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從哪裡選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中考優秀作文往往在選材上能“想他人未想,發他人未發”,選取典型、新穎、精要的材料作文,令閱卷老師為之讚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資料,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一、從課本中找素材

  從小學到初中,我們學過數十冊語文、政治、史地等教材,它們理應成為作文素材的“天然糧倉”。2010年江蘇淮安市考《善待________》,有位考生擬題《善待太行王屋》,將《愚公移山》進行改寫,大意為:愚公和智叟合作進行資源勘探,引入資金建立包括珍稀動植物自然區在內的旅遊景區——“愚公園”,遠近聞名;並以山為本,開闢交通,貨通中原,外商慕名紛紛投資興業,太行、王屋地區率先進入小康……作者以此演繹“因循守舊,囿於陳法,事無不敗;人心思變,令客觀環境為我用,方能闖出新天地”這一主題,顯示出活用教材的創新能力。

  二、從名著中找素材

  從名著中找素材主要有“縮寫”***用於議論文例證***、“改寫”和“續寫”等寫作形式。無論採用哪種形式,人物形象都須與原著中的人物“接通”,都要與時俱進,體現新的理念。例如某省考“反省”話題,有位考生的文章取題《反省殿》,說的是取經歸來後三個徒弟的老毛病復發,唐僧要建“反省殿”約束,於是引出了趣味橫生的故事。所寫情節中,“下崗”“粉絲”“簽名售書”“國家級貧困縣”“公開招標”‘“豆腐渣工程”等新詞語運用貼切,體現出鍼砭時弊、幽默風趣的特點。這種借用名著人物續編故事取得成功的關鍵是“借用”必須與原著銜接,人物描寫必須符合各自原有的性格特點,想象要豐富貼切,演繹當代熱點的切***要具有普遍的警示意義。

  三、從經歷中找素材

  個性化的經歷是寶貴財富,積累經歷建好庫存是選材出新的必備功夫。2010年山東濟寧市考《我的初中生活》,有位考生面對考題迅速提取下列“庫存”,一篇充滿校園氣息的佳作一揮而就:

  我的初中生活

  家離學校很近,騎車十分鐘就到了。一天,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寄宿,且美其名曰:“體驗生活。”於是,我說服了爸媽,捲上一床被子,搬進了學校女生宿舍樓,開始了我的寄宿生活。

  一、“幾家歡樂幾家愁”

  哪見過這陣勢喲!

  放學鈴聲一響,頭腦飽飽大腹空空的我們便麻雀似地成群飛出,衝啊——拋開功率和XY,為了我們的肉片和青菜——衝啊!

  “飛下樓梯,一路跑,跳上臺子,慢慢熬。”如此四部曲下來,有人手捧“勝利果實”,感嘆“百米衝刺沒白練”,有人還伸長脖子,向前大喊:“又沒有了,還有沒有涼拌了?”盛菜師傅一搖頭,哎喲,那邊視窗不知還有沒有,咱還是——撤!

  二、“每天洗衣多樂趣”

  她們麻利地這兒一搓,那兒一擠,不一會兒,飄著淺香的衣褲就在“萬國旗場”上空愜意飄揚了。

  我自知“修煉不夠”,只得頻頻使用祕密武器——多放洗衣粉。兩三件單衣,多幾勺“汰漬”,先泡上一晚上,不怕它頑漬“堅強不屈”。而我,一邊揉麵似的捏來捏去,一邊哼著“汰漬”廣告中的“每天洗衣多樂趣”,噢,還不忘那句“真正乾淨”。

  ……

  離開爸媽獨立生活,的確有點兒辛苦,可是這其中的樂趣,那些飛不出家的人又怎能體會得到呢?寄宿的日子喲,苦多,趣多,樂多,修煉的機會也多!

  讀完本文,你肯定會會心一笑!用餐的幾分無奈,洗衣的自得其樂……組合起來真是一部交響樂啊!寄宿生的苦、趣、樂表現得生動逼真,充滿生活氣息。這是真正來自自身經歷、不可“複製”的初中生活!

