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考古發現戰國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湖南村民挖出戰國古墓:出土青銅矛 墓主應為軍官。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之簡介

  出土梳、弓、勺等漆木器和青銅矛等器物;墓主人生前身份較高,應為軍事官員

  這幾天,常德市桃源縣採菱村的村民們在談論一件新鮮事兒——村子裡一戶居民家發現了一座古墓,距今兩千多年,棺槨還能看得到。儘管採菱村內的採菱古城一直在村民們心中留存著對於戰國的想象,但當這座被專家考證為戰國時期的古墓出現時,大家還是接連幾天圍在發掘現場,目睹一件件埋藏千年的器物出土。

  古墓是在12月12日被發現的。當天,採菱村一戶村民在挖宅基地時,發現埋在地下的棺木,隨即向當地政府部門報告。據桃源縣文物局考古人員袁輝介紹,他們首先接到了採菱村所在的青林鄉派出所的電話,“說是發現了古墓,讓我們趕緊去看看”。袁輝當時判斷,採菱古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附近發現墓葬,極有可能出土重要文物。所以,他和同事隨即便趕到現場。

  袁輝等人趕到現場時,工地已停止施工,墓葬內的棺槨清晰可見,為了保證墓葬不受損壞,他們決定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在發掘的過程中,袁輝發現,古墓位於採菱村張家崗的一處高臺地上,緊鄰採菱戰國古城,呈甲字型土坑,為豎穴墓,墓葬方向朝西,墓口寬4.6米,長6.7米,深4.2米,墓道寬2米,長5米,坡面分布有五花雜土。墓葬內的一棺一槨,儲存較為完整,分為頭廂、邊廂和墓室。棺槨木質為楠木。

  12月15日,墓葬發掘工作已經結束。據袁輝介紹,此次出土的器物包括梳、弓、勺等漆木器和青銅矛等器物。從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大小來看,墓主人生前身份較高,應為軍事官員,墓葬所處時期為戰國。袁輝認為,該墓葬的發掘,對研究當地戰國時期文化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依據,同時也為採菱古城遺址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實物資料。

  之相關連結

  採菱城遺址

  《桃源縣誌·疆域志·沿革》載:“古採菱城,在縣東十五里,楚平王築。”採菱城亦稱“黃楚城”,位於桃源縣青林鄉。東臨沅江,北近白洋河,城址選擇在平地稍隆的崗地上。

  1982年文物調查發現,城址呈長方形,坐西朝東,現殘存城牆10段總長1425米。城中央有較高臺地,疑為宮殿遺址。西為墓葬區,先後發掘戰國至西漢古墓一百餘座。

  2013年5月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採菱城遺址晉升為“國保”單位。

  鐵鋪嶺古城址出土漢殤帝年號簡牘

  本報益陽訊 益陽鐵鋪嶺古城址考古現場又有新發現。12月16日,記者從益陽市文物管理處獲悉,繼今年5月發現上萬枚簡牘後,鐵鋪嶺古城址先後出土了多批簡牘,最新出土的兩百多枚簡牘上寫有“延平元年”的字樣。

  據專家介紹,此次發現的簡牘出自15號古井,主要為封簡及書寫簡牘。簡牘上字跡清晰可見,其中數枚簡牘書寫有“延平元年”的字樣。延平為東漢殤帝劉隆的年號,延平元年即公元106年。考古專家由此初步判斷該古井為漢代井,廢棄年代應為東漢中晚期。

  除上述簡牘,古井中還出土了少量瓷片和瓦當。在遺址的西北角,考古人員還發現了護城河的遺蹟。這些發現進一步佐證了該遺址為益陽古縣衙所在地。

湖北著名考古發現
考古發現睡美人紀錄
相關知識
湖南考古發現戰國墓
湖南考古發現
考古發現戰國黃牛肉
考古發現戰國黃牛肉
河南考古發現誰的墓了
河南考古發現古人類
考古發現中國唯一開啟的皇帝古墓
雲南考古發現
考古發現中國
河南考古發現千年女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