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指導學生學語文有哪些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是否正確、直接關係到學習效率的高低。所以老師有必要指導學生學習語文。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指導學生學語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指導學生學語文的方法

  一、關於閱讀文章的指導──“三讀法”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要著重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就一篇文章而言,要理解它,最起碼要經過“初讀、研讀、品讀”三個階段,我稱之為“三讀法”。初讀,著重於掃清文字障礙,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總體瞭解文章的內容。初讀時,可自我設問:文章寫了什麼事?談了什麼觀點?層次思路是怎樣的?在頭腦中對文章的梗概有一個大致的初識。研讀,著重於進入文章裡面,運用圈點評註的方法,對文章的內容及語言進行必要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能夠記住文章的重點、理解難點、剖析疑點。品讀,是對文章的領悟,經驗的積累。熟讀文中精彩生動的語句段落,輸入頭腦進行內化,領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內容,拓寬思路。品讀時可作這樣的回味:文中最精彩的段落和用得最成功的表現手法是什麼?讀完該文有哪些感受、收穫?自己能不能用課外材料補充、仿寫?總之,初讀、研讀、品讀,規範了閱讀的步驟和過程,適應了“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程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儲存知識的指導──“積累法”

  “積學如儲寶”,積累資料就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使之日積月累,變成自己的聚寶盆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積累的認識,指導學生積累的方法,養成積累的習慣。要積累語言,積累詩文,積累可憐相。要多讀好書,開拓視野;要玩味分析,理解記憶。報刊上的奇聞趣事,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準確行動的口頭語言都可納入積累的範疇。同時,想到的點點滴滴也可記入筆記本。一部電影,讀了一篇文章,頭腦中閃出的一孔之見或一個點滴的感觸,都可以把它們積累起來。因為,這些是頭腦中靈感的火花。所以也須迅即收入積累“錦囊袋”。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就能獲得眾多的寫作材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課堂學習也要時時處處運用積累法。對教師指導的知識、方法和課堂上有價值的內容,都可以收集整理記錄下來,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三、求得真知的指導──“質疑法”

  “盡信書,不如無書”,一篇文章,即使是名家名作,也不一定字字珠璣,天衣無縫,文中微瑕也時有所見。再加上由於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而導致原來的廉潔及結論不一定都很正確,這就必須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疑點的能力。知從疑來,疑出真知。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要引導學生圍繞所學課文思考一些問題,在看似明白曉暢的地方發現其耐人尋味的底蘊,於無疑處有疑: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寫?能不能那樣寫?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如:我在教讀《陌上桑》一課時,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對“使君”這個人物作出評價,有的學生認為他先派手下人瞭解羅敷的家世、芳齡,然後親自以商量的口氣作試探性的求愛,一個“謝”字,一句“寧可共載不”,情真意切,委婉含蓄,毫無粗暴威脅和逼近的意思,表現出“使君”是一個具有較高修養的封建官吏。這與老師講的“使君和吏人狼狽為奸,厚顏無恥”,“使君覬覦美色,向羅敷提出無理要求”天壤之別。這位學生大膽的質疑,受到我的高度評價,並向其他學生樹之為榜樣,這樣,就為學生勇於質疑營造了良好氛圍。

  四、增進濃度的指導──“比較法”

  比較是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從不同角度加強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更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通過,往往能溫故知新,廣思博取,理解透徹。如學習《沁園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兩首詩詞時,通過比較、思考,就可看出同是詠雪,因作者心情不同,處境不同,其意境也截然不同。找準比較點,對文章加以鑑別,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是送別詩,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感情表達上,一詩顯得悲鬱陰沉,一詩則顯得樂觀豪邁。課文的比較閱讀,既可用於相同體裁的文章的比較,也可用於不同體裁的文章的比較。這樣的比較閱讀,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閱讀、分析、鑑賞的能力。

  五、學以致用的指導──“以讀促寫法”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延伸閱讀,開設閱讀交流課,海中學生思維。與此同時,我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或寫多姿多彩的札記隨筆;或展開聯想,給所學課文續“尾巴”;或獨闢蹊徑,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獨到見解等。這樣,一方面促使學生認真讀書,一方面能加深學生讀書的體會,培養想象力和判斷力,誘導學生進行創造思維和寫作。不斷引申的,既消化了課文內容,又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閱讀是吸收,寫作人傾吐”,讀和寫一旦溝通聯絡,相得益彰,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使之成為有效的學習方法。

  六、口語交際的指導──“走出去”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交際活動,要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活動展開學習和鍛鍊。因此,教學應緊密與現實生活相聯絡,社會即學校。課堂訓練並不能真正代表生活中的口語交際,口語交際的訓練還要在真正的生活情景中開展起來。多給學生口語交際的實踐機會,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平時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傳授口語交際知識。例如,利用走訪敬老院為孤寡老人獻愛心活動,與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對話,集體過生日活動,當校園廣播員,學校開展講故事、演講比賽,課堂教學中課本劇的表演等等;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也是進行訓練的好機會;在活動課時,可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講故事,從中練習說話;教師還可利用課間,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看到、聽到的新鮮事,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這些“走出去”的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憑自己的能力,去設計活動方案和計劃等,讓他們自己去與別人打交道,在這些實踐活動中,他們將學會“傾聽”、學會“與別人合作”、學會“表達與交流”,從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指導學生學語文的技巧

  一、預習指導

  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課前自己先自學教材,這是聽好課的前提。在這階段,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教材特點大致按如下步驟進行預習:

  第一,瀏覽教材,瞭解框架。

  要達到這一目的,並非一定要對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細讀,只需瀏覽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這樣,學生在幾分鐘內就可將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聯絡舊知,質疑設問。

