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訴衷情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編寫好語文教案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設計圖!至於要如何做出一份良好的語文教案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懷。

  2、通過對詞句的品讀,培養學生對詞句的初步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對姐妹花,是我國文學繁榮的一個象徵。那麼,在我國古代眾多的詩人中,現存詩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詩人是誰呢?***學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學能背一背所學過的陸游的詩作?

  從這些詩中你能體會出一種怎樣的情感?

  是啊,他的詩充滿了愛國情懷,讓我們由衷地生出一種崇敬之情。

  2、簡介陸游

  當然,他不僅是一位愛國詩人,還是一位愛國詞人。今天,我們就走近陸游,走進他的《訴衷情》。板書課題

  二、整體讀詞、感悟情感

  1、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開,自由朗讀《訴衷情》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把詞中的生字讀正確。讀後兩遍的時候要爭取把它念通順,同時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聽清楚了嗎?好,自由讀《訴衷情》。

  2、出示《訴衷情》

  3、好,誰來讀一讀《訴衷情》,這首詞中共有三個生字,聽聽他有沒有讀錯。

  學生讀,師隨機點評:侯、貂裘。

  4、好的,誰再來讀一讀《訴衷情》。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她在讀詞句時,是怎麼停頓的?

  5、真好,你們都聽出來了嗎?這就叫做讀得有板有眼。

  6、同學們,我們讀古代的詩詞,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有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老師也來讀讀這首詞。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讓我們用心來感受這首詞。

  7、師配樂讀***大提琴曲《往事》***

  8、現在你的腦海裡留下了什麼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學生自由說***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訴衷情》,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裡行間去。

  三、品讀詞句、入境悟情

  1、好,訴衷情啊訴衷情!那麼,作者的內心到底有怎樣的一種情感要訴說呢?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書上的註釋,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觸動你的內心,把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詞句的旁邊。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訴衷情》。

  2、誰願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們說一說?

  ***胡未滅……***

  a、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請同學們讀讀這三句話,再閉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麼畫面?

  生自由說

  好啊,我們讀出了一個“白髮早如秋霜”的陸游。

  b、看看陸游鬢先秋,淚空流,那麼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他有這樣的情感宣洩呢?從那裡能看出來?

  ***課件出示: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誰對於這兩句詞還有體會,來說一說?***理解:覓、戍***

  c、是啊,當年,陸游也是一名將軍,那樣的萬里沙場,他也曾匹馬戍梁州啊!那該是怎樣的場面啊!此刻,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陸游呢?***英姿勃發……***讀讀這句話。

  d、可而今這樣的場景只能在哪兒能看到了?***板書:夢***你是從哪句詞看出來的?

  是啊,此時陸游已年近七旬,追憶往昔,他不僅時常讓鐵馬冰河入夢來,還發出了“關河夢斷何處”的慨嘆,同學們想象一下,陸游的夢裡會時常出現什麼情景?你有怎樣的感受?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句詞。

  夢裡的這些情景說明他心裡仍有著一腔——***報國之情***可見這夢都是陸游的報國之夢啊!

  慨嘆啊,因為陸游的這種願望,這種奮勇殺敵、抗擊侵略的願望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而夢醒卻又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好,誰再來讀讀這句詞?

  e、可夢境畢竟是夢境啊,回到現實卻讓人有種絲絲的悲涼,請同學們回到課文,再讀讀這首詞的上闋,你還對哪個字或哪個詞句有深入的體會?

  ***同學們,當年陸游在前線僅半年,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就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願望,而夢醒不知身在何處,只有舊時貂裘戎裝,而且已是塵封色暗。一個“暗”字向我們道出了歲月的流逝,道出了人事的消磨,這樣的佈滿灰塵的暗淡畫面,也道出了陸游那惆悵的心情。***

  f、誰來讀讀這首詞的上闋?***前兩句讀出陸游的豪情,後兩句讀出陸游的悲涼***指名讀

  g、同學們,看,我們就這樣讀著讀著,就讀出了那種意境,讀出了味道,真好!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首詞的上闋。

  h、當年的陸游帶著萬丈豪情馳騁疆場,可如今的陸游卻身在何處呢?出示課件

  ***心在天山,身老滄州***天山是哪裡?滄州又是哪裡?

  是啊,詩人的身雖隱居在山陰,可心卻依舊征戰沙場,他的身和心有著如此的距離,她該是怎樣的心情啊?你體會到了嗎?那就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i、看看陸游的昔日與今朝,他由青絲變白髮,由單槍匹馬、馳騁疆場那英姿勃發的陸將軍到這滿頭白髮、老淚縱橫、壯志難酬卻又隱居山陰的陸游。我們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顏變了,但他唯一不變的是什麼?***滿腔的愛國熱情,滿腔的報國志向***

  j、是啊,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這樣的感慨向我們呈現了詩人的理想與現實那強烈的落差。因為詩人終究報國不得志啊!所以詩人“淚空流啊”!板書:淚

