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三世的人物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4日

  伊凡三世·瓦西裡耶維奇***Иван III Васильевич,1440-1505***,是莫斯科大公,在位時間1462-1505年。 伊凡三世是使俄羅斯取得了獨立的莫斯科大公。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15至16世紀,俄羅斯國家由封建割據逐漸走向統一。在實現俄羅斯國家的統一這一歷史使命過程中,伊凡三世是個值得一提的人物。

  伊凡是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二長子,生於1440年1月22日,自幼聰慧狡黠。瓦西里二世在戰爭中失去雙目,是位“瞎眼大公”。伊凡10歲時,就輔佐雙目失明的父親進行統治。1462年,父親去世,伊凡繼位,史稱“伊凡三世”。

  伊凡三世繼位時,莫斯科大公國經過他的祖輩和父輩的經營,已經很強盛了。伊凡三世繼承他們的事業,為完成俄羅斯國家的統一而戰。他第一個目標就是兼併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土地廣袤,物產豐饒,水陸交通便利,雄跨西北一隅,具有很大的獨立性。

  1471年5月,伊凡三世在莫斯科召開準備進攻諾夫哥羅德會議,號召與會的王公、貴族、主教和將領們瓜分這塊“肥美贓物”。他出動三支大軍,7月14日在舍朗河一役徹底擊敗諾夫哥羅德,迫使其簽訂條約,保證“真誠而嚴格地擁護”大公的統治。1475年,伊凡三世又挑動和利用諾夫哥羅德的下層市民對上層貴族的鬥爭,派兵進駐諾夫哥羅德。1478年,伊三世最終消滅了這個共和國,將其領土併入莫斯科公國。不久,特維爾公國也被擊敗,臣服莫斯科公國。之後,其他的王公幾乎毫無抵抗就被貶黜為單純的地方長官。這樣一來,分裂了300多年的俄羅斯公國,基本上統一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麾下。伊凡三世在完成基本統一、消除內憂外患之後,大刀闊斧地進行國內改革。他進行行政機構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機關,他推行軍事制度改革,建立一支由自己直接控制的國家常備軍;實行財政改革,統一幣制,鑄幣權為大公所專有。他基本上完成了國內改革之後,靠強大的國力,開始發動對外擴張的戰爭。進軍立陶宛,出兵波羅的海沿岸,東征至託博爾河、額爾齊斯河和鄂畢河流域,直至1505年10月27日病逝。他不僅是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奠基者,也是沙皇俄國對外擴張的鼻祖。

  伊凡三世的政治生涯

  瓦西里二世在1462年病逝,22歲的伊凡即位,史稱伊凡三世。

  伊凡三世即位時的莫斯科大公國地處平原,強敵環伺,生存環境很艱苦。在北方和西北方向是富庶的諾夫哥羅德大公國,西邊有立陶宛大公國,西南方向是烏克蘭諸城邦和哥薩克騎兵,南方草原上有新崛起的克里木汗國,東南方向是已經衰落的金帳汗國***稍後是相對弱小的阿斯特拉罕汗國***,東面就是勁敵喀山汗國。

  制定一個足以存身立國的發展戰略,成為年輕的伊凡三世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伊凡三世自幼飽經憂患,故而養成了凡事反覆權衡、謹小慎微的性格。但同時由於瓦西里二世的多年培養,在即位時伊凡三世已經具有豐富的從政和外交經驗。以伊凡三世為首的莫斯科大公國很快就制定出了奪取諾夫哥羅德大公國的計劃。因為諾夫哥羅德大公國的領地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伏爾加河流域,控制著古羅斯諸城邦通往歐洲的交通要道,此外諾夫哥羅德一直控制著同歐洲的裘皮貿易。裘皮在當時屬於重要的戰略資源,地位類似今天的石油,被稱作"軟黃金",直至17-18 世紀,和歐洲的裘皮貿易一度佔到俄羅斯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奪取諾夫哥羅德,無疑對莫斯科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此外,諾夫哥羅德雖然同屬羅斯城邦,但它一直依附於立陶宛大公國,在西北方對莫斯科大公國構成了潛在威脅。

