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將相和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五年級下冊語文《將相和》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絡。小編在此整理了五年級下冊語文《將相和》教案,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五年級下冊語文《將相和》教案1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掌握“隆重、典禮、絲毫、抵禦、侮辱、拒絕、和氏壁、完璧歸趙”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精神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好品質中到啟示和教育。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瞭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

  ***二***難點

  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這三個故事之間的相互因果聯絡。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採取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感知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三、理清層次

  1、課文中有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相應的自然段。

  2、給每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

  3、三個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絡?

  4、第一自然段是寫什麼?齊讀。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他六國進攻。趙國的東面是比較富強的齊國,西面是最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因此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亡。今天我們要學的“將相和”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哪裡開始寫到了不和。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麼?***廉頗內心的不滿……***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你現在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麼也聽不進去的廉頗。為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

  3.出示學習提示:

  ***1***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並感情朗讀,然後採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4、自學課文。

  5、交流自學情況。

  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他有什麼能耐?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得什麼特點?從哪裡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這裡可以看出藺相如得什麼特點?***捨身救主不畏權勢***

  五、知識拓展

  用一段誠懇的話勸勸氣頭上的廉頗。

  六、課後作業

  1、寫生字詞。

  2、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複述“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這兩個故事。

  五年級下冊語文《將相和》教案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璧、允、廉、頗、侮辱、拒。

  2.新詞:理屈、示弱、抵禦、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

  3.重點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二***能力訓練點

  1.給課文分段,並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2.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絡。

  4.複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本文的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主要通過默讀分析、討論、交流解決。

  ***二***本文的難點是弄清故事之間的聯絡。主要是在反覆朗讀課文、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後果的基礎上,分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突破難點。

  ***三***本文的疑點是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決這個疑點的辦法是先解決本文的重、難點,再達到水到渠成解決疑點的目的。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根據課後思考題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分組討論、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複述課文。

  4.課堂口頭、筆頭練習。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加點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敘,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匯入,板書課題。課前同學們齊唱《黃河頌》。聽到同學們雄壯有力、氣壯山河的歌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歷史上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將相和》,就是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2.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出示幻燈,組詞:***

  ***2***解詞: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誠意:真心。

  絕口:因迴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抵禦:抵擋,抵抗。

  推辭:謙讓不幹。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虧。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發現的一塊玉製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負荊請罪:負,揹著。荊,荊條。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3***質疑問難,教師巡視、點撥。

  4.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不足。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①在書上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麼意思?***“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本文主要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並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6.學習第一個小故事。

  ***1***指名朗讀第一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各抒己見,歸納整理:

  ***起因: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

  經過:藺相如機智勇敢鬥秦王。

  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整理:

  ①語言:“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機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

  ②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③語言:“我看你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行動: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7.看圖講述,訓練表達。

  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1,發揮想象,說說藺相如智鬥秦王、完璧歸趙的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複述故事能力。進一步瞭解藺相如是個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人。

  8.小結:

  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鬥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四***總結、擴充套件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1***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擴充套件: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做到了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大夫,他在澠池會上又是怎樣為趙國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課下請同學們預習“澠池之會”。

  ***五***課堂練習

  簡要複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三個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三個故事間的聯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根據人物言行,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檢查。

  ***1***“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麼意思?本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是由哪幾個小故事組成的?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根據第一個故事,說說藺相如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過渡:藺相如完璧歸趙後,被趙王封為上大夫,那麼,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是怎樣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三個小故事。

  ***1***學習第二個小故事。

  按照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學習第二個故事。

  自學提綱:

  ①讀第二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討論、交流、整理:

  起因:秦王想侮辱趙王,要趙王鼓瑟,並且叫人記錄下來。

  經過:藺相如針鋒相對地逼秦王擊缶,維護了趙國尊嚴。

  結果:秦王沒佔到便宜,只好放趙王回國,相如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

  ②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a.畫出人物言行。

  ***語言:“請您為趙王擊缶。”;“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行動: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為趙王擊缶,叫人記錄下來。***

  b.思考:藺相如為什麼逼秦王擊缶?表現了他什麼性格特點?秦王擊缶後,為什麼“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討論、交流、點撥:

  因為秦王讓趙王為他擊缶,並且讓人記錄下來,這實際上是秦王侮辱趙王,貶低了趙國的地位,所以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為了維護趙王與趙國的尊嚴,逼秦王為趙王擊缶。表現了藺相如為了國家的榮譽、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高尚品質。***

