體字,49年以後的漢字簡化運動,不過是一個“追認”的過程,追認了其中不到3000個字而已,元朝的時候,漢字比現在還簡化。

  題外說一點,這個漢字簡化運動到明朝的時候遭到重創。因為明清都主張復古,文化管制嚴厲。

涮羊肉是誰發明的
劉秉忠為元朝設計了哪些治國方案
相關知識
元朝簡化字的歷史
清朝平遠艦的歷史簡介
元曲家白樸的歷史簡介
有關柳宗元被貶柳州的歷史典故
元益宗遇害的歷史事件
明朝空印案的歷史事件介紹
唐代岑文字的歷史趣聞
朝令夕改的歷史典故是哪一個
清朝南書房的歷史
清朝南書房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