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唐風無衣的原文及譯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無衣》,《詩經·唐風》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晉地漢族民歌。全詩二章,每章三句。舊說以為系讚美晉武公請求命服的事,但詩意不顯,未可據信。下面給大家整理了詩經唐風無衣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原文】

  豈曰無衣?七兮①。不如子之衣②,安且吉兮③?

  豈曰無衣?六兮④。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⑤?

  【譯文】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適又美觀。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適又溫暖。

  詩經唐風無衣的註釋

  ①七:虛數,言衣之多;一說七章之衣,諸侯的服飾。

  ②子:第二人稱的尊稱、敬稱,此指製衣的人。

  ③安:舒適。吉:美,善。

  ④六:一說音路,六節衣。

  ⑤燠***yù玉***:暖熱。

  詩經唐風無衣的賞析

  此詩與下面《秦風》中的《無衣》題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卻完全兩樣。從字面上看,似覺並無深意,但前人往往曲為之說,《毛詩序》雲:“《無衣》,美晉武公也。武公始並晉國,其大夫為之請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詩也。”朱熹《詩集傳》雲:“曲沃桓叔之孫武公伐晉,滅之,盡以其寶器賂周釐王。王以武公為晉君,列於諸侯。此詩蓋述其請命之意”,“釐王果貪其寶玩,而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廢,是以誅討不加,而爵命行焉。”***同上***這一說法今人多表示懷疑,如程俊英《詩經譯註》就認為“恐皆附會”。

  從詩意來看,本篇似為覽衣感舊或傷逝之作。詩人可能是一個民間歌手,他本來有一位心靈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滿溫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從中來。詩句樸實無華,皆從肺腑中流出:“難道說我沒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揀了一件又一件,沒有一件抵得上你親手縫製的衣裳,那樣舒坦,那樣美觀。”“難道說我沒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沒有一件抵得上你親手縫製的衣裳,那樣合身,那樣溫暖。”語言自然流暢,酷肖人物聲口。感情真摯,讀之令人悽然傷懷。

  對於詩中的句讀,筆者的理解與舊說不同。舊說兩段的起句都作六字句,然我覺得應標點為:“豈曰無衣?七兮。”前四字為一句,用以自問,後二字為一句,用以自答,詩人正是在這種自問自答中,抒寫了一腔哀思。另外在一些字、詞的解釋上也頗多歧見。如“七”字、“子”字、“六”字,朱熹《詩集傳》以為“侯伯七命,其車旗衣服,皆以七為節。子,天子也”。又云:“天子之卿六命,變‘七’言‘六’者,謙也,不敢以當侯伯之命,得受六命之服,比於天子之卿亦幸矣。”朱熹的解釋,完全服從於他對於這首詩主題的理解。這首詩既然是述晉武公向周釐王請求封爵之意,那末他就必然把“七”解釋為“諸侯七命”,把“六”解釋為“天子之卿六命”,而把“子”解釋為“天子”。前二者與晉武公的諸侯身份相當,後者則與周釐王的天子地位相稱。其說固然言之成理,不失為一家之見,然與詩的本意可能相去甚遠。

  從對此詩主題的理解出發,我們認為“七”和“六”俱為數詞,也可以看作虛數,極言衣裳之多。而“子”則為第二人稱的“你”,也即縫製衣裳的妻子。這樣的理解,應該是符合詩的本意的。

  全詩分為兩章,字句大體相同,唯兩起變動一個字:“七”易為“六”;兩結也變動一字:“吉”易為“燠”。這主要為的是適應押韻的需要。從全篇來說,相同的句式重複一遍,有迴環往復、一唱三嘆、迴腸蕩氣之妙,我們在吟誦中自然能體會其中的情韻。
 

詩經國風唐風杕杜的原文附註釋
胡適散文詩歌
相關知識
詩經唐風無衣的原文及譯文
詩經國風采蘋的原文附鑑賞
詩經國風雄雉的原文附讀解
詩經國風桃夭的原文帶賞析
詩經秦風無衣
詩經國風破斧的原文及譯文
詩經國風采蘩的原文帶賞析
詩經小雅無羊的原文和註釋
詩經小雅無羊的原文和註釋
詩經斯干註釋加鑑賞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