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備考化學的具體建議及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高三化學的備考建議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備考方法能幫助大家更好的複習化學。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三備考化學的具體建議

  二輪複習主要是通過練習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綜合訓練與專題訓練相結合,練題的同時注意歸納總結,比如有機推斷專題,鋼鐵的腐蝕、離子反應等專題。同時,訓練答題的準確性、規範性,提高解題速度,多整理易錯點、失分點,並進行強化練習。資訊題則要學會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老師列舉三點具體建議:

  1、專題訓練、歸納總結

  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卷,逐年傾向於“能力立意”,更加註重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同時由於試題數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識點也比較固定。所以專題練習可以按照題型和知識點分類專題練習。以北京高考題為例,7道選擇題中,電化學***原電池、電解池或者金屬的防護和腐蝕***、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方程式的正誤判斷、實驗題是常考題目,我們就可以按照這樣的專題進行練習。練習時,注意歸納總結,反思複習,找出同一類題目之間的共通點,同時構建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題目“反芻”知識,以知識指導題目。

  2、限時訓練、綜合訓練

  ***1***限時訓練

  理綜化學的選擇題並不多,北京卷7道, 考試時10-15分鐘內完成比較合適,建議學生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對每一個專題模組或者綜合訓練時進行限時訓練,防止大量題海戰術時腦疲勞,做題效率下降。

  ***2***綜合訓練

  每週進行一次學科內綜合訓練。以北京卷為例,7道Ⅰ卷選擇題,4道Ⅱ卷題,限時45分鐘完成。45分鐘時間雖然緊張,但不能給得太多時間。此用意在於:①提高解題速度;②提高閱讀、審題能力;③學會合理捨棄,同時調整考試心理,提高考試技巧。

  3、跳出題海、突出方法

  由於複習時間緊任務重,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複習掌握大量知識並形成知識網路,就必須跳出題海,突出方法,提高複習效率。突出主幹知識相關的題目和題型,新題、難題、偏題適當捨棄。注意建立知識之間的練習,注重對思維能力的訓練,注重對學習方法歸納,並留出時間思考和通讀課本。

  解題時有意識地進行思維能力訓練,找出該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審題***→回憶、聯想相關的知識***構思***→應用知識點解決問題***解答***。要注意無論專題訓練還是綜合訓練,都必須目的明確,落到實處,重在效果,達到訓練幾道題通曉一類題的目的,切忌貪多求全,題海戰術,疲於奔命。

  高三化學的備考方法

  1、心態平穩,以淡定坦然的態度進行復習

  第一輪複習要突出重點、掃除盲點、解決弱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給予高度重視外,還要及時反思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對“事故易發地帶”有意識地加強訓練。知識是要每一天不斷練習和鞏固的,一旦有所鬆懈,很有可能造成成績波動。過於緊張低落,也會影響考生的學習效率。高考,不僅僅是既有知識的較量,更是心理素質的較量。過於亢奮和過於低落的情緒都不利於學生的備考,因此調整心態,對複習的效率提升有極大的幫助。與同學開心地相處,遇事不斤斤計較,寬容豁達;珍視同學間的友誼,在學習中互相支援和幫助,經常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並相互交流心得。有了這種和諧的同學關係,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2、自我調整,積極樂觀

  不迴避問題,遇到問題能通過找老師或者同學或者自我反思進行自我調節,摒棄外界和自身的壓力,自覺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壓力為動力,不管是課業繁重還是輕鬆順利時,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在這樣不斷的積極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斷上升,從一點信心都沒有逐漸到有了堅強的不可動搖的信心,通過努力,去想了、去做了。情緒千萬不能浮躁,要用良好的方法從容應對。一旦在學習中遇到了挫折,心情變得非常急躁時,就暫時停止學習,一個人靜靜地思索,進行心態的調整,不斷地在告誡自己--“寧可不打仗,絕不打亂仗”。備考階段與前期一樣,每一天都努力學習,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追求高效每一天,不把時間浪費在焦慮上。

  對於每一位考生而言,健康向上、勇於進取、自信自強的積極心態是搞好複習的重要保證,是高考取得成功的關鍵。複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才能輕鬆自如地渡過難關。

  高三備考化學的易錯知識點

  1、誤認為有機物均易燃燒。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燒,而且是高效滅火劑。

  2、誤認為二氯甲烷有兩種結構。

  因為甲烷不是平面結構而是正四面體結構,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構。

  3、誤認為碳原子數超過4的烴在常溫常壓下都是液體或固體。

  新戊烷是例外,沸點9.5℃,氣體。

  4、誤認為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後產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達到除雜目的,必須再用鹼石灰處理。

  5、誤認為雙鍵鍵能小,不穩定,易斷裂。

  其實是雙鍵中只有一個鍵符合上述條件。

  6、誤認為烯烴均能使溴水褪色。

  如癸烯加入溴水中並不能使其褪色,但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時卻能使其褪色。因為烴鏈越長越難溶於溴水中與溴接觸。