  知識是一個系統。新舊知識間總是有聯絡的。因而我要求學生在預習新知識的時候,應將相關聯的舊知識進行聯想、回憶。對新知識以及新舊知識的聯絡處,要大膽地質疑,提出問題。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得長進”。對提出的問題,可用鉛筆寫在相關的教材空白處,以便進一步學習

  第三、查閱資料,思考討論。

  發現問題後應積極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前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首先需要老師教給學生利用工具書、網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字典是工具書的一種,是學生學習上不開口的“老師”。查閱工具書能解決預習時遇到的字詞讀音及意義上的問題。網路知識更是豐富多彩通過查閱書籍及網頁瞭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然而,當學生遇到以上兩種方法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該怎麼辦呢?因此老師還要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課前交流討論的方法。此時討論的物件是很廣的,親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學可以、老師也可以……只要確定對方對此也感興趣就行。如討論後仍有疑問就做好記錄,以便上課認真聽教師講解。若是課堂上還未解決這一疑點時,下課及時詢問教師。

  二、課堂學習指導

  課堂是師生交流和共同學習的重要陣地。為了更好的把課堂的時空讓給學生,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利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得到最大的發展,使教學取得最大的效益。我們的教學就要限定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凡是學生能看懂、能學會的,鼓勵學生去看、去學,絕不多講;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出結論的,就激勵學生自己探索,絕不多操心;凡是學生自己能做到的,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絕不代勞;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就引導學生說,絕不多講。

  三、複習指導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說過:“溫故而知新”,足見覆習的重要.指導學生掌握複習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樣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我在教學中總結出了幾種基本的複習方法的指導方法:

  1.過度法——言傳身教。過度法是在基本學會一種知識或初步掌握一種技能後,不滿足於勉強記住或剛剛學會的程度,要再多複習、練習幾遍,達到進一步牢固掌握。這種“再多複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就是過度複習,或叫過度學習。心理學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學內容,任何學習都要過度學習。但過度學習要注意“量”,就是時間和次數要適當,不是過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們教學十個生字,經過認讀、書寫、記憶,有五遍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了,這叫適度,心理學家認為,過度複習不要漫無限制,而要適可而止。太少了達不到鞏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費時間和精力。如背誦一首詩歌,誦讀第五遍剛好能背誦下來的話,再加兩、三遍就行了;一個生字,抄寫三遍剛好能記憶下來的話,多寫一兩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導點撥。分散法主要運用於不斷學習新知識時對舊知識的回顧溫習。關鍵是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進行分散複習:一是複習的內容不算太多時,可採用平均分散的方法。二是先多後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階段複習中,需要在七天內複習五次的話,可在第一天覆習兩次,第二天覆習一次,第四天再複習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後一次複習。

  3.歸類法——生尋規律。比如,字的歸類:①易讀錯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寫錯的字;④易用錯的字;……。練習分段時,每閱讀一篇課文,先回想老師是怎麼分段的,根據是什麼,然後把類似的歸在一起,從中可找出三種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時間變化順序分段,如《將相和》、《我的戰友邱少雲》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型別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蟬》、《動物的遊戲》等;三是按照空間位置或環境的變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這樣對學過的知識重新組合,排隊串線,便於重點突破,掌握規律性的東西,防止機械重複,死記硬背。

  4.嘗試回憶法——激勵嘗試。嘗試回憶,即把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回憶一遍。教師應在課末、單元末,有意識引領學生回憶新近內容。。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推進,小學教學的任務也在發生變化,不僅要教會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今後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為實現教學功能的轉軌,我們必須在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一、要培養勤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學習的柺杖,是無聲的老師。學生如能主動藉助工具書就能自行解決許多學習上的疑難,提高語文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生最重要的工具書是字典。即使是對於五年紀的學生而言,查字典的練習也是學生認識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我們班孩子們的書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問題時,也不願拿出來查詢,以便解決問題。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於老師、同學,在家求助於家長,他們一般情況下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實際上求助別人遠不如求助字典更印象深刻。所以,我的建議是:我們班的學生在課文預習時至少查五個生字詞;在課堂上儘量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重在義項選擇;在課外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字詞務必翻閱字典,逐漸培養孩子們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二、要培養勤於背誦的習慣

  背誦是大量積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古人很重視背誦,所以古人對於文字的錘鍊和掌握遠遠高於我們現代人,古代優美絕倫的詩詞歌賦正體現了這一點。現代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小學階段是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不可錯過,背誦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範學生的語言,對學生今後的人生道路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我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今後,我將適時舉行古詩詞朗誦比賽,檢查學生背誦水平。學生要主動背誦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佳句名篇,家長對此也應當支援和鼓勵,強化孩子的背誦水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要培養勤於實踐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使用才能練習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因此,學好語文必須多聽、多讀、多說、多寫,養成勤於實踐的習慣。就以學生習作為例,每一名學生都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實踐證明:寫日記是積累作文素材,促使學生留心觀察的有效方法;是練習作文基本功的最佳方式。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學校、家庭教育相結合,家長們要認真檢查孩子的日記,給予提示和鼓勵,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1.學好語文的十個方法

2.語文有哪些學習方法與技巧

3.語文有哪些學習方法

4.如何正確運用語文書學好語文

5.各類語文學習方法

初中怎樣整理筆記
我兒子學習不好應該怎麼辦
相關知識
怎樣指導學生學語文有哪些方法
一年級學生學語文有哪些方法
怎麼輔導孩子做作業有哪些方法
怎樣治療急性胃腸炎有哪些方法
孩子怎樣學英語快有哪些方法
學霸是怎樣學英語的有哪些方法
小學生怎樣學英文有哪些方法
怎麼快速學好唱粵語歌有哪些方法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
怎樣讓天秤座男生愛上你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