  在攻打諾夫哥羅德之前,伊凡三世認為必須首先剪除後患,首先應該解除喀山汗國這個後顧之憂。1467年,養精蓄銳多年的莫斯科大公國發兵喀山汗國。戰爭持續了三年,雙方資源殆盡,無力再發動大規模進攻。為了儲存實力,完成佔領諾夫哥羅德的戰略目標,伊凡三世決定在莫斯科佔領上風時撤軍。對喀山汗國發動的戰爭雖然沒能徹底征服喀山汗國,但是喀山汗國在長時間內喪失了侵襲莫斯科的能力,莫斯科大公國還在東部徹底確立了韃靼人建立的卡西莫夫汗國的依附地位,作為莫斯科大公國和喀山汗國的戰略緩衝地帶,此外卡西莫夫汗國也成為莫斯科大公國最終征服喀山汗國的橋頭堡。

  在同喀山汗國的戰爭中,伊凡三世意識到,沒有各個羅斯城邦的團結一致,僅靠莫斯科大公國的力量,戰勝韃靼人的汗國是不可能的。這更加堅定了他佔領諾夫哥羅德公國的決心。但是考慮到諾夫哥羅德一貫依附於當時的東歐強國立陶宛大公國,伊凡三世針對諾夫哥羅德的軍事行動必定要招致立陶宛的反擊。此外,在結束同喀山汗國的戰爭以後,莫斯科的軍隊雖然戰鬥力得到加強,但資源臨近枯竭,無法再次進行長期戰爭。因此伊凡三世制定了以製造聲勢、恐嚇和速戰速決為主的攻心戰術,力求在整體上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1470年,伊凡三世在稍事休養後準備發兵諾夫哥羅德。懾於莫斯科大公國東征強敵喀山汗國成功所顯示出的軍事實力,諾夫哥羅德緊急派出特使,前往波蘭-立陶宛大公國,面見大公卡西米爾四世,尋求波蘭-立陶宛的保護。諾夫哥羅德的意圖在於和立陶宛簽訂條約,併入立陶宛,把防務問題整個交給立陶宛處理。卡西米爾四世權衡再三,也不願意和莫斯科大公國發生正面衝突,所以決定和諾夫哥羅德簽訂合併條約,但是不向諾夫哥羅德派兵增援,只是找了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的人代表立陶宛去諾夫哥羅德做大公,而且這個人按照家譜排序,竟然是伊凡三世的表哥。卡西米爾四世希望以此阻擋莫斯科大公國吞併諾夫哥羅德的決心。

  出乎卡西米爾四世的意料,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到任後不久,即不辭而別。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最終去向不明,史書上沒有記載。與此同時,伊凡三世的軍隊步步進逼,在1471年夏進入諾夫哥羅德外圍領地。諾夫哥羅德在群龍無首的條件下,由城內的貴族會議組織了4萬人的民兵,出城抵抗莫斯科軍隊,同時向卡西米爾四世告急。在舍倫河畔,伊凡三世擊潰了諾夫哥羅德的軍隊,還俘虜了率領這支軍隊的親立陶宛派貴族的首領波列茨基大公。莫斯科前鋒部隊銜尾而追,直逼諾夫哥羅德城下。立陶宛的援軍遲遲不到,無奈之下,諾夫哥羅德的貴族們只好派出城內的主教和伊凡三世談判。

  在談判中,伊凡三世表現得頗有君主風度,對喪失抵抗能力的諾夫哥羅德公國表現了寬容大度。伊凡三世要求諾夫哥羅德向莫斯科大公國投降,宣誓歸順,莫斯科大公國獲得對諾夫哥羅德的宗主權,所有諾夫哥羅德的司法審判權歸莫斯科所有;在經濟方面僅提出要諾夫哥羅德在一年內償還軍費。前去談判的諾夫哥羅德主教還帶回了伊凡三世致諾夫哥羅德公國的詔書,在書中伊凡三世寫到:"吾固棄前嫌,不使汝等有刀兵之禍,今當歸撫俘降之眾,但履新朝可乎!"在貴族會議進行討論後,諾夫哥羅德同意了這個條件,承認了莫斯科的宗主地位,伊凡三世也沒有在諾夫哥羅德派駐一兵一卒。

  此時伊凡三世已經嚮往統一羅斯諸城邦,建立一個以莫斯科為首都的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抵抗來自韃靼人和立陶宛的侵襲。所以伊凡三世把諾夫哥羅德看成是自己潛在的財富,對戰敗的諾夫哥羅德提出了非常寬和的停戰條件。按照當時的慣例,已經獲得勝利的軍隊通常是在毀城之後大肆燒殺掠奪,把敵方的物質財富充作戰利品運走。伊凡三世通過談判方式和平解決了諾夫哥羅德問題,一方面保證了此後莫斯科能夠獲得額外的經濟來源,另一方面為征服其他羅斯城邦樹立了良好的先例。

