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讓路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1日

  孔子讓路這個典故出自於一段文言文,原名叫做《項橐難孔子》,這個故事還被收錄在課文中,被人們所爭相傳閱與學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孔子讓路的典故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這個故事展現了孔子虛心好學的品質,真正好學的人會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置,只要是學有所成的人,不分老幼,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也可以看出孔子對於學習的態度。

  故事發生在河南修武縣五里堡村西頭,那裡現在還豎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面刻著孔子問禮碑這五個大字。在兩千多年前,孔子讓路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孔子帶著弟子周遊於列國,傳播他的思想與學說,一天駕車來到了鄭國。駕車過路時發現前方有一個小孩在路中央玩耍,用碎石亂瓦在細細堆砌著。這小孩在路中央擋住了孔子的去路,於是子路就下車對孩子說:孩子,你擋住我們的去路了,快給我們讓路。

  小孩子沒有理睬子路,還是專心的幹著自己的活。孔子下車後走過去和小孩子說道:我們要趕路,請給我們讓路可以嗎?孔子禮貌有加。但是小孩一眼孔子,問孔子道:你看我在建什麼?

  孔子一眼後發現是一座城池,用碎石爛瓦堆砌的城池。孔子一眼沒放在心上,依舊說道:這孩子怎麼如此不懂禮節,路是讓人同行的,你在路中央玩耍擋住了車的去路,還不讓路。

  孩子還是眨著大眼睛,反問孔子:我哪裡不懂禮節了?我看您老人家閱歷豐富,那麼你說是車給城讓路,還是城給車讓路呢?

  孔子一時不知如何接話,他細想到,孩子說的確實是實話,在大人看來這個城池是玩耍,但是在孩子看來這就是一個真的城池,怎麼看孩子都沒有錯。車可以隨意移動,但是城就不行了,它是死的,所以只能車為城繞道。孔子嘆道我一生倡導禮義,但是還不如一個小孩來的懂呢。

  孔子想通後和孩子興平氣和的聊天,原來這個孩子名叫項橐,今年七歲。孔子對其身邊的人讚歎道:三人行,必有我師。並誇讚項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足以做我老師了。

  後來孔子就讓學生駕車繞城而行。

  孔子佩劍

  孔子,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有著“文聖”之稱,提倡“仁”的思想,倡導禮儀道德。但是他卻常年佩戴寶劍,現在孔子的很多雕像都是他佩戴寶劍時的樣子。作為一個提出“仁”思想的“文聖”,孔子為什麼對寶劍這一兵器情有獨鍾呢?這其中原因有二:

  第一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些知識分子都比較喜歡佩劍,劍形態筆直,象徵著君子的正直品格,人們也將劍比作武器之中的君子。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各地戰爭不斷,所以人們比較崇尚武力,擊劍的運動非常的受到歡迎。那個時候的人們,不管習文還是習武,都會一點劍術,也以佩劍為潮流。孔子是春秋之人,讀書佩劍那是無可厚非的。

  第二就是,我們只知道孔子推行“仁政”,但是很多人都會忽略孔子的另一個方面的思想,這就是軍事方面。孔子是一個全才,文武方面都能有所涉及,他的“仁政”思想,被很多的君主用來控制民眾的思想,所以才會非常的出名。

  孔子軍事思想的核心是“義戰”,就是為“禮”而戰,以戰止戰。這裡的“禮”不是傳統的禮節,而是指社會秩序。在孔子的心中,“義戰”是為天下太平而戰,為天下百姓而戰,為維護社會秩序而戰。但是,春秋時期的戰爭都是為了個諸侯國的私利而戰,所以擁有“亞聖”之稱的孟子在其著作《孟子》之中,才會發出“春秋無義戰”的感嘆。

  另外,孔子雖然提倡文治,但也不反對國家訓練很多軍隊,孔子主張之國應該文武兼顧,“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他認為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必須具備經濟發達,軍備強大,民眾信任國家這三大支柱。

  孔子地位

  孔子對於後世的影響我們已經看到了,如果我們要研究孔子,要將孔子學發揚光大,那麼我們就要知道在歷史中孔子地位如何。孔子地位在每一個時期是不同的,後世人稱孔子為孔聖人,而在***時期,孔子成為了人們爭相批鬥的物件,所以在不同時期孔子地位也是不同的。

  從歷史順序上講,孔子本是一個老師,他的教書理念較為創新,打破了教育的界限,認為人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這種思想是創新的。孔子死後,他的地位逐漸攀升,人們稱之為至聖先師,他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為一個特殊的教師。

  公元前二世紀,孔子被推崇為天命所降,繼周而王。《春秋》這本作品被評價為一部政治著作,其表現的倫理及政治觀點已經超出了編年史的範疇與高度了。

  公元前一世紀,孔子逐漸被神化,其本人在《春秋》中樹立的政治理想,足夠漢朝的政治實施,所以人們以活著的神來定位孔子。

  公元一世紀初,出現了一批理性主義的儒家人,這裡孔子的地位變化了,他從神的位子上下來,但是他在“至聖先師”的地位任然很高。

  十九世紀末,孔子又被冠以天命為王的說法,但是這種沒有持續多久,民國建立後,孔子地位極速下降。

  到***時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其很多文物均在那時候被毀滅。但是後世對於孔子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復,人們爭相學習孔子的思想,樹立自己的道德標杆。


歷史人物馬謖是怎麼死的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典故大全
相關知識
孔子讓路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孔鯉過庭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廉頗老矣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馬陵之戰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水到渠成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水到渠成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程門立雪的典故是怎樣來的
聞雞起舞的典故是怎樣來的
夜郎自大的典故是怎樣來的
紙上談兵的典故是怎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