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測試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九年級語文的複習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即將到來的九年級語文的第五單元的考試,同學們要準備哪些試題來提高語文的單元考試成績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基礎知識***13分***

  1.給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1***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 ***

  ***2***舜發於畎畝之中*** ***

  ***3***蹴爾而與之*** ***

  ***4***鯈出遊從容*** ***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惠子相樑: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3***賢者能勿喪耳:

  ***4***空乏其身:

  3.默寫。***3分***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 , ,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 ;蹴爾而與之, 。

  4.文學常識填空。***4分***

  ***1***《 》一書現在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墨子,名是 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 》。孟子,名 ,鄒人,是孔子之孫孔僅的再傳弟子。

  ***3***《莊子》是 及其後學的著作集,為 家經典之一。

  ***4***公輸盤,魯國人,姓 ,也寫做“公輸班”或“公輸般”。能造奇巧的器械,民間稱他 。

  二、閱讀***47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12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帶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是:***4分***

  郭: 環:

  委: 畔:

  2.文章論證天時不如地利時,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 ,表明攻勢之大的短語是 。***均用原文填空******2分***

  3.第三段開頭的“故曰”二字在文章結構上起 作用。***2分***

  4.文章中心論點側重強調的是 。***2分***

  5.翻譯“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2分***

  ***二***閱瀆下文,回答問題。***11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①***;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在括號裡應填入的原文是:***2分***

  ①

  ②

  2.這段文字的論證過程可分為幾個層次?請用“‖”在原文上劃分層次。***2分***

  3.“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聯絡上文來看,是指 ,它跟下文中提到的 前後呼應,反映了孟子關於 的主張。***3分***

  4.這段文字從論證方法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採用 和 的論證方法。***2分***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這句的譯文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如果使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辦法有什麼不能用呢?

  B.如果人們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麼不可以使用呢?

  C.如果使人喜愛的不可能超過生命,那麼凡是據此得以生存的東西什麼不可以用呢?

  D.如果使得人們想得到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辦法,什麼不能做呢?

  ***三***閱讀課外短文,回答問題。***12分***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摘自《韓詩外傳》***

  1.解釋加點的字。***4分***

  ***1***吾懷妊是子*** ***

  ***2***欲啖女*** ***

  ***3***割不正不食*** ***

  ***4***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 ***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東家殺豚何為?

  ***2***今適有知而欺之

  3.文中點明題旨的句子是:

  簡述這段文字闡明的道理。***4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節選,完成1----6題。***12分***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節選***

  楊振寧

  ①今天,大家在講科技的時候都要講創新。“創新”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非常流行的名詞,在報上經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樣才能鼓勵創新呢?這【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有深深的感受。因為我是在中國出生、成長,唸完了中學、大學,還拿到了一個碩士學位之後才到美國去的;博士學位是在美國拿的,然後做研究、教書,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年。我覺得自己對中國、美國的教育哲學都有相當深入的認識。這兩個教育哲學是相當不一樣的,這兩個不同的教育哲學在怎樣鼓勵創新這件事上的差異,值得我們深思。

  ②到底這兩種哲學哪個好?這【乙】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要用辯證的方法來仔細瞭解。我認為,這兩種教育哲學都能夠鼓勵創新,不過它們各自對不同型別的學生產生的最大效應是不一樣的。我覺得,美國的教育哲學對排在前面30%~40%的學生是有益的,因為這些學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訓練,他們可以跳躍式地學習,給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發展出很多東西,當然他的知識不可避免地會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聰明的話,將來他自己可以彌補這些漏洞。所以這種學生受到美國式的教育訓練,會比較快、比較容易成功。可是中國的教育哲學對排在後面30%~40%的學生有益處。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學生通過按部就班地訓練,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後可以跟比他聰明的學生競爭;因為他有紮紮實實的知識,可以瞭解很多不是幾天就可以學會的東西。這方面我有親身的體驗。

  ③記得我剛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念研究生,兩三天後就看見很多同學都非常聰明,隨便講什麼題目好像都知道,當時我覺得美國的學生很厲害。可是過了兩個月之後,我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因為他們對名詞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連問他三個問題,他就回答不上來了。所以到了考試的時候,我們的分數比他們的高得多。

  ④回到剛才那個問題上,究竟哪一種教育哲學比較好呢?或者說,對於學生來講,應該著重哪一種教育哲學?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討論的是一個美國學生,那就要鼓勵他多進行一些有規則的訓練;如果你討論的是一箇中國學生,他的教育是從中國開始的,那麼就需要多鼓勵他去挑戰權威,以免他太膽怯。

  1.文中兩處加點的“這”指代的內容各是什麼?***2分***

  [甲]:

  [乙]:

  2.選出對第2選段中的兩個“相當”理解正確的一項*** ***

  A.前者表示程度深,後者表示差別大。

  B.前者表示差別大,後者表示程度深。

  C.兩者都表示程度深。

  D.兩者都表示差別大。

  3.楊振寧認為中國和美國在教育方式上的差異是:***1分***

  4.作者在第③選段中寫自己“親身的體驗”,其目的是:***2分***

  5.怎樣才能鼓勵創新呢?作者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既要 ;又要 。***2分***

  6.對中國式和美國式的教育,你更喜歡哪一種?用一句話說明理由。***3分***

  三、作文***40分***

  “科技以人為本”,“管理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不僅在人們言談中使用頻率極高,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越來越受關注。請以“以人為本”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寫出自己的關注與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文體不限。***3***篇幅在500至800字之間。***4***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

  一、l.***1***yǐng ***2***quǎn ***3***cù ***4***tiáo

  2.***1***輔佐君主的人,相當於後代的宰相。這裡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假如,假使

  ***3***不丟掉

  ***4***資財缺乏。這裡是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

  3.***1***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乞人不屑也

  4.***1***墨子 翟 春秋 戰國

  ***2***孟子·公孫丑下 軻

  ***3***莊周 道

  ***4***公輸 魯班

  二、***一***1.外城 圍 放棄 背叛

  2.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

  3.“過渡”、“承上啟下”均可

  4.地利不如人和

  5.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

  ***二***1.略

  2.第一層:"火至“捨生而取義者也”;第二層:到“所惡有叢於死者”;第三層最後一句。

  3.。人固有的“善性” 本心 人性本善

  4.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5.B

  ***三*** l.***1***這 ***2***同“汝”,你

  ***3***吃 ***4***給……吃

  2.***1***東邊的鄰人殺豬為什麼?

  ***2***現在剛剛懂事而欺騙他

  3.“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要重視孩子的教育,要認識到父母身教的噍要性。教育孩子誠實,首先父母不能欺騙孩子。

  ***四***1.[甲]處:怎樣才能鼓勵創新[乙]處:兩種教育哲學哪個好***2分每處1分***

  2. A***2分***

  3.美國的學生可以跳躍式學習,而中國的學生需要按部就班的訓練。***4分J

  4.證明與美國的教育相比,中目的教育也有成功之處。***3分如只從中國教育的角度說,給2分;如只從美國教育的角度說給1分***

  5.進行有規則的圳練 敢於挑戰權威 ***4分每空2分***

  6.須表明白己的觀點***1分*** 言之成理***2分******共3分***

人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測試題
人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測試題
相關知識
人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測試題
人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測試題
人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測試題
人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
人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測試題
新人教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測試題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測試卷試題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