  伊凡三世的舉動進一步促成了諾夫哥羅德貴族中親立陶宛和親莫斯科兩派政治勢力的形成,也同時加劇了兩派的鬥爭。此外,伊凡三世對諾夫哥羅德擁有的宗主地位也給莫斯科大公國帶來了收入,成為莫斯科大公國進一步鞏固霸主地位的經濟基礎。

  伊凡三世的重要成就

  擊敗金帳汗國

  在伊凡三世撕書斬使之後,金帳汗國的阿合馬汗並沒有馬上出兵報復莫斯科,而是積極和立陶宛大公國建立聯絡,結成聯盟。雙方商定,金帳汗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同時出兵,從東西兩線夾擊莫斯科。立陶宛大公國對日益強大的莫斯科也深懷不滿,在諾夫哥羅德併入莫斯科版圖後,與金帳汗國很快就達成了協議。1480年,阿合馬汗親自領兵,前來攻打莫斯科。這次戰役註定是莫斯科公國和金帳汗國之間的決定性戰役。

  ***油畫作品***伊凡三世準備集合軍隊與金帳汗國對峙

  ***油畫作品***伊凡三世準備集合軍隊與金帳汗國對峙

  阿合馬汗的軍隊前鋒很快就抵達了距離莫斯科不足200公里的奧卡河南岸。伊凡三世也集合軍隊,在奧卡河北岸和金帳汗國軍隊對峙。看到河對岸的莫斯科軍隊嚴陣以待,阿合馬汗決定避開鋒芒,改為迂迴戰術。於是他下令移師西進,繞過莫斯科軍隊的集結地,從南方進入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地,迅速推至烏格拉河南岸,意圖是從南方向莫斯科發動攻擊;同時還派人疾馳至立陶宛大公國,請求卡西米爾二世速發援軍,夾擊莫斯科。

  伊凡三世猜出了阿合馬汗的戰略意圖,他急忙派自己的兒子伊萬和弟弟安德烈二人率精銳騎兵,兼程趕往烏格拉河北岸。伊萬和安德烈到達北岸時,阿合馬汗竟然還在路上。於是伊萬和安德烈下令封鎖所有通往南岸的渡口,列陣等待阿合馬汗的到來。阿合馬汗抵達烏格拉河南岸後,發現河對岸竟然又出現了莫斯科的軍隊,既沒有渡河船隻,又無力跨河強攻,阿合馬汗只好下令就地安營紮寨,同時等待立陶宛援軍的到來。當時已經是深秋,阿合馬汗希望進入冬季後,烏格拉河解凍,屆時與立陶宛合兵一處,一鼓作氣消滅對岸的莫斯科軍隊。10月26日,烏格拉河終於上凍了。伊凡非常擔心阿合馬汗和立陶宛援軍的進攻,因為對岸的長子伊萬和他的弟弟安德烈率領的騎兵數量非常有限。伊凡命令前線的騎兵收縮兵力,後退到30公里後盧扎河畔的小城克里緬涅茨與莫斯科主力匯合。但是非常出乎伊凡三世的意料,阿合馬汗沒有馬上進兵,原來他正在等待立陶宛的援軍。而這時候,立陶宛的援軍正忙於應付莫斯科的盟友--克里木汗國的進攻,已經無力增援阿合馬汗了。阿合馬汗在烏格拉河南岸等到了11月11日,立陶宛援軍還是沒有到來。阿合馬汗躊躇再三,沒能下達過河追擊莫斯科軍隊的命令。在望北興嘆一番後,下令撤兵,兩手空空地回南方的金帳汗國去了。就這樣,雙方沒來得及兵刃相見,就結束了這場史稱"烏格拉河對峙"的戰役。

  烏格拉河對峙標誌著金帳汗國對羅斯諸城邦240年的統治正式結束。阿合馬汗從烏格拉河撤退後,在返回金帳汗國途中遭到西伯利亞汗國伊巴赫汗軍隊的狙擊,阿合馬汗戰敗被殺。1502年,克里木汗國軍隊在蒙哥吉雷汗的率領下,攻克金帳汗國首都薩萊,享祚兩個半世紀的金帳汗國徹底滅亡了。

