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孩子有效的學習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學習內容增多,良好的學習方法將會為孩子的學習增色不少,那麼初一的孩子應該怎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1、 批註筆記法:

  批註筆記法就是在課前預習時,把所要預習的內容要旨、讀書感想、疑難問題等,隨手批寫在課文中的天頭地角空白處。批註筆記的形式一般有三種:一是“眉批”,即批在書頭上;二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旁;三是“尾批”,即批在一段內容之後。批註筆記可記的內容非常廣泛,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類:

  第一,註釋。在預習時,遇到不認識或難懂的字、詞、概念,立刻查字典、找參考資料弄清楚,搞透徹,然後寫在該內容附近的空白處。這樣既幫助了理解,又有利於記憶,特別是為下次閱讀掃清了障礙。

  第二,提要。在預習中,邊看邊思考,然後用精煉的語言把某段內容的中心思想記在書的天頭或地角上,這樣便於把握文章的脈絡,將來在複習瀏覽時,便一目瞭然。

  第三,批語。在預習中,可能產生各種感想、見解、疑問,這時可以順手寫在書的空白處。如不立即記下,過後就很可能難以想起這些寶貴的思想火花。

  第四,警語。在讀書時,發現重要段落或主要論點及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為提醒自己,可批註上“注意!”“重要!”“用心記住!”等字樣。這樣常常可以使自己集中注意力,併為以後重點閱讀打好基礎。

  2、表格預習法

  一些同學的預習之所以達不到目的,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是馬馬虎虎翻了翻書,有預習的形式而無預習的實質。預習,是必須要找出相關內容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的。因此,不妨設計下面這樣一個預習表格

  3、自我講授法

  自我講授就是把自己定位為老師,在預習的基礎上根據課文的內容,調動自己全部的知識儲備預先進行一次“授課”,或講給同學聽,或講給父母聽,徵求他們“聽講”後的意見;如果身邊沒有任何人,也可以講給課桌上的文具盒、操場邊的大樹聽。

  在自我講授前,一定要確定書中的重點和難點,列出講授提綱,規定講授範圍。一次講授結束後,要對預習內容再做一次全面通讀。通讀過程中,要把自己不理解或講得不清楚的地方記錄下來,然後用自己的語言編制一張精煉的“授課目錄表”。根據這張表再進行第二次自我講授,這次講授著重要弄懂第一次自講時不理解的內容,講完後再進行第二次通讀。這樣,課本中內容的難易程度,經過自我講授後,就清晰可見、心中有數了。

  自我講授有些像演講,但它與演講有著明顯的區別:演講面對的是廣大的聽眾,是與他人交換資訊,而自我講授面對的是知識面差不多的同學,是知識也許超過你也許不如你的父母,甚至可能是無需與之交流的僻靜的一隅。因此,自我講授不一定像演講那樣要有豐富的表情,也不一定像老師上課那樣詳盡講解,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把必須記住的內容和掌握的知識自己講授出來,反覆多次,直至全部掌握。自己無法掌握的內容,通過請教老師便可迎刃而解。可以說,運用自我講授法,學習更主動。

  4、前鬆後緊法

  所謂“前鬆後緊”,是說聽課時前幾分鐘不妨鬆弛一點,後頭再緊張起來。一節課45分鐘,一天好幾節課,要想每節課自始至終緊張、專注地聽講,實際上很難做到。有的同學上課時一開始還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開始走神,而老師上課時往往一開始是回顧以前所講內容並引入新內容,這些往往比較簡單,接下來才是較深入的分析和講解,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可偏偏此時不少同學已經是心不在焉了。 為此,一位考入清華大學的同學認為,聽課時不妨前鬆後緊,“那些在預習時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地方,老師講到時則不必全神貫注,而是讓腦子放鬆一下,往後翻翻課本,或許會有新的收穫。整整一堂課讓腦子緊繃著一根弦,對一般人來說是受不了的。”因此,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剛上課時先放鬆一點,後半節課再緊張起來。

  心理學研究發現,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續20~2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就會下降。有學者對高一100名學生男女生各50名就聽課時間的長短進行調查,大多數學生認為一節課45分鐘太長,45%的學生認為30~40分鐘比較合適,37%的學生認為20~30分鐘最好,有13%的學生甚至主張一節課在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由此可見,學生上課時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與一節課45分鐘的支援教學時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因此,如果聽課是“前緊後鬆”,前半節課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後半節課往往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開始鬆勁,而課堂教學的內容,往往恰恰相反,後半節才是重頭戲。所以,聽課不妨前鬆後緊。 5、分科記錄法

  很多優秀學生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都會提到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筆記”。通過筆記,學生可以掌握老師的分析思路和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筆記是學生學習的資訊庫和資料庫,為學生複習考試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記筆記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克服單靠頭腦記憶的缺陷,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做課堂筆記不是單純地把老師上課講的東西記下來,為記而記,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記,並不斷改進方法,使課堂筆記更好地為自己聽課以及複習服務。此外,記筆記的前提是不能影響聽老師的講課,因此聽課做筆記應把握一定時機。一般來講,記筆記有三個時機:一是老師黑板上寫字時,抓緊這一機會搶記;二是老師在講授重點內容時,要抓緊時間速記;三是下課後,對課堂上簡記的筆記進行補記。

