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4日

  故事是傳承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部分,在歷史課堂上引入故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對於掌握理解歷史知識,突破重難點,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衝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裡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裡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覆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篇二:信念無敵

  1900年初,德國舉國上下都在關注著這樣一個讓人驚心動魄的冒險活動——獨舟冒險穿越大西洋。

  這是一個勇敢者的遊戲,與大海搏鬥就是一場生死未卜的賭博,許多人都望而生畏。然而,一批批勇士,陸陸續續,還是奮不顧身地踏上了冒險的征程。

  人們在欽佩這些勇士的過人勇氣之餘,無不期待他們平安歸來。可隨著活動的開展,人們還是失望和痛苦起來,因為噩耗總是不斷傳來。在這次冒險活動中,先後有100多名勇士,相繼葬身,無一生還。冒險活動最終以失敗告終。這次活動的最終結果,似乎在向人們昭示著這樣一個不容質疑的殘酷現實:獨舟穿越漫長無比、凶險難測的大西洋,絕不可能。

  一時,輿論譁然,大家紛紛出來指責,一致認為,這項事業純屬胡來,人的體力根本不可能勝任這樣的遠洋橫渡。

  人們都沉浸在悲痛與失望之中,無不慨嘆這件事情的荒謬。這時,一個青年人卻挺身而出,提出截然相反的觀點——獨舟冒險穿越大西洋是完全可能的。在他看來,那些勇士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肉體上不能勝任,而是敗在了精神上。也就是說,他們不是死於體力上的限制,而是死於精神上的崩潰,死於在冒險中產生的恐慌和絕望。他堅信,一個人,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就完全可以勝利完成這次冒險活動。

  這名提出相反觀點的青年名叫林德曼,是一名從事精神病防治的醫學博士。林德曼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原來,他在治療精神病的實踐中發現:許多精神病患者都是些喪失了信心,缺乏毅力,感情脆弱的人,他們受不了外界的壓力,從而導致了心理上的紊亂。甚至身體健康的人,由於心理上的原因也會使自身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種疾病。最後,林德曼博士立下這樣一個結論: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永遠持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體上的健康。

  他的觀點一經提出,人們大為震驚和不解,更難以信服。為了驗證自己的觀念,說服人們,林德曼博士不顧親人和朋友的堅決反對,決定親自作一次橫渡大西洋的嘗試。

  1900年7月的一天,林德曼博士獨自一人架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開始了他獨舟橫渡大西洋的偉大壯舉。

  航行很快就遇到了困難。在咆哮的大西洋上,一葉小舟會是怎樣艱難地航行著?大西洋上,不時巨浪滔天,狂風大作,將他的小船打得搖搖晃晃。後來,小船的桅杆折斷了,船弦被海浪打裂了,船倉進水了,眼看船就要沉沒。船倉內,只見林德曼博士一邊把舵把緊緊地系在腰際,一邊騰出手來舀船倉裡的水……面對著驚濤駭浪,他神情堅毅,毫無畏懼。

  這次航行,他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多次瀕臨死亡,眼前時常出現幻覺,甚至連運動感也處於麻木狀態。有時,他真的絕望了,但每當這個不好的念頭在心中一閃,他馬上大聲自責:“懦夫,你想重蹈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夠成功!”

  生的希望和求勝的無比堅定的信心,讓林德曼無比堅強,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橫渡了大西洋。

  實驗取得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成功,許多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動。他成功歸來後,向人們這樣訴說他內心的真實感受:“我從內心深處相信我一定會成功。這個信念在艱難中與我自身融為一體,它充滿了我周身的每一個細胞……結果,我成功了。”

  林德曼博士的心理實驗向我們昭示著這樣一個真理:

  一個人只要對自己不失望不放棄,永遠對自己充滿信心,精神就不會崩潰,就有可能戰勝一切困難,取得成功——信念無敵。

  篇三:倖存的猶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批猶太人被希特勒的納粹集中營囚禁起來,然後被殺害。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全世界約1/3的猶太人被殺害。

  但是,哈佛大學研究猶太人發展史的專家發現,在這場大屠殺中,有一個奇異的猶太人群體得以倖存。研究者們把這些倖存者與戰前就移居美國的猶太人相比較,發現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而那些具有較高教育程度的人幾乎無一倖免。

  讓人驚訝的是,這些被納粹視為將來肯定無所作為的普通人,日後的成就卻比生活在美國的那些沒有經歷人生磨難的猶太人大得多,收入也比他們高得多。在以色列,這些從納粹集中營回來的人,很快成為國家復興的中堅力量以及各個行業的領軍人物。

  這些沒有接受過什麼高等教育的猶太人,經歷磨難後為什麼有了爆發的力量?他們成功的祕密是什麼?

  後來,研究者們發現,這些人在納粹集中營的時候,並不像那些精英們那樣一成不變,擺出與納粹勢不兩立的架勢。他們的頭腦十分靈活,能夠針對環境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生存方式。他們都堅守著這樣的人生理念:只要朝著積極的方向改變,便無須羞恥。為了活下來,他們選擇了隱忍,並在改變中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標。

  哈佛大學的研究者把這個例子作為一個重要的信條傳遞給學生,希望他們走上創業之路時,不要學習納粹集中營裡那些故步自封的猶太人,而要學習這些倖存者。

  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明明已經接收到了新資訊,卻對既定計劃不思改變,拉不下臉來承認錯誤,更不肯重新考慮修正原來的策略或方法,致使錯誤程度不斷加深,以致造成更大的失敗。

  任何一個聰明的人都知道,最好的計劃往往是在資訊並不齊全的狀態下制定的,任何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所謂曲徑通幽、柳暗花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故事
新二十四孝讀後感3篇
相關知識
世界上下五千年內容
世界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內容
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內容
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故事
世界上下五千年讀後感範文
上下五千年故事的內容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內容精選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成語故事內容
關於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演講稿
中國上下五千年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