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簡短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4日

  漢語成語在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傳承上佔有重要地位。先秦時期,百家爭鳴,著作紛呈,留下了數量眾多流傳千古的成語。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瓜田李下

  唐朝時期,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辯,官職是工部侍郎。

  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做官,百姓們對這件事情議論紛紛。

  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麼不妥呢?”

  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

  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

  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百姓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而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也很重要。

  篇二:千慮一得

  晏嬰是齊國的大夫。他父親死後,由他繼任齊國的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王朝的相國。晏嬰為人正直,當官清廉,生活非常儉樸,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對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嬰正要吃午飯,劉景公派了一個人來見他。晏嬰因為對方是君王派來的而特殊款待,當場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請來人共進午餐。當然,他這頓飯沒有吃飽。

  景公知道這件事後,感嘆地說:“相國家裡竟然如此貧困,我一直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

  說罷,景公命人給晏嬰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賓客之用。不料,晏嬰不願接受,叫來人帶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

  當景公命人第三次送來時,晏嬰對來人說:“請稟報大王,我並不貧困。大王給我的俸祿,不僅足夠我供養家人、接待賓客之用,還可以用來接濟窮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額外的賞賜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為難,對晏嬰說:“相國,我是奉命辦這件事的。您這次又不願接受,叫我如何去回報大王呢?”

  晏嬰想了想,說:“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進宮,讓我當面向大王辭謝。”

  晏嬰見了景公,感謝他對自己的厚愛,並表達了作為一個臣子,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過多的財富的想法,請求他不要勉強讓自己接受額外的賞賜。

  景公聽了這番話,對晏嬰更敬重了,但還是要把千金賜給他。景公還舉了一個例子:齊國以前的賢相管仲,為齊桓公成為當時各諸侯國第一個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賞給他許多封地,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你晏嬰為什麼要推辭?

  晏嬰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聖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失誤;笨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正確。也許管仲考慮這件事有失誤;而我雖然笨,這件事處理得可能正確。”

  景公聽他說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罷。

  篇三:功虧一簣

  古時候,有一個人要築一座九仞高的山,相當於現在的七十二尺的山。

  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論嚴寒酷暑,廢寢忘食地從遠處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終於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

  這一天他也一如往常一樣,雞剛打鳴就起床開工,一筐又一筐,眼看著山就要達到七十二尺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

  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天又下起雪來,想想只有一筐土,不如明天再做,就回家去了。

  此後,他總認為只有一筐土了,太簡單了,不如明天再做,於是偷懶,所以這一筐土至死也沒堆上,終究這座只差一筐土的七十二尺高的山還是沒有完成。

  於是就有了“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說法,意思是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後一點,沒有完成。

  雖然古時候有很多這樣的事例作前鑑,但生活中人們卻不能經常地反省自己。仍然我行我素。除非事到臨頭才感慨何必當初。

  做一件事情要徹徹底底的把它做完、做好,不能虎頭蛇尾,要堅持到底,當天的事情要當天完成。所以說我們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終,否則終會功虧一簣。

  看過還: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大全
英語成語故事最短
相關知識
幽默簡短的成語故事
幽默簡短的英語故事
簡短的成語故事大全
超級簡短的成語故事3個
比較簡短的成語故事4個
簡短的成語故事和寓意
一年級簡短的成語故事
簡短的成語故事及道理
簡短的成語故事有哲理
簡短的成語故事及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