  7、誤認為聚乙烯是純淨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為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不定。

  8、誤認為乙炔與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實說明乙炔使它們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9、誤認為塊狀碳化鈣與水反應可制乙炔,不需加熱,可用啟普發生器。

  由於電石和水反應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反應中產生的糊狀物還可能堵塞球形漏斗與底部容器之間的空隙,故不能用啟普發生器。

  10、誤認為甲烷和氯氣在光照下能發生取代反應,故苯與氯氣在光照***紫外線***條件下也能發生取代。

  苯與氯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發生的是加成反應,生成六氯環己烷。

  11、誤認為苯和溴水不反應,故兩者混合後無明顯現象。

  雖然二者不反應,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層顏色變淺或褪去,而苯層變為橙紅色。

  12、誤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於苯,仍難分離。應再用氫氧化鈉溶液使苯甲酸轉化為易溶於水的苯甲酸鈉,然後分液。

  13、誤認為石油分餾後得到的餾分為純淨物。

  分餾產物是一定沸點範圍內的餾分,因為混合物。

  14、誤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區分直餾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餾汽油中含有較多的苯的同系物;兩者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鑑別。

  15、誤認為鹵代烴一定能發生消去反應。

  16、誤認為烴基和羥基相連的有機物一定是醇類。

  苯酚是酚類。

  17、誤認為苯酚是固體,常溫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酚從水中析出時產生沉澱,可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苯酚與水能行成特殊的兩相混合物,大量苯酚在水中析出時,將出現分層現象,下層是苯酚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層相反,故應用分液的方法分離苯酚。

  18、誤認為乙醇是液體,而苯酚是固體,苯酚不與金屬鈉反應。

  固體苯酚雖不與鈉反應,但將苯酚熔化,即可與鈉反應,且比乙醇和鈉反應更劇烈。

  19、誤認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微微變紅,於是斷定苯酚一定不能使指示劑變色。

  “酸性強弱”≠“酸度大小”。飽和苯酚溶液比飽和碳酸的濃度大,故濃度較大的苯酚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20、誤認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苯酚的電離程度雖比碳酸小,但卻比碳酸氫根離子大,所以由複分解規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鈉溶液能反應生成苯酚鈉和碳酸氫鈉。

  21、誤認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濃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澱過濾除去。

  苯酚與溴水反應後,多餘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雖不溶於水,卻易溶於苯,所以不能達到目的。

  22、誤認為苯酚與溴水反應生成三溴苯酚,甲苯與硝酸生成TNT,故推斷工業製取苦味酸***三硝基苯酚***是通過苯酚的直接硝化製得的。

  此推斷忽視了苯酚易被氧化的性質。當向苯酚中加入濃硝酸時,大部分苯酚被硝酸氧化,產率極低。工業上一般是由二硝基氯苯經先硝化再水解制得苦味酸。

  23、誤認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

  酚類也能形成對應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對於醇而言,酚成酯較困難,通常是與羧酸酐或醯氯反應生成酯。

  24、誤認為醇一定可發生去氫氧化。

  本碳為季的醇不能發生去氫氧化,如新戊醇。

  25、誤認為飽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當羥基與叔碳連線時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6、誤認為醇一定能發生消去反應。

  甲醇和鄰碳無氫的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27、誤認為酸與醇反應生成的有機物一定是酯。

  乙醇與氫溴酸反應生成的溴乙烷屬於鹵代烴,不是酯。

  28、誤認為酯化反應一定都是“酸去羥基醇去氫”。

  乙醇與硝酸等無機酸反應,一般是醇去羥基酸去氫。

  29、誤認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機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變紅。

  硬脂酸不能使石蕊變紅。

  30、誤認為能使有機物分子中引進硝基的反應一定是硝化反應。

  乙醇和濃硝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硝酸乙酯。

  31、誤認為最簡式相同但分子結構不同的有機物是同分異構體。

  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32、誤認為相對分子質量相同但分子結構不同的有機物一定是同分異構體。

  例:乙烷與甲醛、丙醇與乙酸相對分子質量相同且結構不同,卻不是同分異構體。

  33、誤認為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結構不同,這樣的有機物一定是同分異構體。

  例:乙醇和甲酸。

  34、誤認為分子組成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一定是同系物。

  例:乙烯與環丙烷。

  35、誤認為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發生銀鏡反應,但它們不是醛;果糖能發生銀鏡反應,但它是多羥基酮,不含醛基


高三化學的複習技巧有哪些
初中生怎麼學英語聽力
相關知識
高三備考化學的具體建議及方法
高三備考化學檢測試卷及答案
高三備考化學試卷及參考答案
泰安高三備考政治的期末試卷及答案
高考數學的複習重點及方法介紹
高三月考化學總結
高考備考物理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高三備考政治的複習策略介紹
2016高三會考化學知識點複習
2016高三會考化學知識點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