  ***秦王擊缶後,不敢拿趙王怎麼樣,是因為廉頗大將軍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秦王只好放趙王回去。***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小結過渡:在澠池會上,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置個人生死於不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藺相如維護了趙國、趙王的尊嚴,被趙王封為上卿,是當之無愧的。可廉頗卻很不服氣,認為藺相如只是靠一張嘴上去的,而且職位還在自己之上,於是將相之間產生了矛盾,這個矛盾是怎樣解決的呢?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個小故事。

  ***2***學習第三個小故事。

  ①默讀第三個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②畫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點撥:

  ①起因: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將相之間產生矛盾。

  經過:藺相如處處迴避、忍辱退讓。

  結果: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②分析藺相如的語言、行動:

  ***語言:“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表現出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行動:“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③再讀藺相如的語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燈片,閱讀思考: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a.藺相如這樣說,是不是自我吹噓?為什麼?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不是自我吹噓,因為這是在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他的情況下說的。***

  b.這段話包括幾層意思?

  ***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藺相如迴避廉頗並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另一層意思是說將相和與不和對國家安危的重大關係: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品質。***

  c.“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這句話說得對嗎?文中什麼地方證明他說的話是對的?

  ***說得對。從澠池會見之後,秦王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廉頗已經在邊境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說明廉頗在保衛趙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的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

  分析廉頗的語言、行動:

  ①畫出人物的語言、行動的句子,說說廉頗的性格特點。

  ***語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反映了廉頗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點。***

  ***行動: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反映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性格特點。***

  ②出示幻燈片,觀察第二幅插圖,想象人物當時的言行,說說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學生可以展開合理想象、各抒己見,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③廉頗為什麼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討論、交流、點撥:

  ***因為廉頗聽到了藺相如說的話,知道了藺相如處處迴避他,並非膽怯,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而自己卻居功自傲,一心只為自己著想,真不應該,於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這說明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改過。***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廉頗的語言、行動,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總結、擴充套件

  1.通過學習,你瞭解到藺相如、廉頗各有哪些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你更喜歡誰?為什麼?

  ***藺相如有不畏強暴、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質。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認錯,知錯就改。他們兩人的共同特點是愛國。喜歡誰可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說明理由。***

  2.思考:三個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絡?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詳細說出因果聯絡;愛國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四***課堂練習

  複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瞭解三個故事間聯絡,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二***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教師點撥,突破難點、解決疑慮:

  ***1***分角色朗讀全課,課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表現了藺相如、廉頗的什麼品質?

  ***表現了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鬥爭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讚揚了兩人愛國的好品質。***

  ***2***課文的三個小故事敘述了誰和誰的矛盾?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這些矛盾可以歸納為哪兩種矛盾?

  ***討論、交流、點撥:敘述了秦國與趙國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是敵我矛盾;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矛盾是個人矛盾。***

  ***3***貫穿兩種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誰?***藺相如***藺相如在這兩個不同的矛盾面前分別採取了怎樣不同的解決辦法?

  ***討論、交流、點撥:對秦國敵我矛盾採取堅決鬥爭、針鋒相對的解決辦法;對同廉頗的內部矛盾採取顧全大局、求和、團結的解決辦法。***

  ***4***三個小故事間有什麼聯絡?

  ***討論、交流、點撥:師:三個小故事都各有中心,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藺相如有完璧歸趙之功,才會有澠池之會的隨行。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前是因,後是果。師:而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兩次奇功卻是廉頗與他失和之因,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負荊請罪”是果,前兩件事均是因。***

  ***5***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個故事是因果關係。第一自然段是下面三個故事的總的起因,如果沒有這個原因,也就不會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而最後藺相如忍辱退讓,廉頗受感化,負荊請罪,主要是由於他們看到了大敵當前,有共同抗秦的愛國之心,這是促成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通過記敘將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現了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改過的精神,讚揚了將相愛國的好品質。***

  ***三***總結、擴充套件

  本文通過典型事件來刻畫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使讀者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下請同學們自讀歷史故事“刎頸之交”,進一步學習將相團結一致、全力合作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佈置作業

  1.形近字組詞:

  2.複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3.聯絡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感想。

  ***可根據將相的高尚品質來談感想,如果在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都能向將相學習,以班級利益、學校利益、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那麼,我們一定會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成為真正的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下頁更多五年級下冊語文《將相和》教案↓

  

楊玉環墓真的在南極嗎
南京十大好吃的傳奇早點鋪是哪些
相關知識
五年級下冊語文將相和教案
五年級下冊語文將相和課後習題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課教案設計
五年級下冊語文景陽岡教案
五年級下冊語文景陽岡教案
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試題及答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課教案以及資料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課教案設計
五年級下冊課文暖流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