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成語故事書中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8日

  就大多數成語而言 ,成語是我們概念系統的產物 ,其本質是概念性的 ,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小學成語故事書中的故事

  :螳螂捕蟬

  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吳王準備進攻楚國。他召叢集臣,宣佈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訊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大臣便來到王宮的後花園內,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裡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這裡。

  過了大約兩個時辰,吳王果然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大臣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溼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裡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溼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

  “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大臣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準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一暴十寒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晒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

  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四卿得到訊息後,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武器很少。張孟談勸道:“這裡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準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錶示感謝。

  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寓言故事插圖
兒童成語故事書裡的故事
相關知識
小學成語故事書中的故事
兒童成語故事書中的故事
二年級看的成語故事書中的故事
英語童話故事書中的故事
中外名人成長故事書中的故事
有大道理的小故事書中的故事
教學故事書中的故事
好的兒童故事書中的故事
五年級故事書中的故事
幼兒故事書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