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舟山漁場的形成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舟山漁場位於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的浙江東北部,緯度為北緯29°30′~31°00′,東經120°30′~125°00′,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舟山漁場的相關知識。

  :

  ⒈東海大陸架廣闊,光照,養分充足;

  ⒉有長江水流入,帶來了大量養分;

  ⒊有臺灣暖流和沿岸流在此交匯,使水流攪動,養分上浮;

  除此外,漁場形成原因還有上升流,緯度因素,季節溫差等。

  再就是人文原因:市場,技術,政府政策等。日本暖流的延續洋流,還有西太平洋暖流的相匯合,攪動海水使海底的營養物質上泛,給魚類提供天然食物。

  寒暖流的交匯是周圍的溫度不會差異太大,既不太冷又不太熱.喜溫的魚可以在暖流這邊,喜冷的魚能在寒流那邊,這樣就使很多魚都在舟山附近匯合。

  天然漁場就這樣形成了。

 

  舟山漁場的主要水產資源:

  舟山漁場以1999年7月調查為例,游泳生物43種,帶魚佔87.27%,日本鯖佔3.24%,刺鯧2.58%,小黃魚佔2.03%,發光鯛佔1.61%。

  大陸江河涇流源源不斷的注入,為漁場帶來大量浮游生物,與海水營養鹽類相結合,促使其迅速生長繁殖。近海漁場的磷、矽含量,分別為30~40毫克/立方米和2000~3000毫克/立方米。淺海水域浮游植物有151種,其中浮游矽藻佔90%以上。水體中浮游植物年平均含量為107×104個/立方米,夏高冬低。浮游動物有123種,平均年含量87.7毫克/立方米,夏季最高達1633毫克/立方米。

  地理、水文、生物等優越自然條件,使舟山漁場及其附近海域成為適宜多種魚類繁殖、生長、索餌、越冬的生活棲息地。其中,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為舟山漁場捕撈量最多的資源群體,被稱為“四大魚產”。

  舟山漁場水產資源豐富,共有魚類365種。其中屬暖水性魚類佔49.3%,暖溫性魚類佔47.5%,冷溫性魚類佔3.2%;蝦類60種;蟹類11種;海棲哺乳動物20餘種;貝類134種;海藻類154種。帶魚、小黃魚、大黃魚、綠鰭馬面魨、白姑魚、鯧魚、鰳魚、藍點馬鮫、鮐魚、鰺魚、海蜇、烏賊、太平洋褶柔魚、梭子蟹、細點圓趾蟹和蝦類等,魚類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鰳魚***鯗魚***、銀鯧***鯧扁魚***、海鰻***鰻魚***、藍點馬鮫***馬鮫魚***、鮸魚、黃姑魚***黃婆雞***、白姑魚、褐毛鱨魚***毛常***、棘頭梅童***大頭梅童***、石斑魚、鮐魚***青鯰***、藍圓鰺***黃鯰***、舌鰨魚、綠鰭馬面魨***馬面魚***、蟲蚊東方魨、紅鰭東方魨***河豚魚***、黑鮟鱇***鮟鱇***、鯔魚、鰣魚、黃鯽、鱭魚、鯷魚***爛船釘***、沙丁魚、龍頭魚***蝦潺***、白斑星鯊、雙髻魚、扁鯊、犁頭鰩、黃魟、彈塗魚等。

  舟山漁場以1997年10月調查為,浮游動物共有141種,精緻真刺水蚤佔22.50%,帽形真哲水蚤佔10.91%,太平洋紡錘水蚤佔6.75%,長刺小厚殼水蚤佔6.28%,微刺哲水蚤佔4.94%

  浮游植物

  舟山漁場以1999年7月調查為例:共有50種浮游植物,細長翼根管藻佔61.88%,洛氏角毛藻佔15.33%,地中海指管藻佔6.54%,窄隙角毛藻佔4.22%,擬彎角毛藻佔3.21%

  底棲生物

  舟山漁場以2000年1月調查為例,底棲生物76種,高骨片沙雞子佔23.53%,鷹爪蝦佔12.95%,歐努菲蟲佔7.24%,白色吻沙蠶佔5.14%,日本美人蝦佔4.14%。

胃息肉是怎樣形成的
胃出血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預防
相關知識
我國舟山漁場的形成原因
北海道漁場的形成原因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是什麼***2***
淺論我國民族概念的形成
桂林石山是怎麼形成的_桂林石山的形成原因
火山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松香的形成原因
玉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老年斑的形成原因及消除方法
什麼是壟斷企業壟斷企業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