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倔強的小紅軍》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閱讀課文。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倔強的小紅軍》這篇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在二萬五千里長徵過草地時,一位小紅軍在忍受飢餓和疲憊,因不想拖累別人,所以拒絕陳賡同志的幫助,最後犧牲的故事。作者滿懷深情地讚揚小紅軍堅強勇敢,寧願自己捱餓受苦,也不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也讚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瞭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品質及其情感。我在學生閱讀課外相關材料及初讀課文之後,就課文內容提出他們自己不懂的問題;隨後又引導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解決較簡單的問題,並歸納。在充分體會到小紅軍及陳賡同志都極度飢餓、虛弱、疲憊後,我引導學生對“陳賡終於被這個小鬼說服了,他騎上馬,朝前走去。”這句話進行思考:這句話可以換個說法嗎?其中“終於”能否捨去?從哪裡看出“說服”與“被說服”都是那麼不容易,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們圍繞這些問題深入地進行了閱讀、歸納、討論、想象。學生們圍繞著自己提出的重點問題***小紅軍為什麼要“騙”陳賡?陳賡全明白了什麼?***進一步品讀課文,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個性化的閱讀。

  學生們從陳賡“要求”小紅軍騎上馬,到“命令”小紅軍騎一段,再到跟小紅軍“商量”一起走,最後到無可奈何地“付之以行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地給小紅軍,感悟到了陳賡對小紅軍的關懷和愛護;從小紅軍倔強地拒絕,說自己“體力強”、“等同伴”、“乾糧多”,感受到小紅軍對首長的愛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良品質。圍繞一個“終於”的探究,學生在品讀陳賡與小紅軍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服對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被紅軍戰士患難相助、生死與共的精神所感動。“陳賡對得起還是對不起這個小兄弟”這一難點也巧妙地解決了。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後引導學生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並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使學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紅軍的光輝形象。

  範文2

  在整個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語文教師不僅僅只是個引導者,也是個激勵者。在《倔強的小紅軍》一課的教學中,我有過“這個小紅軍真是可憐啊!”“你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了小紅軍的滿不在乎!”等激勵性形象化的評價,因此調動起來學生的讀書願望。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緊緊地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討論,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在“讀、想、議、讀”的教學過程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薰陶和感染,

  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地探究學習,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創設小紅軍為什麼要“騙”陳賡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勇於探究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小紅軍“騙”時的動作、神情、語言,再將學法遷移到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先走的;通過學生自讀、自練、自悟,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後引導學生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並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使學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紅軍的光輝形象。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領悟。

  範文3

  通過教學《倔強的小紅軍》這篇課文,我感受頗多。這篇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在二萬五千里長徵過草地時,一位小紅軍在忍受飢餓和疲憊,因不想拖累別人,所以拒絕陳賡同志的幫助,最後犧牲的故事。作者滿懷深情地讚揚小紅軍堅強勇敢,寧願自己捱餓受苦,也不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也讚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瞭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品質及其情感。

  這是一篇記事寫人的文章,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命運,使學生進入故事情境;然後讓學生在關注故事情境的發展過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從而認識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形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落實語文教學三個教學目標,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那麼如何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命運,使學生進入故事情境,體會人物的內心和品質呢?通過教學本文,我認為以下三點很重要:

  一、創設情景

  教學伊始,我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看紅軍過草地的視訊,感受一下長征的艱險和革命英雄的頑強毅力、崇高人格,奠定學生學習課文的認知、情感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學生質疑,抓住學習理解全文的突破口。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感受最深的詞句。充分體現《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對課文內學習興趣和形成獨到見解。

  ***2***指知名朗讀課文2、3自然段。聯絡上下文理解“疲憊”一詞,讓學生從課文的內容中去理解詞語,引導學生髮現和探索。

  ***3***找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學生自主發現,“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脣,鼻子有點兒翹,兩隻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 先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練讀,然後引導學生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紅軍。當對小紅軍有了一定的認識,再引導學生反覆讀,讀出小紅軍的可憐來,在讀中昇華對小紅軍的憐惜之情。

  三、重視詞句訓練,培養學生推敲領悟詞句的能力。

  我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小紅軍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體現了小紅軍的倔強。任何人見了小紅軍的舉動都會認為小紅軍精神好、體力足、乾糧多,陳賡同志終於被小紅軍說服了。體會“終於” 一詞,從“終於”可以感受到小紅軍和陳庚相互關心,各各捨己為人。

  本文的細節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小紅軍的精神品質:外貌描寫從小紅軍的處境危險襯托他捨己為人的品質;對話描寫從人物的良苦用心體現人物的高尚品質;陳庚同志上馬後的心理活動,類比出小紅軍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自己感動最深的句子,讓學生自由發問。

  隨著學生的朗讀和發問,他們的思維、想象、朗讀、表達等能力均已得到了鍛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這不僅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個體差異,而且也教給學生如何自主探究學習,實在是閱讀教學中的金鑰匙。但是教學上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師生互動不到位;教師感情沒有充分表達出來,顯得有點平淡。

  
的人還:

兒童和平條約教學反思
說聲對不起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反思
鄂教版迷路的小鴨子教學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雪地裡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閃爍的小星星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我的小天地教學反思
小紅帽教學反思
歌曲小紅帽教學反思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