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材料分析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做七年級歷史材料分析題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上材料分析題

  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4分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更無千金之家。

  ——《史記》

  材料二 東晉建立後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飢……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1材料一反映的江南地區經濟狀況如何?4分

  2材料二反映,東晉建立後江南地區的經濟有哪些發展?4分

  3東晉建立後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6分

  2、閱讀下列材料:共18分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釋出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醫藥、占卜和種植等書,其餘一律集中焚燬。他又把暗中誹謗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 凡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用。 ——《漢書》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內容在歷史上被稱為什麼?4分

  2秦始皇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危害? 4分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什麼建議?4分

  4漢武帝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6分

  參考答案

  1答案

  1江南地區地廣人稀,經濟不發達。

  2農業和絲織業發展水平很高。

  3①南方相對安定,一些統治者也努力革除弊政,注意發展生產。②北方人南遷 到南方,不僅補充了勞動力,而且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③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2答案:

  1 焚書坑儒。

  2加強思想控制;對我國古代文化造成莫大的損失。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意思對了可適當給分。

  4加強思想控制,鞏固中央集權。

  七年級歷史上冊選擇題

  1、在學完“我們的遠古祖先”一課後,同學們開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體驗活動.在活動的場景中,與史實相符的是  

  A.用圓形方孔銅錢購物 B.種植水稻

  C.穿著麻布衣服 D.燒烤食物

  2、 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到各種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國人的日常飲 食。米飯,永遠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後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飯的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我祖赫赫,開闢洪荒;功化神聖,世代仰望”。2016年4月5日,萬餘名海內華兒女共祭“人文初祖”,這是祭拜  

  A.黃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4、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的標誌是

  A. 炎帝和黃帝部落聯盟 B. 禹建立夏朝

  C . 堯成為部落聯盟首領 D. 原始農耕的出現

  5、商朝統治時期,由於水患,都城曾多次遷移。後把都城遷到殷,商朝統治開始穩定下來,這位遷都的商王是

  A. 商湯 B. 夏桀 C. 周平王 D. 盤庚

  6、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他是

  A. 周武王 B. 齊桓公 C. 晉文公 D. 楚莊王

  7、 成語“朝秦暮楚”與下列哪項關係密切?

  A. 春秋時期大國爭霸的形勢 B. 戰國時期“合 縱”“連橫”的形勢

  C. 秦國和楚國的地理位置 D. 秦國楚國滅亡的時間

  8、最近,電視劇《臥薪嚐膽》被多家電視臺播放。該劇反映了哪一歷史人物的事蹟

  A. 周文王 B. 吳王闔閭 C. 越王勾踐 D. 晉文公

  9、 中國幾千年歷史凝結有許多成語故事,其中不少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成為傳統文化的瑰寶。“朝秦暮楚”的典故發生在下列哪一歷史時期  

  A.西周 B.春秋 C.戰國 D.秦漢

  10、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歷史功績是  

  A.開創“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

  B.建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C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開闢絲綢之路

  11、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27年,漢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餘下的封底分給其他子弟。於是,封地不斷縮小,其重要性也不斷下降。”這段材料主要體現了漢武帝的哪一項措施?  

  A.頒佈“推恩令” B.實行分封制

  C.派張騫出使西域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2、x疆地區是我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統轄開始於 

  A.張騫出使西域 B.絲綢之路的開通

  C.西域都護的設定 D.宣政院的設定

  13、 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戰役是

  A.長平戰役    B.官渡戰役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14、通過對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的學習,我們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 它們都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B. 戰後都使我國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亂狀態

  C. 這兩次戰役間隔了一個多世紀

  D. 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驕傲使人失敗

  15、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敘述, 不正確的是   

  A. 遷都洛陽 B. 推行漢化措施

  B. 受漢族地主的影響 D. 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6、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出現於

  A. 西晉後期 B. 三國時期 C. 東晉時期 D. 南北朝時期

  17、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A. 農書 B. 算書 C. 曆書 D. 巫書

  18、諸子百家中,主張治理國家要順 應自然和民心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

  19、 “工匠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訪華的精華之一。正是古代

  工匠的追求極致、追求品質的精神,造就了右圖兩件絕世青銅

  精品。它們鑄造於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0、東漢末年,中原某地瘟疫流行。當地人民採用的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可能是

  A.服用“麻沸散”,提高對瘟疫的免疫力

  B.清晨練習“五禽戲”,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C.通讀《傷寒雜病論》,掌握防治方法

  D. 邀請孫思邈就地行醫講學,宣傳防治措施

  

七年級上歷史單元測試卷
七年級上冊歷史材料題
相關知識
七年級歷史上冊材料分析題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測試題題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考試題
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測試題帶答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測試題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題帶答案
七年級歷史下冊試卷分析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調研檢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質量考試試題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同步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