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功夫紅茶文化的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人們對茶的認識和利用經歷了從藥用、食用到飲用的過程。那麼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在悠久種茶、飲茶歷史的薰陶下,福安人在懇親訪友、饋贈禮品、婚喪喜慶、古葬習俗、治病藥方等生活和民俗的領域中,茶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福安人喜茶重茶,將茶葉列為開門七件事之列,接待客人先茶後飯,謂之“茶哥米弟”。有句茶諺“天亮一碗茶,藥店無交家”,意則每天喝茶有益健康。飲茶,植根於民間生活,有時粗獷,有時精細。比如農家人田間地頭勞作,以大陶壺沖茶,大碗飲喝,隨意而又簡單,不拘禮節,不講章法,主要用以解渴。而一旦有客至家中,必以小瓷盅沖泡,還要用茶盤端上敬客。如果是不常造訪的貴客或遠道而來的稀客,則要以冰糖茶招待,並佐以茶食,以表熱情周到。泡茶之水也有講究,一定要是剛燒開的水,最忌“無意沖茶半浮沉”。

  飲茶習俗,流傳於福安民間更是趣味生動,多姿多彩。鬆羅鄉一帶的畲族村莊沿襲著一個諧趣橫生的習俗——寶塔茶。畲族新娘過門之前,女方“送嫁嫂”用五隻碗疊成一個三層的寶塔,一碗作底,中間三碗,再在頂層壓一碗。倒上泡好的茶水,託舉到前來迎親的“親家伯”面前,“難為”親家伯,要求他一滴不濺喝完這些茶,才可接走新娘。親家伯接茶盤拆寶塔的過程也有技巧:用牙咬住頂上的一隻碗,雙手攏住中間的三隻碗,仰脖喝盡茶水,將其餘四碗分給同伴共享。遊戲逗趣畢,敲敲打打新娘踏著米篩出孃家門;新娘茶是福安畲漢兩族同有的一個習俗:新娘婚後第二天上午要到廳堂上會見夫家的女眷,在伴娘媽的指引下,新娘沿大廳四周向左右長輩一一施禮,俗稱走“四角坪”。之後由伴娘媽引席認親,新娘敬獻用紅棗、冬瓜糖、冰糖、花生和茶葉沖泡的糖茶;過年茶是正月初一早飯後,住在同一座大院的左鄰右舍按各家人數互相敬獻糖茶和年糖年餅,氣氛喜慶祥和,並互祝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和和順順、早發大財;出行茶就是新的一年裡家人第一次出遠門、上學、上班要喝蜜糖茶,喻意:嘴甜好辦事。除此之外,福安人敬茶如神,在祭祀儀式中茶總是擺在最前頭。畲鄉人還有病逝帶茶歸的風俗:去世的老人手上要執一茶枝,據說茶枝一拂能使黑暗變光明,歸陰時好開路。茶還作為定情信物,小夥子第一次到女方家,送一包茶葉,一包冰糖,要是女方家長樂意收下,這門親事就有七分成了。諸此種種,可見福安人愛茶敬茶的心理態勢。

  流傳於民間的象徵型、生活型、藥用型的茶俗,還有藝術型、祈福型的茶道,都充分體現了福安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林語堂說:中國人最愛品茶。其實,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品茶習俗往往是茶文化最直接的體現。這些生活茶藝就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取之不盡的茶文化的源頭。

  坦洋功夫紅茶的生產工藝

  鮮葉採摘 選擇晴天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品種以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佳,鮮葉要求芽葉肥壯、及時付制,保持鮮葉的新鮮無異雜、無損傷,嚴格實行分批、分品種、及時付制,保持鮮葉的新鮮度。

  萎凋 以室內自然萎凋較佳,有利於提高萎凋質量,但限制條件較多,目前大多采用萎凋槽萎凋。萎凋室保持通風良好。槽內溫度一般控制在30℃~35℃,具體溫度和風量的掌握依據鮮葉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則“先高後低”。攤葉厚度一般為10-15cm,每隔20-30分鐘翻葉一次,以獲得茶葉萎凋均勻一致。一般萎凋時間為4-5小時,萎凋葉葉質柔軟手捏成團。鬆手不易彈散,嫩梗折之不斷,葉面失去光澤,色暗綠,青草氣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減重率達30%~40%,則萎凋適率。

  揉捻 採用揉捻機,揉捻室避免陽光直射,室內溫度宜低,溫度宜稍高。採用輕壓長揉的方法,時間掌握在60分鐘左右,是茶葉的成條率達到85%以上,細胞破損率達到80%以上,茶葉溢位而不滴流,使之條形緊結,初步形成其成品特徵。

  解塊 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團,降低葉溫,使葉內某些有效成分不致因受熱劇變,乾燥後可減少團塊。但使用解塊機會影響到高檔茶的條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紅茶實際製作中以手工解塊效果為佳。

  發酵 發酵是工夫紅茶加工的獨特階段,它使茶葉中多酚酶物質充分氧化,形成紅茶色香味的品質特徵。紅茶的發酵實際上從揉捻時就開始,因此揉捻時室溫宜低。發酵溫度控制在22℃~24℃,空氣溫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氣流通,使氧化供給充足,發酵充分均勻,整個發酵過程一般維持2-3小時,待發酵葉青草氣消失,出現桂花香、果香,葉色搭補呈鮮明的銅紅色為適度。

  乾燥 目的是制止繼續發酵,蒸發水分,達到毛茶品要求。採用焙籠烘焙乾機乾燥,掌握“高溫出烘,低溫復火”的原則。初烘溫度掌握在90℃~100℃,時間為15~20分鐘,攤葉厚底2~3cm,每隔5分鐘翻拌一次,至八成幹左右,中間攤涼1~2小時。復火溫度掌握在50℃~60℃為宜,時間為20~30分鐘,攤葉厚度3~4cm,每10分鐘翻拌一次,足火後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精製 毛茶通過抖篩、平圓篩、手揀等精製工序,分精茶條粗細、長短,去除影響成品茶淨度和色澤的雜物及片茶、碎茶、末茶等,形成條索緊細、外形勻美觀、淨度良好的上等“坦洋功夫”紅茶外形特徵。

  緊壓成型 乾燥的散茶,經高溫蒸軟後,依買主所需而緊壓成型,有茶餅、顆粒型、柱茶型,各種工藝造型及散茶類等。大小、輕重規格隨客戶需要而成型。

 

探祕鬥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坦洋工夫茶文化的歷史
相關知識
坦洋功夫紅茶文化的起源
信陽毛尖茶文化的起源
中英茶文化的起源
茶文化的起源與傳播的歷史
淺談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四川茶文化的起源歷史
午茶文化的起源發展歷史
永定萬應茶文化的起源
中華茶文化的起源時間
花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