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學經典的看法和感受個人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每個人對於國學經典的認知與判斷,都有不同的閱讀看法和感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對國學經典的看法,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對國學經典的看法範文篇1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裡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裡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彤彤!”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了,一會就來。”接著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對國學經典的看法範文篇2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鼎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現在的“國學熱”暴露了兩大問題:一是反映了我們以往教育的不當,學生接受的人文教育存在著很大的空白,以至於到現在還有那麼多讀者——不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甚至是上了年紀的人——還要買一些解讀經典的書籍而非原著來對文化經典表示佩服;二是正因為我們人文教育的缺失,所以整體的人文水平下降。一旦脫離課堂教育走上社會,在人文學習和經典教育上應該讀什麼書完全就找不到方向和感覺。他認為,個性化的閱讀是衡量一個社會人們素質的引數。現在個性化閱讀的嚴重退縮,說明人們的素質還沒有達到一個高度。

  國學熱,加速了史學和傳統文化的通俗化程序,使更多的人接觸到了傳統文化,不再使傳統文化“養在深閨人未識”;也使原本意義上的傳統文化產生一定程度的誤讀,讓一部分人覺得嚴肅文化其實可以通過“戲說”來加以認識,這也是其弊端。

  國學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傳承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只是到了近代才衰落下來,不能說是民族的悲哀,但這是歷史的趨勢所在,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永珍,是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有理由自豪,改革開放後,物質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此同時,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有相應的需求,在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國學無疑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地,人們出於不同的目的開始研究國學,從中汲取精神食糧,至於國學的復興我想應該理性看待,畢竟一種文明的復興,不是容易的事!

  對國學經典的看法範文篇3

  我高度贊同並大力倡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加強學習優秀國學經典。不過,這種贊同有兩個先決條件:其一,從內容上說不是僅讀傳統意義上的“經”,而是包括“經”在內的一切優秀經典。否則,就會在四書五經的狹隘圈子中走向教條與僵化,就像歷史上科舉的八股化一樣,結果是糟蹋浪費了經典中充滿活力生命力的寶貴思想資源。其二,從學習方式上說應作為現代教育的有益補充而不是主體。也就是說,國學學習是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必要條件仍然是現代教育所要求的基本知識。國學學不好會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格修養等方面,當然是一種遺憾;但倘若不能掌握現代教育所要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則會失去基本的生存能力,那就不僅是大遺憾而且是大悲劇了。真理超越半步便成謬誤,我們對此不能不有所警惕。

  如上的判斷和分析首先建立在這樣的認知之上:國學中的優秀經典,今天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完全可以轉化為極其寶貴的精神情感和思想智慧資源,深入當代人的生命歷程,參與當代人的生命建構。人文科學不同於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特別是其中的技術部分,確實是一代勝一代後浪推前浪的,前者只能作為“史”的意義而存在。比如張衡的地震儀不管當時有多麼先進,今天都只能放在博物館供人瞻仰、寫進科技史讓人追思,更不用說當代手機電腦等高科技新產品對原產品的快速替代了。人文科學的精華則是超時空的,並不存在著必然的替代關係。在精神情感領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現象比比皆是,並不因古今而異。我們今天讀李白讀蘇軾讀曹雪芹,每有“悵望千秋一灑淚”之嘆,道理就在於此。國學中的優秀經典,在淨化當代人心靈、豐富當代人情感、健全當代人人格、提升當代人修養等方面,因了療治現代病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更彰顯出特殊的價值與意義。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業餘新聞寫作人,對國學經典的認知與判斷,當然也有一份個人的閱讀體驗。上個世紀的70年代初,我在老家中學讀書。那時候文化之“命”已經被“革”殆盡,除了乾巴巴的教科書幾乎完全無書可讀。教語文的馬老師看我確實喜歡讀書,鄭重地把他珍藏多年的一本民國版的《唐詩三百首》送給了我,囑我認真研讀。我永遠難以忘記初讀此書帶給我的巨大震撼,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們完全征服了我的精神世界。有了這本書,無聊的歲月不再無聊,枯燥的學習不再枯燥。等高中畢業時,這三百首唐詩我已經倒背如流。適逢恢復高考制度,我在幾乎沒有系統學過數理化的情況下走進考場,與十屆學生同場競爭,能夠順利考入師院中文系,成為全校當年唯一一名考上的大學生,此書直接間接帶給我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發揮了至關緊要的作用。包括今天從事業餘新聞寫作,能夠多少取得一些成績,在中央、省級新聞媒體上發表多篇文章,並出了一本《人大新聞作品選》,都與從國學經典中汲取的思想智慧養分密不可分。人生不能假設,但我有時忍不住會想:如果沒有!老師那本《唐詩三百首》,我的人生軌跡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對國學經典的看法和感受

小學生學國學經典誦讀計劃
讀了國學經典有感
相關知識
對國學經典的看法和感受個人心得體會
黨員學習廖俊波先進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學習學講話轉作風促落實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對國學經典的個人認識和心得體會***3***
誦讀國學經典的作用和好處有哪些
小學國學培訓經典個人心得體會
學習刑法的個人心得體會
學習新黨章的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入黨積極分子學習的個人心得體會
學習刑法個人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