  四、從名人中找素材

  引入古人素材要有新的視角。某市考“告別_______”,有位考生擬題“告別不是悲傷”,用三個小標題這樣展開:“文成入蕃——告別不是悲傷,是和平的彩橋;勾踐離國——告別不是悲傷,是堅毅的奮起;屈原投江——告別不是悲傷,是感人的忠心。”作者所引歷史名人雖為人所共知,但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當代名人的新鮮材料更能吸引眼球。某市考半命題作文“我依然_______”,有位考生以《我依然選擇真實》為題寫議論文,作者把選材眼光投向世界級足球明星:“羅納爾多還是一名普通的球員時,他覺得自己的暴牙很醜,訓練時,總會下意識地把嘴緊閉,這樣,他不能大口呼吸,精力也不集中,不能充分發揮潛力。細心的教練發現了這個問題,便跟他談話,鼓勵羅納爾多張開嘴,忘掉自己的暴牙,之後他的潛力充分發揮,成為一名足球明星。他的氣質、球技、風格和進取精神使他的球迷誇他的牙齒很‘酷’。由此可見,虛假會使外表的美變醜,內在的美能使外在的‘醜’變美。所以選擇真實就是選擇美。”看,這是多麼切合論題的論據,多麼巧妙機智的“選擇”!

  引入名人言論詩句要恰到好處,對詩詞名句的“改裝”須服從主題需要,體現個性。某市要求以“五一”長假為話題作文,有篇題為“書蟲”的文章這樣開頭:“‘懶蟲,起床了!都8點了!’媽媽狠命地把我推醒。‘昨夜月朗星稀,沉讀不知疲倦。試問催我人,卻道懶蟲一個。知否知否,讀書趣味多多。我非懶蟲,書蟲也!’”作者仿擬李清照《如夢令》,筆調輕快詼諧,在自我調侃中,一個利用長假渴求知識,以讀書為樂的初中生形象躍然紙上。

  五、從感悟中找素材

  感悟是一種思考,一番由表及裡的探求,它沒有曲折的情節,卻有著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以此作為素材具有引導性和深刻性。2010年江蘇南通市一位考生這樣寫《讓我悄悄地告訴你》:

  小草,你經常引發我這樣的想象:藉著風力,你的種子飄向四面八方,有的落入山頂石縫,你的後代卻樂觀地說:“一滴雨水,一縷陽光足矣。”沒有花匠給你施肥、培管,你卻“自煉成才”,真的成了黃褐色背景上的一絲綠色,一道風景。小草,我總想悄悄地告訴你,感謝你:正是你,使我懂得了什麼叫做“給予者多,所要者少”,懂得了什麼是淡定樂觀的人生態度。

  小草,你的兄弟姐妹並不總是長得一樣高,有的會“出人頭地”地“瘋長”,但我發現,儘管你們很容易被剪除,卻還是“前赴後繼”地“秀”著。我想,這也許是你們並不認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古訓,蔑視“草秀於叢,人必除之”的陳腐觀念的結果吧。小草,我總想悄悄地告訴你,感謝你:正是你,使我懂得了這樣的道理:競爭需要付出代價,只有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經過“秀”勝劣汰的過程,人類社會才能不斷進步,走向高度文明。

  我常盤膝靜坐在學校的草坪上,與小草默默地交流。小草無聲地暗示,我悄悄地、輕輕地告訴……

  作者由草及人,借物明理,選材何其新,感悟何其深,啟示何其大!

  六、從“生活語文”中找素材

  當代影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提供的素材,具有鮮活性、即時性和多向性,假如你是一個有心人,養成蒐集貯存這類“活水“,那麼寫作時就會左右逢源。有位上海考生寫《我眼中的色彩》,開篇就有時代氣息:“生命的顏色是什麼?哥倫布說:是藍色,我的一生都與大海為伴,藍色是包容,是博大。袁隆平說:是綠色,五十個春秋,我躬耕於隴畝,綠色,是奉獻,是希望。南丁格爾說:是白色,我披著一襲白衣呵護生命,白色,是關愛,是責任。海倫凱勒說:是黑色,我在黑暗中勇敢地生活,黑色,是不屈,是奮發。列寧說:是紅色,我的一生都在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奮鬥,紅色,是戰鬥,是理想。”緊接著,作者嚴肅提出每個人必須回答的人生課題:“給你一張白紙,你會塗上什麼色彩?給你一次生命,你會選擇什麼色彩?”在下文的論證中,首先作為論據入文的是“世界級”當代活水:“在無休止的戰爭中,在人民的擔驚受怕中,在苦難深重的廢墟中,拉賓選擇了綠色,選擇了和平。他拾起一條橄欖枝,遞給阿拉法特,他給自己的生命塗上了一片濃重的色彩,讓後人追憶,讓後人敬仰。”看,如此個性化的新穎材料用於論證,其論證力之強是毋庸置疑的。

