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離技術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生物分離技術》課程是高職院校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中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高職《生物分離技術》教學模式初探

  摘 要:教學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生物分離技術》專業的教學中出現的一系列的弊端日漸凸顯。本文針對《生物分離技術》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對教學模式進行初探,提出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及教學做一體化的新模式,將教和學兩個過程有效結合,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和強調職業能力培養,實現由學科知識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

  關鍵詞:生物分離技術;傳統教學模式;現代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5-0234-02

  《生物分離技術》課程是高職院校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中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旨在培養具備生物材料預處理、提取、初步純化、精製等生化產品分離純化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識,具備相應崗位及崗位群所需的方法能力、個人職業可遷移能力和一定社會責任感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是一門對學生實踐要求較高理論性較強的課程。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重理論、輕實踐,基於此,我係生物分離技術課程組教師對本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

  一、傳統教學模式及其不足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教科書以及課堂教學”為中心的“三中心論”,教學過程遵循“準備、複習舊課、教授新課***教師示範,學生模仿***、鞏固練習、歸納總結、佈置作業”六步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按照教材章節順序,教學評價注重考試結果性評價。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其獨立性顯現不出來,因此其課堂教學有時難免生硬、呆板,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我們傳統的《生物分離技術》教學過程中,授課主要遵循課本章節的順序,先上理論課,後上實踐課,實踐教學僅僅是為了輔助理論教學,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結合不緊密。這種模式下學習內容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學習造成困難,給老師的教學也造成困惑,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也滿足不了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的要求。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亟須改革。

  二、現代教學模式特點及優勢

  教育部曾規定以“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這就要求高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社會需要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運用多種實踐性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而現代教學模式順應時代的發展,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結構,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結構。通過改革“課堂講授+實驗”的傳統二段式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會貫通,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整個教學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多媒體、小組提問以及討論等媒介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三、現代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探索和改革

  通過對生物產品分離純化崗位工作過程中“崗位能力、核心能力以及核心內容”的分析,按照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徵,以培養分離純化生物產品的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能對生物產品進行分離純化的能力為主線,設計了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方案,在構建高職高專教育特色的《生物分離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實踐中[1],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課程目標的確立

  我們課程組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和企業相關人員共同探討對生物產品分離純化中的典型崗位以及各典型工作崗位對技能與能力需求,並對此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歸納,從而確立了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得本課程的整體設計突出了職業能力培養,體現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在知識目標方面要培養學生掌握分離純化的一般工藝流程以及生物材料預處理方法及原理,目標產物的提取與分離原理、沉澱分離、萃取分離、膜分離等常用技術的原理及方法、精製常用的技術及原理和成品加工技術及原理;在能力目標方面,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夠依據產品要求,查詢分離工藝,對產品的理化性質進行描述及分析、熟悉分離產品常用儀器的使用、維護及安全知識、熟練掌握並學會操作各種分離純化的工藝流程;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行為規範和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計劃、組織和團隊協調能力;具有較強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環保和節能意識。

  ***二***科學選取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選取中,我們以“應用為目的,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從本專業培養目標出發,圍繞我省生物資源優勢,以“源於企業工作任務”和“基於工作過程的崗位技能要求”為標準,通過我們課程組教師的論證確定了我院生物分離技術的教學內容,並把其分為四大模組:生物樣品的預處理、初步純化、高度純化以及成品加工。這四大模組涵蓋了生物分離與純化技術的整個流程,其內容由簡單到複雜的先後順序排列,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的規律。在每個模組下面又細分了多個能力訓練專案,在能力訓練專案中又設計了針對典型工作任務的單元訓練專案,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由老師教為主逐步轉化為以學生學為主,從而構建屬於學生自己的職業能力。

  這樣有效科學地選取教學內容就打破傳統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科式課程內容體系,取消章節限制,把密切相關的理論和實際操作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各種型別的能力和素質專題,作為子模組或能力訓練專案。這樣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實用性、實踐性、職業性以及時代性。

  ***三***改進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種教學方法不是完全獨立的,在授課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將任務驅動和專案開發相結合,學生自由分組、合作,老師指導、協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以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2]。如在每一節理論課的前3-5分鐘,學生上臺釋出自己查詢的關於生物分離技術最新的研究進展及熱點問題或者是關於分離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講到膜分離的訓練專案中,同學聯絡到了家庭用的自來水淨水器以及上海世博會上使用的立升淨水器,這就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同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這門課並非空泛的理論,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自行設計一個分離純化實驗,比如怎樣從茶葉中提取純化兒茶素,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還輔以多媒體教學,通過模擬模擬,讓學生能更清晰地瞭解工廠規模分離純化的裝置和流程。

  ***四***完善課程考核方式

  最初的考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採用平時成績和期末理論成績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考核方式。平時成績,如課堂提問、作業以及實驗報告等形式所佔比例一般不超過30%,這樣考核注重的還是學生的理論成績。而現在的考核方式採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並重視對實驗過程中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中過程評價的比例提高到60%。

  ***五***加強校企合作

  依託行業,根據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原則,強調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強化實踐訓練;實現知識、能力、素質迴圈式遞進,達到學校教學、學生擇業、企業需求兼顧共贏[1]。為此,我們在第五學期集中時間安排學生進行校外生產實訓,讓學生深入企業一線,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分離純化技能的熟悉和鍛鍊。在實訓實習期間,除了我們學校配備的相應實習指導老師外,我們還聘請校外兼職教師來對學生的實習和實訓進行日常的指導。另外,畢業論文***設計***老師會引導、協調讓學生在實習期間完成畢業論文的***設計***。

  ***六***注重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教育的成功,與是否具有一支數量足、質量高的職業教師師資隊伍密切相關。尤其是對於《生物分離技術》這種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更需要我們的教師有較強的專業和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重培養“雙師”型人才。為此,我們專業教師到企業一線頂崗實習,瞭解企業的新技術以及新裝置和新的工藝流程,熟練掌握工藝流程及裝置的操作,最終把在企業實習學到的知識以及技能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同時,我們還聘請企業裡專業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進而保持校企之間的溝通。

  四、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我係生物及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基礎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對學習鑽研不夠,浮躁,再加上閱歷淺,對那些一旦自己沒有弄懂的知識很容易就放棄,同時部分同學又是對口專業考進來,他們的物理化學以及數學的基礎知識更弱。因此,在運用現代教學模式時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必需、夠用”的原則滲透到整個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具體來講就是教師的理論教學水平要“降”下來,“降”到大多數高職學生都能接受的水平,而實踐操作的水平要真正升上去。這樣一方面為學生繼續專升本學習及實際應用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著重鍛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實際操作機會,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

  總之,傳統生物分離技術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不足,高職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就必須改進傳統教育模式,從教學原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體現高職教育特色,體現高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提高生物分離技術教學的質量與效果,為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萬洪善.高職高專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J].微生物學雜誌,2011,31***1***:110-112.

  [2]李欣,何敏,樑靜麗.高職生物分離與純化技術課程改革難點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1,***3***:82-83.

  [3]王俊麗,李欣.高職高專《軟體工程》課程教學法初探[J].科協論壇,2010,***3***:151-15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生物工程技術論文
東漢時期造紙術
相關知識
生物分離技術論文
生物製造技術論文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範文兩篇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
生物晶片技術論文
生物識別技術論文
生物化學技術論文
生物工程技術論文
食品分離技術論文***2***
食品分離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