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清明節黑板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2日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傳承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與情感。它在漢民族的數個大節日中視絕無僅有的以二十四節氣之一為節日徽記的全民性大節日。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

  :清明節文化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節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中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清明節黑板報圖片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裡的冥錢,種類很多。

  :清明隨想

  天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飄著。平日裡開得正豔的小花低下了頭,碧綠的小葉子掛著晶瑩的淚珠。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望著窗外的濛濛細雨,不免有些傷感。“天,也在為去世的人哀悼。”我不禁自言自語。

  在這個令人思念的日子裡,我不由想起了已經去世的曾外祖父,想起了他威嚴中略帶幾分慈祥的臉,想起了他生前的種種事;想起了曾外祖父因為菜有點兒淡,而大發雷霆,想起了曾外祖父重病臥床時我們去看望的情景,想起了曾外祖父在臨終前幾天那滿意的笑容。雖然曾外祖父生前十分嚴厲,讓我有些恐懼,但是今天,我對他充滿了思念之情。

  在這個令人思念的日子裡,我不由想起了那些“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革命烈士。在戰場上,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為了革命事業不顧一切。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和諧的今天;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和平的年代。是他們,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怎能把革命烈士忘懷呢?

  在這個令人思念的日子裡,我們更不應該忘記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搭起生命帳篷的好媽媽;為救學生而永遠閉上雙眼的好老師。那些有名無名的英雄,我們不能忘懷。雨,刷刷刷地下。風,呼呼呼地刮。站在窗邊的我,不禁熱淚盈眶。“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流芳百世的詩,在我耳邊久久迴盪……

初一清明節黑板報
中學清明節黑板報
相關知識
中學生清明節黑板報
中學生清明節黑板報手抄報內容
小學生清明節黑板報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
中學生讀書節黑板報內容
中學生聖誕節黑板報模板圖片
中學生教師節黑板報圖片
中學生教師節黑板報圖片大全
中學生讀書節黑板報
中學生教師節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