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短文兩篇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夸父逐日》和《兩小兒辯日》稱七年級下冊語文短文兩篇,都是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里比較重要的一課。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短文兩篇有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語文短文兩篇原文

  夸父逐日先秦:佚名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鬥先秦:列禦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辯日 一作:辯鬥***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七年級下冊語文短文兩篇譯文註釋

  夸父逐日先秦:佚名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往北去大湖喝水。還沒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丟棄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逐走:競跑,賽跑。逐:競爭。走:跑。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欲得飲:想要喝水解渴。河、渭:即黃河,渭水。北飲大澤:大湖。傳說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北: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向北方,向北面。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鄧林:地名,今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即“桃林”。未至:沒有趕到。渴:感到口渴。棄:遺棄。為:成為。逐日:追逐太陽。於:到。***飲於河、渭中的於,應譯為到,介詞***大澤:大湖。足:夠。***因為足的意思等同於夠,所以 足夠:同義複合詞***

  兩小兒辯日譯文

  孔子向東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後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註釋

  東:東方。

  遊:遊歷、遊學。

  見:看見。

  辯鬥:辯論,爭論.

  辯:爭。

  其:代詞,他們。

  故:緣故,原因。

  以:認為。

  始:剛剛,才。

  去:離;距離。

  日中:正午。

  初:剛剛。

  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及:到。

  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是。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裡。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決:決斷,判定,判斷。

  孰:誰。

  為:同“謂”,說,認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聰明、智慧。

  笑:在這裡不是嘲笑,在這裡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而略帶寒意。

  七年級下冊語文短文兩篇賞析

  1、夸父是一位怎樣的人物?你如何理解***怎樣認識***這一人物形象?

  答: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於奔跑的巨人,與太陽“逐走”。 夸父有明確追求,他勇敢、執著;有理想、有抱負、有犧牲精神、甘為人類造福。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現實的,誇張的浪漫主義色彩。

  2、 “逐日”的意思是:追逐太陽  怎樣理解這一行為?

  這一行為體現了夸父的英雄氣概,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3、怎樣看待夸父敢於“與日逐走”?*** 夸父敢於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答:此題為開放題,① 從積極角度看:表現了夸父巨集大的志向、勇敢追求,巨大的力量和氣魄。英勇的氣概。為人類造福死而後已的積極意義 ② 從消極角度看:表現了夸父不自量力。

  4、不是,“夸父與日逐走”,夸父是不是自不量力?

  答:這個神話主要是表現夸父巨集大的志向和豪壯的氣魄,也正是因為日不可以逐,才更加顯現出夸父那令人讚歎和佩服的勇氣。

  5、如何理解“棄其仗,化為鄧林。”的結尾?

  答:豐富了這一神話的內涵,豐滿了夸父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2分***

  6、若夸父沒有渴死在半路上,他最終能趕上太陽嗎?說說理由。

  答:不能。因為太陽和地球是不同的兩個星球,沒有一條供夸父趕到太陽的路。這樣寫具有超現實的理想,誇張的浪漫主義魅力。

  7、《山海經》中儲存了一些人們熟知的神話,你還能寫出一個嗎?神話故事中還有夸父一樣的人物嗎?說說看 答①《精衛填海》。②《精衛填海》中的精衛,《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8、從這個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優秀品質?

  答:有膽量有決心,目標遠大,氣魄非凡,意志堅強。

  《兩小兒辯日》表現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闡述了“學無止境”的道理。

  事實上,現代科學已經對這種現象有了科學的解釋:早上和傍晚,太陽角度低,穿透的大氣層很厚,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很大,光路彎曲顯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大;中午太陽角度大,穿透的大氣層相對較薄,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較小,光路彎曲沒有早上和傍晚明顯,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覺得小了。此外,當太陽在早上的時候是從地面升起,而遠處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陽成了一小一大的鮮明對比,而在中午周圍沒有任何東起跟它對比,顯然就會顯得小,這是我們的肉眼騙了我們。而且由於地球形狀、大氣層、執行規律等自然因素,簡單運用生活規律或生活常識去解釋是無法作出正確解釋的。但作出正確解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的正是“兩小兒”和孔子的這種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

  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而不妄加決斷,正體現了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1] 而兩小兒善於觀察常見的生活現象,從中發現問題,引發思考;也可以從兩小兒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結果自然就不一致;說明他們平時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維;同時他們也具有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本文同樣深刻闡述了“學無止境”這一道理。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知識點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下冊政治第一單元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政治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書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地理書人教版知識點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複習知識點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四課檢閱知識點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六課絕招知識點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五課爭吵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政治課本法律知識
七年級下冊期中政治複習知識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