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運河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中國運河有兩個系統:一個叫京杭大運河,另一個叫隋唐大運河。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餘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 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樑,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黃河,自板諸引河通於淮”,長1000多公里。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上,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584年隋文帝為了將關東資源便利的運至關中,引渭水自長安開通到潼關的廣通渠,但砥柱仍阻礙關東漕運。公元587年,為了興兵伐南朝陳,循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邗溝興建山陽瀆,自山陽***今江蘇淮安縣***至揚子***今江蘇儀徵縣***入長江江都***今江蘇揚州***。隋煬帝時大規模發展運河,605年開通通濟渠***又稱汴渠***。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谷水、洛水入黃河。東段自滎陽汜水鎮東北開始,循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黃河經汴水、泗水達淮河,經過汴州***今河南開封***、宋州***今河南商丘***、宿州***今安徽宿州***、泗州***今安徽泗縣***等城市。同年又發淮南民十餘萬人再度修築山陽瀆,整治取直,中間不再繞道射陽湖以直達長江。

  隋唐大運河開鑿原因

  文化交流

  黃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搖籃,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它的中下游是古代經濟、文化、科學最發達、最昌明的區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為活躍的所在。黃河自西向東的流向,便於東西橫向聯絡,而不便於南北縱向的聯絡,縱向經濟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響,黃河以北不乏富饒之地,黃河以南的東南沿海更是物產豐富之地,但長期得不到開發,這種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中國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我們的祖先明智地覺察到這個問題,從而產生開鑿南北縱向的人工河的願望。

  軍事需求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封建統治者為鞏固政權,戰事頻繁,征伐不斷,為保證軍事行動所需之大量糧草的運輸,在水運上佔有主導地位的年代,溝通南北水運,開鑿運河無疑對軍事行動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見,大運河的開鑿,主要是為了當政者便於鞏固和發展自己的政權,而軍事行動和經濟開拓則是最直接的目的。同時,也有著追隨帝都的屬性。

  經濟需求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築人工運河、灌溉農田和進行運輸的歷史。據記載,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進攻齊國,運兵運糧,徵調大批民夫,在長江與淮河之間開鑿一條運河,叫做“邗溝”。這就是後來大運河在江蘇境內的一段。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相繼修建了一些渠道。這些渠道雖然斷斷續續,卻使大運河的開鑿,在江南和中原地區初具規模了。隨著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日益發展,修鑿的區域性運河,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尤其江南地區在全國經濟生活中越來越佔重要地位,溝通南北水道已經成為社會經濟交流的迫切需要。隋統一中國後,人民得到***的社會條件從事生產,社會經濟逐漸恢復。隋文帝於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重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604年改名永通渠。

  猜你感興趣:

1.中國最大的運河

2.隋朝的建設有哪些

3.洛陽概況導遊詞

七年級下冊歷史隋的統一與大運河練習卷
五月揚州旅遊景點
相關知識
隋唐大運河介紹
開鑿大運河的歷史事件介紹
開鑿大運河的開鑿過程介紹
棒球運動九大常識介紹
關於有氧運動介紹大全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大運河購物中心的簡介
七年級下冊歷史隋的統一與大運河練習卷
隋唐大將程咬金的簡介
檯球運動的十大規則介紹
汽車雨刮器十大品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