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則棟書法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莊則棟是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乒乓球專業技能自不用多說。而莊則棟先生其實還不有另外的一項技能,那便是書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書法趣史

  作則:斯徵

  在世界各種文化區域中,大概當屬東亞中日韓三國最重視書法藝術,而又以吾國為甚。秦漢以降至魏晉,書法藝術逐漸成熟,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追求也日漸成為時尚。二王橫空出世,可以說點亮中國書法藝術史第一盞明燈。隋唐時期,歐、虞、褚、薛百花齊放,中晚唐又有顏柳接棒。至宋,遍地都是文藝青年,熱愛文藝的宋朝君臣更是把書法藝術發揮到極致。宋四家各領風騷,道君皇帝更是創出“瘦金體”。

  當然,書法在古代的盛行與當時的科舉制度有關,比如唐代銓選官吏就有“身言書判”四項標準,“書”就是書法,如果字寫得不好,那恐怕也會失去從政的機會,直接影響仕途。如唐代杜佑所撰《通典·選舉三》載:“其擇人有四事:一曰身,取其體貌豐偉。二曰言, 取其詞論辯正。三曰書,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優長。四事可取,則先乎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值得一提的是,這四項選官辦法在宋初已經發生了變化,最終在熙寧變法時廢除。

  在這樣一個書法大國肯定少不了與書法有關的趣談,今天就與諸君細說二三。

  在中國書法史上最著名的書帖當屬《蘭亭集序》無疑,凡是熱愛書法之人,無不奉為圭臬。《蘭亭集序》是王右軍在微醺的情況下寫就的,據說此後再也找不到寫《蘭亭集序》時的感覺,就是說連他自己都承認無法再寫出超越該書帖的書法了,可見該書帖的不可替代性。那麼酷愛書法的唐太宗自然不能錯過收藏王羲之墨寶的機會了。

  唐太宗把《蘭亭集序》弄到手的手段其實有點上不了檯面,就是不太光彩。唐初的何延之在其《蘭亭記》一文中就記載了這件事。文章記載唐太宗極其喜愛王羲之的書法,蒐羅不少真跡,獨缺《蘭亭集序》,一打聽,方知道在和尚辯才那裡。辯才是智永和尚弟子,而智永禪師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歿後,將該書帖留給辯才。

  唐太宗獲知此訊息後,多次下詔書命辯才進京打聽《蘭亭集序》的下落,辯才謊稱該書帖失落,不知所蹤,實際上辯才把《蘭亭集序》藏在房樑上。太宗知道辯才沒說實話,就請一個有智略之士用計策把《蘭亭集序》騙過來,房玄齡推薦了蕭翼。蕭翼認為以官員的形象前去肯定不行,於是就向太宗要了幾份王羲之其他書帖,扮作商人到了辯才所在地越州。

  詭計多端的蕭翼終於製造了與辯才的“偶遇”,並說自己是北方人,來這裡賣蠶種。兩人說話很投機,投壺握槊,飲酒談詩,關係漸佳。

  過了不久,蕭翼稱帶有二王真跡,素愛書法的辯才被打動,要蕭翼明日拿來欣賞。第二天蕭翼把太宗交給他的書帖拿給辯才看,辯才看罷後感嘆:“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貧道有一真跡,頗亦殊常。”蕭翼問:“何帖?”辯才說:“蘭亭。”這正中蕭翼下懷,蕭翼故意說:“這恐怕是響搨本***假的***吧!”辯才拿出來後,蕭翼一看,繼續哄騙說:“果然是複製的偽作!”自此之後,辯才就不把書帖放在屋樑上了,而是和蕭翼的那幾張書帖放在桌子上。辯才此時八十多歲,每天都臨摹書帖,所以蕭翼沒有機會盜取《蘭亭集序》,有一次辯才外出去嚴遷家,蕭翼趁機進入辯才屋子,對辯才弟子謊稱手絹遺落在辯才屋內,弟子不疑,蕭翼成功將《蘭亭集序》盜走。

  太宗很生氣辯才欺騙自己,但考慮到他年紀很大,也沒有治罪,最後還賞賜給他許多財物,辯才不敢用,用來建造了三層寶塔。這都是後話,不過要換成明太祖,辯才的腦袋恐怕早就搬家了,也根本不會有蕭翼盜書帖這種事情。有趣的是,後來的畫家閻立本根據何延之的《蘭亭記》畫了一幅畫,名曰:《蕭翼賺蘭亭圖》。

