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政治生活是高中政治的重點學習內容,那麼政治生活都有哪些重點學習內容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的國家性質

  1.憲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定

國家

含義

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根本屬性

階級性(此外,還有主權性、社會性)

國家性質

含義

即國體,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國家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國體是內容,政體是形式

決定

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性質決定國家性質

型別

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我國的國家性質

人民民主專政(國體、最根本的制度)

  2.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和特點

人民民主專政

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本質

人民當家作主

特點

新型民主

對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

廣泛性

①民主權利的廣泛性;②民主主體的廣泛性

真實性

①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②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③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新型專政

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

原因

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

  ★民主和專政的辯證關係

民主

含義

統治階級範圍內、平等、少數服從多數

①民主作為國家制度,與專制相對;②專政≠專制;③只有在民主制國家裡,民主和專政才是辯證統一的。在專制國家裡,只有專政沒有民主

階級性

屬於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是專政)

專政

階級的統治

辯證關係

相互區別

相互對立

民主——統治階級

專政——被統治階級

相輔相成

互為前提

民主是專政的基礎

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3.我國政府關於人權的觀點

  ***1***人權具有豐富的內容,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基本的人權。

  ***2***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3***實現人權的根本途徑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在尊重和保障人權方面取得的成績,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4***國家主權是一國人民充分享有人權的前提和保障。

  4.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

人民民主專政

含義

對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

原因

①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立國之本,是我國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A.只有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B.只有堅持國家的專政職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要求

①政治: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實行依法治國;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②文化: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③經濟、社會: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的政治權利、義務與政治生活的關係:①公民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為基礎和準則的。②依法行使政治權利,依法履行政治義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

  ★公民的政治權利和政治義務

為什麼

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利是法定的、神聖的、不可剝奪的

義務也是法定的、莊嚴的、不容推卸的

是什麼

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公民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表達意願的權利和自由

公民的政治義務

公民對國家、社會應承擔的政治責任

怎麼辦

遵循基本原則

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1.我國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

政治權利和自由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內容

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被選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

地位

基本的民主權利、基礎和標誌

要求

國籍資格、年齡資格、政治資格、能力資格

政治

自由

內容

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

地位

重要方式、具體表現

要求

公民只能在法律的範圍內行使政治自由

監督權

內容

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

地位

重要政治權利

要求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2.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

政治義務

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根本保證、重要保證

遵守憲法和法律

根本行為準則

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重要保證、職責

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光榮義務

  ★權利≠權力

  權利屬於法律概念,權力屬於政治概念。權利包含權力和利益兩層意思,與義務相對。而權力是一種特定的政治力量或能力,與服從相對。

  ★權利、義務≠政治權利、政治義務

  權利、義務都是法律關係的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政治權利、政治義務特指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3.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基本原則

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內容

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

表現

①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保護;②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會受到法律制裁

注意

①指法律實施上的平等,不是立法上的平等;②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③反對一切特權

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內容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①權利和義務在法律關係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③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

要求

要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

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注意

反對等同論、先後論、完全對等論、對立論

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原因

在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內容

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

公民在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

要求

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產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

主要內容

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

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

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

  1.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

  ***1***不同選舉方式的優點及侷限性***是什麼***

類別

含義

優點

缺點

適用範圍

直接選舉

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的方式

使每個選民都有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能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當家人

不適用於選民較多、分佈較廣的情況

縣及縣以下人大代表的選舉;農村的村民委員會的選舉;城市的居民委員會的選舉

間接選舉

先由選民選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們代表選民選舉的方式

適用於選民較多、分佈較廣的情況

影響了選民意願的表達

縣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鄉及鄉以上各級地方政府領導人員的選舉

等額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

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選民的選擇

在極少數情況下才被採用

差額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額多於應選名額

可以在候選人之間形成相應的競爭,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餘地

如果不加以有效規範,容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選民等情況

人大代表的選舉;農村村委會的選舉;城市居委會的選舉

  ★等額選舉與差額選舉

  ①等額選舉雖然是候選人的人數與應選人數相等,但只有候選人獲得過半數的贊成票始得當選。

  ②等額選舉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即要求各階層都有自己的當選者以代表本階層的利益,以體現人民當家作主。

  ***2***選擇選舉方式的主要依據***為什麼***

歷程

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範圍擴大到縣級,並普遍實行差額選舉

依據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文化水平

內容

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民主性質和民主程度的區別

  ①民主性質是指民主的階級屬性,即民主為哪個階級所享有,是民主質的規定性。就民主性質而言,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②民主程度是指民主原則和精神轉化為實踐的程度、狀況和水平,是民主量的規定性。就民主程度而言,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仍存在許多不夠完善和健全之處,社會主義民主原則和實踐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綜上,民主階級性質的轉變與民主發展程度的提高並不是同步的。

  ***3***公民應當如何行使選舉權***怎麼辦***

意義

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人民當家作主)

態度

積極

做法

①出於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②要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審慎投票;③有序參與

  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

  ***1***公民間接參與決策的方式

  公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人大、政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這是使各項決策能夠反映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

  ***2***公民直接參與決策的方式

具體方式

內容

方式

依據

意義

社情民意

反映制度

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

電話、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新聞媒體等

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決策機關通過多種方式廣泛瞭解社情民意,公民積極參與決策形成

專家諮

詢制度

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資訊等,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

舉行論證會、座談會

專家學者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相關資訊等 

有利於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決策機關將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項決策進行公示,公民在瞭解有關內容後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公示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這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有利於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民參與度

社會聽

證制度

在聽證會上,公民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舉行聽證會

聽證於民是為了決策利民

幫助決策機關發現擬定的決策方案存在哪些問題,並加以修正、完善 

  ★社會聽證制度的作用

  聽證制度是直接民主的制度方式,是公民有序直接參與政治的一種較好的方式,包括立法聽證、行政聽證和司法聽證。從行政聽證的角度看,其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①對於政府來說,聽證制度有利於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聽證於民的目的是決策利民。

  ②對於公眾來說,通過聽證,提高了自身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程度。

  ★區分四種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決策成文前瞭解民意;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一般是公佈一個決策草案,然後有針對性地徵求意見 ;專家諮詢制度徵求的是專家的意見;社會聽證制度是通過聽證會徵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見。

  ***3***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決策機關

有助於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有利於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公民

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①含義:決策的民主化,是指決策的主體是人民,決策必須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願和要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決策的科學化,是指決策指導思想、決策體制、決策組織和決策程式必須科學化。

  ②關係:決策民主化和決策科學化是緊密相連、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一方面,決策民主化是決策科學化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另一方面,決策科學化是決策民主化的重要目標。


高中政治高效學習法
關於高中生物的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高中政治生活知識點梳理
高中政治生活知識點歸納總結
高三政治二輪複習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識點
高中政治公民政治生活知識點總結
上海高考政治政治生活知識點梳理
參與政治生活知識點
政治生活知識點公民
政治生活知識點總結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知識點歸納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