  在烏格拉對峙後,伊凡三世持續統一大業。很快,伊凡三世確定了下一個目標:特維爾大公國。特維爾大公國在莫斯科西北方向不到200公里處,可以稱得上是莫斯科的西北門戶。

  吞併特維爾公國

  1484年,伊凡三世獲悉,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同莫斯科的勁敵立陶宛大公卡西米爾四世私交甚深,此外還娶了卡西米爾四世的孫女為妻。伊凡三世以此為藉口,向特維爾公國宣戰。莫斯科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佔領了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希望立陶宛能夠出動援軍,擊退莫斯科軍隊,但這次如同以往,卡西米爾四世仍舊不願意和莫斯科發生衝突。米哈伊爾無奈,只好向伊凡三世請降。伊凡三世接受了投降,米哈伊爾同時也保證中斷和立陶宛的關係。但是第二年伊凡三世的手下就抓獲了米哈伊爾派往立陶宛的信使。這一次伊凡三世決定徹底佔領特維爾。9月8日,莫斯科軍隊包圍了特維爾,10日莫斯科軍隊佔領特維爾外城。第二天城中的貴族們紛紛來到伊凡三世的軍營中,懇請伊凡三世原諒並向伊凡宣誓效忠。當夜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逃往立陶宛。9月12日,特維爾人在主教帶領下,傾城而出,向伊凡三世投降並宣誓效忠。伊凡將自己的長子,也就是王儲伊萬冊封為新的特維爾大公,此後特維爾的領地逐漸併入莫斯科版圖。伊凡三世相繼在各個城邦指派代表莫斯科的地方官,各個公國的獨立性喪失,逐漸形成了以莫斯科為首都的新型的俄羅斯國家。

  在這一時期,喀山汗國勢力日益衰退,莫斯科大公國大力扶植汗國中的親莫斯科勢力,終於在1487年把親莫斯科的穆哈默德·阿明扶上汗位。這樣,在俄羅斯東部邊界上出現了兩個受莫斯科控制的汗國:彈丸之地的卡西莫夫汗國和喀山汗國。接下來伊凡三世把莫斯科的勢力滲透到烏拉爾山西部地區,相繼征服了彼爾姆,沃古爾,維亞特卡等地。短短十幾年時間裡,莫斯科大公國一躍成為東歐平原上的一個大國。

  拒絕神聖羅馬帝國

  1486年,一個居住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西利西亞人,尼古拉·波佩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莫斯科大公國。回到歐洲後,波佩裡向歐洲人講述了他的所見所聞。在此前歐洲人普遍以為莫斯科大公國是和韃靼人類似的半開化民族,處於立陶宛大公國統治之下;波佩裡的講述無疑是給充滿偏見的歐洲人上了一堂課。莫斯科大公國的強大,伊凡三世的富有給歐洲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4***,波佩裡再次來到莫斯科大公國,覲見伊凡三世,這一次,他是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的特使的名義前來莫斯科的。在莫斯科,為了避人耳目,波佩爾祕密覲見了伊凡三世,並帶來了腓特烈三世的口信:如果伊凡三世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請求冊封為王,則腓特烈三世將滿足伊凡三世的這個請求。按照當時統治整個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的邏輯,向帝國皇帝請求冊封成為國王,是"名正言順"地獲得一方領土統治權、獲得歐洲認可其統治合法的唯一途徑。當然,獲得神聖羅馬帝國冊封,從本質上講,是用歐洲對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法律承認換取形式上對神聖羅馬帝國的附庸地位。

  伊凡三世不需要這種承認,當然更不會屈尊於他人。儘管伊凡三世對歐洲君主們的傲慢和無知頗不以為然,但他還是做出了謙虛但不失尊嚴的回答:"上帝俯垂,祖宗蔭庇;朕以寡德,得承大統。惟君權神授,自古皆然;父祖皆仰承天運,未敢以執鐙而求全。故先人之所不為者,亦為朕所不欲也。"這就是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因為上帝恩典而成為大公,不是靠誰冊封而繼位的,所以我伊凡三世現在也不想得到別人的冊封和承認***這個有些吹噓成份,伊凡三世的父親瓦西里二世的大公位子就是靠著金帳汗國的誥命得來的***。伊凡三世覺得這還不夠,特意委託波佩爾代為轉達了一封給腓特烈三世的一封國書,在這份重要的對外檔案中,伊凡三世自稱"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三世",這就表明,伊凡三世不是什麼等待冊封的國王,而是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可以平起平坐的一位國君。在伊凡三世看來,這對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是比較客氣的了,對其它周邊的小國,伊凡三世已經開始自稱"沙皇"了。

