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鹽典故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愚人食鹽的故事是佛家寓言,出自《百喻經》,那麼故事是說了些什麼,又教會我們什麼道理呢?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愚人食鹽原文

  昔有愚人,適友人家,與主人共食,嫌淡而無味。主人既聞,乃益鹽。食之,甚美,遂自唸曰:“所以美者,緣有鹽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鹽乎?有鹽乎?”母出鹽而怪之,但見兒唯食鹽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鹹在鹽中。”愚人食鹽不已,味敗,反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唯無益,反害之。

  愚人食鹽譯文

  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和主人一起吃飯,他嫌主人煮的菜餚沒有味道。主人聽到後,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鹽。他吃了後,覺得菜餚十分美味。於是他有了一個想法:因為有了鹽,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親已經準備好飯菜。他說:“有鹽嗎?有鹽嗎?”母親拿出鹽覺得這件事很奇怪,只看見自己兒子只吃鹽不吃飯菜。母親說:“怎麼可以這樣?”愚人說:“我知道天下的美味盡在鹽中。”愚人不停吃鹽,口味敗壞,反而變成他的禍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樣,過了就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

  愚人食鹽啟示

  幹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所以,凡事均有度,過猶不及。

  知識連結:

  愚人食鹽選自《百喻經》。《百喻經》,全稱《百句譬喻經》,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蕭齊天竺三藏法師求那毗地譯。《百喻經》稱“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經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稱之為“百”,有兩種說法,一就整數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頌共為百則。《百喻經》全文兩萬餘字,結構形式單一,每篇都採用兩步式,第一步是講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闡述一個佛學義理。它從梵文譯成漢文,距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此經一經流傳,就受到閱讀者的歡迎。

 

忠義的渾瑊和李晟
勞苦功高的典故
相關知識
愚人食鹽典故大全
花蕊夫人的典故大全
愚人節的燈謎大全
馬的典故大全
楚莊王聽朝罷宴典故大全
關於成語的典故大全
常見的成語典故大全
讀書的成語典故大全
東晉的成語典故大全
東晉成語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