  那麼,詩人老淚縱橫,那滴滴的淚是為誰而流啊!***引導體會:為自己而流,是遺憾的淚,無奈的淚。***

  ***引讀***1、是啊,如果陸游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使他戰死沙場,也許他的人生也會少一些悲泣,因為本來胡能滅,卻——胡未滅;本來鬢不秋,卻——鬢先秋;本來是淚不流,卻要淚空流……所以,陸游遺憾哪,也無奈啊!好,就把這遺憾、無奈都融進你的朗讀,讀:胡未滅……

  2、如果陸游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許這首《訴衷情》會少一份悲涼,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齊讀,胡未滅……

  k、同學們,陸游的淚是同情的淚、憤恨的淚、無奈的淚,可這飽含著這麼多意義的淚卻空流,***板書:空***為什麼空流呢?這些淚怎麼就空流了呢?

  l、是啊,陸游空有著一腔報國的熱情,卻一直報國無門,他那理想的夢破碎了,淚流盡了,所以留下了這千古絕唱——讀《訴衷情》。***配樂***

  四、整體感悟,歸納昇華

  ***看黑板總結***夢,那是陸游的報國之夢;淚,滴灑的是他那報國之淚;空是他理想與現實的強烈落差。訴衷情訴的也是陸游那濃濃的報國之情。

  背誦《訴衷情》。

  第二課時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①

  古詞大意

  站在北固亭樓上,向北方金兵佔領區一望,一片風光依舊,可是河山已有異樣之感,究竟中原在哪裡呢?自古以來,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朝代興亡的事變,都像無窮無盡的長江一樣滾滾地流過去了。

  孫權年輕時就統帥了萬人大軍,守住了東南地區,不斷地和敵人作戰。天下英雄能為他敵手的,只有曹操和劉備。後代子孫就應該把孫仲謀作為榜樣!

  導讀

  這是一首登臨懷古的詞作。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作者出任鎮江時期。

  全首即景抒情,借古諷今。作者之所以稱讚孫權為天下英雄,無疑是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

  詞的開頭是:“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神州”,指中國,這裡專指中原即黃河中下游一帶的金兵佔領區。這兩句意思是說,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國之思”。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是長遠的樣子。作者以永流不息的滾滾江水來比擬千古興亡的綿延不斷。“不盡”句,出自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但杜詩是寫個人流離潦倒之悲,而辛詞卻是寫國家興亡之感,意境不同。

  上片,作者對景抒懷,憑弔千古興亡,更加引起對淪陷區國土的懷念。下片,通過對三國時期重要政治人物孫權的讚揚和肯定,表現出辛棄疾收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強烈願望。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年少”,是指三國時吳主孫權。“兜鍪”,原是頭盔,這裡指士兵。“萬兜鍪”,是說他統率強大軍隊的意思。“坐斷”,作佔據講。這兩句是說,孫權十九歲便繼承他哥哥孫策統治吳國,充分顯示出孫權的英勇和才能。一個青年人能夠率領萬夫,當然是不平凡的了,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的年代,孫權放眼全國,胸懷大志,用武力平定江東一帶的割據勢力,統一了東南地區,形成與蜀、魏鼎足而立的爭雄局面。作者之所以把孫權當作英雄人物來肯定,目的在於借古諷今,抒發對南宋統治集團苟且偷安、不求進取的投降路線的憤懣之情。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孫權當時佔據江東,開疆拓土,使吳國由小到大,與魏、蜀形成鼎足之勢,天下英雄若曹操、劉備者,也無奈他何。這兩句實際上是對三國時代的孫權進行了熱情的歌頌。歷史上的孫權、曹操、劉備三人中,論智勇才略,孫權不一定能居首位,而作者這樣歌頌他,只把曹操、劉備作為他的敵手,可見這裡辛棄疾已把孫權作為傑出的英雄來歌頌了。所以最後又補上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有了這一句,孫權的形象就更為突出、鮮明瞭。這一句是借用曹操誇獎孫權的成語。

  這首詞的題目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所以詞中寫的是千古興亡事,是對歷史人物孫權的歌頌。其實作者懷的是“古”,喻的是“今”。作者一向主張抗金,收復中原,他對孫權的歌頌,稱讚孫權能身經百戰守住東南地區,實質上就是隱諷南宋統治者的屈辱求和以致喪失中原地區。詞的開頭:“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就流露出這種感情。下闋所寫的孫權的英勇戰鬥,那就更明顯了,意在譴責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懦怯。而當我們讀到最後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便完全可以聯絡起原文而領會到:“若豚犬耳”指的就是南宋皇帝趙擴。這裡,辛棄疾一字不改地借用曹操這句話,不僅“曲盡其妙”,而且還“含蓄”深刻地進行了諷刺。意在言外,耐人尋味,手法上含蓄、委婉,形成了這首詞在藝術表現方面的顯著特色。

  這首詞善於用典,自然貼切,不露痕跡。

的人

1.初一下冊語文課 土地的誓言

2.課文土地的誓言預習教案

3.初一下冊語文《土地的誓言》期末複習試題

4.七年級上冊語文水調歌頭教案

5.七年級語文《學習編寫寓言》教案人教版帶練習題

6.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進度表

八年級上冊語文橋之美教案
八年級下冊語文故鄉教案
相關知識
八年級上冊語文訴衷情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預習教案總結
八年級上冊語文橋之美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雷電頌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微型課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語文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