  征服東歐諸國

  1487年間,正是莫斯科和立陶宛大公國第一次戰爭時期。伊凡三世念念不忘在西部和西北方向上開疆拓土,首要目標就是把所有俄羅斯城邦納入自己版圖,哪怕這些城邦位於立陶宛大公國統治之下,也要冒著和立陶宛開戰的風險,達到自己預定的軍事政治目的。另一方面,懾於立陶宛大公國的軍事實力,伊凡三世也不敢貿然大打出手。為了避免和立陶宛的全面戰爭,伊凡採取了"小步快跑"的戰略,加緊了在西部、西北和西南邊境上的蠶食活動。

  伊凡三世宣佈,只要這些斯拉夫人建立的小公國承認以莫斯科大公國為首都的俄羅斯的主權,願意削去公國藩號,併入俄羅斯版圖,那麼莫斯科只保留在這些公國的國防和外交權力,同時允許原有的大公們保留自己的領地以及領地上所有財產。莫斯科大公國只向這些公國派出數量不多的軍隊,用於"保護"公國們有可能遭到的外來侵略。這樣,伊凡三世逐漸不再親自率領軍隊,征討周邊的大小公國,而是通過掌握外交和國防權力、向各地派駐軍隊、任命督軍的方式進行領土擴張。在這一時期,伊凡三世外交和軍事並用的手段發揮了效力:以別廖夫大公國等為首的西部城邦紛紛前來投降。在伊凡三世準備在開疆拓土方面大展巨集圖之際,家裡出現了重大變故。

  1492年,波蘭國王及立陶宛大公卡西米爾四世逝世。卡西米爾的兩個兒子瓜分了原本統一的波蘭-立陶宛王國,長子成為波蘭國王,次子亞歷山大成為立陶宛大公。王國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軍事實力,立陶宛實際上已經無力抵抗莫斯科的軍隊了。伊凡三世看到了一個擴大疆土的良機。他立即聯絡南方的克里木汗國,共同發兵進攻立陶宛。戰爭剛開始,莫斯科的軍隊就深入立陶宛領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城邦。與歷次戰爭不同,這次伊凡三世不是親自領兵,而是像所有大國君主表現得那樣,為各路軍隊指定率兵作戰的將領,事先為這些們下達戰略目標,同時在每佔領一個城市以後,還要從莫斯科指派一個督軍前往統治。

  伊凡三世還是採用軍事手段和外交手段並用的策略,在加強對立陶宛軍事打擊的同時,還向克里木汗國、羅馬教廷和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的各國王國派出外交代表,對莫斯科的軍事行動做出解釋。這些代表們稱,莫斯科軍隊佔領的城邦,原本就是羅斯城邦,居民以斯拉夫人為主,而且這些城邦原來就在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間搖擺不定,所以伊凡三世的軍事行動是鞏固俄羅斯國家邊疆的合法舉動。

  伊凡三世的軍事行動獲得了巨大成功。莫斯科的軍隊佔領了梅曉夫斯克、謝爾佩伊斯克、維亞濟馬、梅採茨克等城邦。立陶宛大公亞歷山大向伊凡三世求和,雙方停戰。亞歷山大認為他獨自無力和莫斯科對抗,於是想通過聯姻和莫斯科達成和解,保護自己的領土。亞歷山大派人向伊凡三世提親,提出要娶伊凡三世的長女為妻。談判持續到了1494年,伊凡三世勉強答應了亞歷山德的請求。當年2月5日,伊凡三世和亞歷山大簽訂和約,立陶宛承認莫斯科對梅曉夫斯克等城邦的主權,伊凡三世同意把長女嫁給亞歷山大為妻。

  自古以來的歷史證明,聯姻這種政治婚姻並非可靠的外交手段。很快,新婚的亞歷山大和妻子反目成仇,伊凡三世的長女離開立陶宛回到了莫斯科。立陶宛和莫斯科邊境上的一些小城邦紛紛倒向莫斯科,雙方鬥爭加劇,短暫的和平關係無法繼續維持下去。1500年,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間終於爆發了全面戰爭。

  戰爭開始後,莫斯科在南方的盟友克里木汗國全力而出,極大程度上促成了莫斯科在軍事上的成功。烏克蘭各個城邦的大公們懾於莫斯科和克里木汗國雙重打擊的威脅,紛紛向莫斯科宣誓效忠,甘願成為莫斯科大公國的藩屬。

伊凡雷帝的人物生平
奧麗加的生平事蹟
相關知識
伊凡三世的人物簡介
伊凡雷帝的人物生平
國學大師章士釗的人物簡介
國學大師余英時的人物簡介
齊桓公的人物簡介
夏洩姒洩的人物簡介
夏芒姒芒的人物簡介
姒槐的人物簡介
夏杼的人物簡介
夏寒浞的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