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尾大不掉是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排程。你們對尾大不掉的典故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春秋時,楚國國君楚靈王於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築城,並打算派棄疾做蔡公。為此,楚王向申無宇徵求意見:“你看讓棄疾去蔡地怎麼樣?”申無宇說:“選擇兒子沒有像父親那樣合適的,選擇臣子沒有像國君那樣合適的。鄭莊公在櫟地築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為國君。齊桓公在谷地築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現在齊國還得到利益。臣聽說,五種大人物不在邊境,五種小人物不在朝廷;親近的人不在外邊,寄居的人不在裡邊。現在棄疾在外邊,鄭丹在裡邊,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備才好。”楚王說:“國都有高大的城牆,怎麼樣?”申無宇回答說:“在鄭國的京地、櫟地殺了曼伯,在宋國的蕭地、毫地殺了子游,在齊國的渠丘殺了無知,在衛國的蒲地、戚地趕走了獻公。如果從這樣看來,就有害於國都。樹枝大了一定折斷,尾巴大了就不能搖動,這是君王所知道的。”

  尾大不掉解析

  【拼音】wěi dà bù diào

  【出處】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左傳·昭公十一年》

  【釋義】掉:搖動。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排程。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難以駕馭

  【近義詞】尾大難掉

  【相反詞】揮灑自如

  尾大不掉造句

  1. 本來帝豪保安有三十多人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大部分都給裁員了,說是保安部尾大不掉。

  2. 那五大家族本來已是尾大不掉,如今這皇陵的訊息更是被他們掌握著要是他們的實力繼續增強還有我這國王的容身之處嗎?

  3. 老夫外有北洋水師為依託,內有淮系堪為臂助,已然在那位眼中尾大不掉。

  4. 哈哈,文和尚欲欺我乎?黃巾之禍,實已斷我大漢根基,各地士族、州牧、郡守皆擁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勢。

  5. 無異與虎添翼,然後惟恐尾大不掉!不給,就憑如今我們的兵力,吃不下劉表!還望主公決斷!

  6. 但由於時間一久,封國勢力逐漸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中央難於駕馭。

  7. 由於官階冗餘,尾大不掉,很多政策變成了下級欺上瞞下的對策,甚至有些不法的縣令和當地商賈勾結,從民眾那裡低價收購地皮,建上高樓,再以高價賣出去。

  8. 這個人真的有些麻煩,大有尾大不掉的樣子。

  9. 唐朝似乎重武輕文,地方官員都委以軍政大權,人權、財權、治權都在各藩鎮,結果尾大不掉。

  10. 讓美國人出錢出技術幫助我們完成工業化,以海南這樣荒島,美國人當不怕發展起來尾大不掉。

  11. 這一回乾隆著實生和珅的氣,憋著心思將其叫回京,一方面不欲他立更大的功勞,以免將來尾大不掉,二來也是想著好好的晾上他一晾,好好敲打一番。

  12. 至於為什麼做出這種決定,如果以後這些勢力尾大不掉又怎麼辦,諸如此類的問題就不是李令思考的了。

  13. 說實話,司馬確實是沒想到,槍擊案居然被銅山一幫人弄成了個尾大不掉的結果。

  14. 昔日平定王敦之亂後,為表彰各路勤王諸侯的忠心,先帝特別御賜其管轄區內的行政治權,然而對江北二鎮封賞太過,後漸成尾大不掉之勢。

  15. 焦大師已經提及了一點,其實大家說的只是一個小的細節,造成方國珍尾大不掉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一支精銳的海上力量。
 

翁中捉鱉典故
圍魏救趙典故
相關知識
尾大不掉典故
尾大不掉的故事
尾大不掉有什麼成語典故
尾大不掉的成語典故
怎麼樣尾大不掉造句
什麼是尾大不掉及其造句
尾大不掉造句
尾大不掉造句
大逆不道典故的來源
幼兒園大班優秀故事_幼兒園大班經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