  《蕭翼賺蘭亭圖》

  能與太宗騙畫相提並論的恐怕要數宋代書法家米芾***了。宋四家蘇黃米蔡,米芾位列其中,明代董其昌認為米芾的字為宋朝第一。米芾與蘇軾關係還不錯,清代餘懷所著《東山談苑》中就記載了兩人對飲揮毫之事。米芾性格有些玩世不恭,比蘇軾還放誕,人稱“米顛”。

  米芾這種特異的性格必定會生出不同尋常的事,事實也是如此,米芾書畫皆精,著有《畫史》、《書史》,但米芾對書畫的癖好使他製造了很多贗品,現今流傳於世的宋前書法作品不少出自米芾之手。

  《清波雜誌》記載:“老米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畫日臨拓,拓竟,並與真贗本歸之,俾其自擇而莫辨也。巧偷豪奪,故所得為多。”就是說米芾把別人的真跡借去,臨摹後把真跡留下,贗本還給別人,曾向別人借戴嵩的《牛圖》,把臨摹本還給別人後,被人識出來,他問人家怎麼看出來的,人家告訴他戴嵩的牛眼睛中有牧童的影子,你的沒有。

  書法也是如此,蘇東坡在《二王帖跋》中寫詩譏諷米芾:“錦囊玉軸來無趾,粲然奪真疑聖智。”《書史》中記載他曾臨摹《爭坐位帖》、王羲之書帖等等,真假難辨。實際上,宋代書畫***盛行,不獨米芾,只是米芾更加出名而已。米芾性情確實也十分怪誕,不拘禮法,有次還明目張膽地坑宋徽宗的硯臺,“此硯經臣濡染,不堪復以進。”大概天下文人敢“***”皇帝的,只有米芾了。米芾的怪誕之處還表現在他在臨死前一個月就在楠木棺材裡生活,而且把很多古人書畫真跡付之一炬,對中國書畫史而言確是不小的損失。

  下面說的這位同樣有些性情怪誕,甚至狂狷,他就是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龔自珍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連他的死都撲朔迷離。很多人不知道龔自珍出身學術貴族,他外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段玉裁,段玉裁曾師事戴震,是如今古文字領域繞不過去的人物。龔自珍父親龔麗正是段玉裁的學生,目前段訓還會寫詩。這樣一位人物和書法有什麼關係呢?他的書法又不好。龔自珍的書法和前人比起來的確算不得什麼,他和書法的關係恰恰是因為他的字“差”。

  這裡的差並不是書法意義上的差,而是不合乎當時科舉標準字型規矩。清末的易宗夔***原名易鼐***在其著作《新世說》中記載龔自珍:龔璱人生平不善書,以是不能入翰林。既成貢士,改官部曹,則大忿恨,乃作《幹祿新書》,以刺執政。凡其女、其媳、其妾、其寵婢,悉令學館閣書。客有言及某翰林者,必艴然作色曰:“今日之翰林猶足道耶?我家之婦女無一不可入翰林者。”以其工書法也。晚歲學佛,平居無事,非訪妓,即訪僧。遇達官貴人,輒加以白眼。

  記載很明白,龔自珍因為書法不合格,不能入翰林院,這讓龔自珍十分惱火。清代文獻學家徐鬆也評價龔自珍說:“定庵不能作小楷,斷斷不得。如其夫人與考,則可望矣。”就是說龔自珍楷書不好,還說如果龔自珍的老婆何頡雲參與考評還差不多,言外之意,龔夫人比龔自珍書法水平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龔自珍將書法分為三等,即第一等為通人之書,二等為書家之書,三等為館閣之書。所謂通人應該就是博淹通貫、不拘常規之人,顯然龔自珍自認為是這類人。書家就是普通書法家,館閣體就是科舉考試時所要求的書體。館閣體這種書法在明代叫臺閣體,清代洪亮吉《北江詩話》記載:“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乾隆中葉後,四庫館開,而其風益盛。”

  這種字型在考試時很受青睞,其實無可厚非,哪個閱卷老師都希望看端正圓潤乾淨的小楷,而不是扭扭曲曲的行書甚至行草。但從書法的意義上講,館閣體不講究個性,千人一面,算不得上等書法,龔自珍對書法的評論還是相當公允的。說句題外話,明清兩代都是打壓個性的社會,乾嘉學派的興起與這種氛圍不無關係,而龔自珍的外公段玉裁正是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

隸書優秀書法作品
鄒志生書法作品
相關知識
莊則棟書法作品
阜陽書法家莊傳林書法作品
康莊書法作品
激勵小孩的書法作品名言
茶文化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茶文化書法作品的圖片
茶文化書法作品的欣賞
中國茶文化書法作品圖片
讀書破萬卷楷書書法作品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