  記課堂筆記要因科而異,不能把一種筆記方法運用到所有科目中。對於語文、政治、生物和部分化學課程來說,詳記是最好的方法。這些課程的特點是:內容比較散,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絡不很強,而且各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和分量比較平均,如果記錄不完整,容易產生不連貫、不全面、散架子的現象。因此,我們應把課堂上講的知識儘可能全面地記下來。對於數學、物理、部分化學課程來說,略記是最好的方法。這些課程的特點是:前後內容緊密聯絡、邏輯性強、公式方程等各種關係式比較多,因而只要掌握關鍵內 容即可,其餘問題可由此推出、迎刃而解。至於公式的推導過程更不用詳記,只要把推導過程中關鍵的假設、轉化、使用的定理等記下即可。總之,課堂筆記主要是記老師關於教材中重點、難點的分析闡述和對某些內容的歸納總結,記老師的解題思路或者是老師的獨到見解。特別是對於自己不理解、老師的講解與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記下來,以便課後研究學習。

  二

  初中學習與小學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由小學向高中過渡的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過渡,他們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最佳時期,又是為今後發展創造條件的重要時期。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表現出以下明顯的差異:

  1、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學科知識逐步系統化

  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

  小學期間,學生的學習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學科也相對簡化,主要學習語文、數學等最基礎的課程。語文主要是識字教育和簡單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數學主要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觀、感性的知識,並沒有細化了的完整的學科知識。老師的教學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觀性,而不是強調知識的完整體系。

  進入中學以後,學習的內容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小學曾學習過的課程,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並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時,物理、化學等課程相繼開設,歷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這些學科知識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質積累,這就使初中生的學業負擔客觀上大大增多了。老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傳授知識的嚴密性和注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除要求學生識記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2、學習成績分化日趨激烈

  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激烈的分化

  學習量的增加和內容的不斷加深,加上初中學生心理的波動和生理的變化,使得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激烈的分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和初中成績相關不大。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在小學是學習尖子的學生,進入初中以後繼續保持領先的情況大大減少;相反,有些小學時被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後來居上成為學習冒尖者。而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卻與高中學習呈明顯相關。

  2初二年級往往出現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點”。一般來說,經過預初、初一的學習適應和調整,學習習慣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勢,成績的差異逐漸明顯。尤其到了初二年級,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物理等自然科學課程相繼開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這時學習開始出現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與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狀況。

  3學習成績與付出的工夫所呈現的差異。學習優秀的學生由於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學習往往顯得輕鬆自如而依舊學有餘力;學習較差的學生窮於應付,事倍功半,卻學得越來越吃力,學習變成了沉重的負擔。這種對待學習是否輕鬆的狀態,是判斷學生學習潛力的重要依據。

  3、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力日顯重要

  對初中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進入初中以後,學生在學習上的獨立性逐步增強。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注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課堂教學外,學生更多的需要自覺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直接幫助也逐漸減少,不少家長也因為孩子學習難度的增加而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學習依賴性強的學生成績往往每況愈下。家長應該及時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使他儘快適應初中學習的要求,並幫助其形成初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4、學習的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並存

  小學階段的學習,在學校裡,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老師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管;在家裡,也大都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學生的學習還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自制能力,所以,帶有明顯的依賴性和被動性,一旦離開教師和家長,不少學生往往會覺得茫然不知所措,無法自覺的安排學習。

  相對來說,初中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所增強,但是,在這方面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許多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不能持久保持,教師和家長的管理稍有鬆弛,就會無法自制,把學業拋至腦後,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的變化,電腦遊戲、武俠小說、通俗言情小說,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讀物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誘惑,成為影響學習的因素。有些學生自制能力比較脆弱,還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習。自覺性、主動性比較強的學生就能保持相對持久和穩定的學習狀態。總體看來,初中生還處在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並存的年齡。家長要注意經常幫助孩子排除干擾,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標,使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以鞏固。

  三

  聽課

  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2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4聽好課後小結。

  思維

  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4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筆記

  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正確的方法是: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2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3記小結,記課後思考題。 複習與作業

  初一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學生應每天先閱讀教材,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記憶公式、定理,然後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後再反思。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書寫格式要規範,條理要清楚。

  書寫作業時,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如何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都是需要學生們掌握的。在這裡,教師的示範作用極為重要,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訓練,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十分重要。

初一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
初一學生的高效學習方法
相關知識
初一孩子有效的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初一新生高效的學習方法指導
怎麼才能讓孩子有效的學習彈鋼琴
指導孩子有效的學習應該怎麼做
如何讓孩子有效的學習英語
初二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介紹
初二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孩子錯誤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初一上冊生物的學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