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倉頡造字的過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倉頡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說倉頡是黃帝時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編為你提供倉頡造字的過程,希望能幫助到你。

  

  漢字的誕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長期累積發展的結果。近代考古發現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約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流傳下來的倉頡造字的傳說,說明倉頡應當是在漢字發展中具有特別重大貢獻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漢字的集大成者。

  關於倉頡造字,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近似於神話的傳說,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倉頡想辦法,造字。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臺上造屋住下來,專心致志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說來湊巧,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之時,只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倉頡面前,倉頡拾起來,看到上面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辨認不出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獵人 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與別的獸類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想,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象,大家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並按其特徵,畫出圖形,造出許多象形字來。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倉頡把他造的這些象形字獻給黃帝,黃帝非常高興,立即召集九州酋長,讓倉頡把造的這些字傳授給他們,於是,這些象形字便開始應用起來。為了紀念倉頡造字之功,後人把河南新鄭縣城南倉頡造字的地方稱作“鳳凰銜書檯”,宋朝時還在這裡建了一座廟,取名“鳳台寺”。

  介紹倉頡造字的故事

  倉頡,稱蒼頡,姓侯剛,號史皇氏,據說倉頡是黃帝時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檯,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葬於斯。

  中國古書上有“結繩記事”、“契木為文”等記載,這是早期記事常用的方法,可惜這些物質無法長久儲存下來,所以當時的記事情況已無法知曉了。但安陽小屯發現了十五萬片甲骨卜辭,在龜甲與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當完好地儲存了下來,總字數達到3500個上下。從甲骨文字結構來說,除了象形以外,形聲、會意、假借等比較進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應用。可見在三千餘年前的商代文字已達到了相當完備程度,那么在它以前一定有個更長的發展過程。

  考古發現證明,中國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龜甲上刻劃符號了。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發現了在陶器上刻劃的符號有數十種之多,其中有些與甲骨上所見的字類似,因而有人認為它們就是早期文字。至於在龍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發現的朱書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國的漢字至少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文字的出現既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不斷積累、不斷總結的結果,所以倉頡很可能是總結整理文字,為漢字的形成作出了貢獻的一個代表人物。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排行榜
日本戰國武將織田信秀的簡介
相關知識
介紹倉頡造字的過程
倉頡造字的典故是怎樣的
倉頡造字歇後語的答案
倉頡造字讀書筆記
學寫毛筆字的過程的優秀日記
隋滅陳之戰的過程介紹
介紹中國造紙術什麼時候發明的
世界上最大的巨槍烏賊介紹:這麼大你見過嗎
筆記本清理灰塵的過程介紹
一個電腦中毒後慘勝的過程介紹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