  七、從民俗中找素材

  熟悉民間故事,走進民俗文化,瞭解通俗美學,這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當代中學生開闊視野、加強修養的必修課。這一課“修”得好,作文也就得益。某市一位考生寫議論文《當羽翼漸漸豐滿的時候》***半命題作文:當_______的時候***,以“當羽翼漸漸豐滿的時候更要有勤奮和虛心求教的精神”為分論點,以關於蒲松齡的民間傳說為論據展開分析論證:“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年輕的時候就在著手收集小說素材,經常來到集市附近的一棵大樹下,擺開一塊布,放一支菸杆、一杯茶水。每當有行人路過時,他總會恭敬地請他們來歇歇腳,喝上一口茶水,抽上一袋煙,然後請他們講一些民間的神話故事,並做好記錄。‘羽翼漸漸豐滿’的他沒有停止,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四十多歲,他終於完成《聊齋志異》的創作。如果他有了一些素材就飄飄然,必然‘折翅墜地’。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當羽翼漸漸豐滿時,更要有勤奮和虛心求教的精神。”作者提取民間故事為例證材料,敘述指向“恭敬”“虛心”“勤奮”等關鍵詞,運用正反論證法有力地支撐了論點。

  掌握了上述七把鑰匙,你定能開啟“春城無處不飛花”的素材之門!

  如何運用素材

  天涯芳草貴新芽

  ——作文備考“突破選材關”之“傳統、時新素材妙用”

  單進

  天涯處處有芳草,生活是寫作不竭的源泉。可是很多中學生面對“萋萋芳草”要麼視而不見,要麼缺少一雙發現“新芽”的眼睛,從而進入種種誤區。

  一、失之於“假“。

  自主性開放性強的命題,決不意味著寫作時可以胡編亂造,天馬行空,不考慮生活的真實。某市考“感受親情”話題,有些考生平時缺少觀察和感受的積累,臨場只能“編”故事,說媽媽為“我”上學繳費,3次***終於昏倒,爸爸急送媽媽上醫院又遇車禍,千鈞一髮時一位民警奮勇救人不幸犧牲……為了“感人”,為了追求“驚心動魄”“催人淚下”,這位考生不惜編造“美麗的謊言”。這類離奇的“假”素材決不是“新芽”,只能引起閱卷考師的反感。

  二、失之於“偏”。

  材料的多向性告訴我們:最好的材料只有對準了題目要求才能發揮作用。定向不準,材料指向遊移不定,“靶心”偏離移位等情形都是運用素材常見的誤區。

  三、失之於“濫”。這裡的“濫”指的是過長、過多,或是不必要的重複等等。主要表現有三:

  ①寫材料作文時複述***有的甚至是擴寫***試卷提供的材料,有的竟多達160字;

  ②寫散文時重複同一角度、同一層面的材料;

  ③寫議論文運用事例論證法時不會定向敘述,敘述語言過長,把事例論證誤作記敘文來寫。

  四、失之於“陳”。這裡的“陳”是指“回到古代,複述經典”型的材料,或是雖屬於今人卻缺乏時新色彩的材料;或是一窩蜂追捧熱點,“影印”“克隆”人們重複了很多遍的材料。

中考滿分作文感動片段
河南中考現代文閱讀訓練
相關知識
中考作文從哪裡選材
語文中考作文勵志類素材
讀書話題中考作文滿分作文精選
讀書話題中考作文範文精選
優秀中考作文和評語精選
這裡也有樂趣中考作文
選擇的中考作文
關於父愛中考作文精選
寫好中考作文把握好六要素之選好材
回憶裡綻放的花中考作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