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預習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的過程。下面小編分享了方法,供你參考

  方法

  ㈠家長們在教育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之前,一定要讓他了解預習的目的,以及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讓孩子找到功課中存在的重點、難點,或是存在的問題,預習不要求深,只要孩子能夠發現問題,第二天能夠帶著問題去聽課,預習的目的就達到了。

  ㈡教孩子合理安排預習的內容和時間。不用門門功課都預習,只把你平時認為很難的科目預習好了就行了。其實,預習是有所選擇的。首先,孩子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其次,預習的質量也很難保證。

  ㈢讓孩子採用合理的預習方法。預習的方法有很多,但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最適用的是閱讀法

  小學生預習方法

  查。剛開始讀一篇新文章,學生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詞。這時,老師應提醒學生運用工具書、聯絡上下文把難解的詞義弄清楚,旁批在文中。我不主張家長們圖方便給孩子買各種“字詞句”、“教材全解”,有一本字典就足夠了。碰到一些歷史名詞、科學術語,有條件的同學就上網查詢,沒條件的同學可以請教老師或留在那裡。

  如《燕子》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藍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五線譜”到底是什麼樣子?為什麼這樣比喻?這就可以指導學生去翻閱音樂書籍或上網查詢,形象感受它的樣子,這樣既理解了生詞,也領悟了比喻的好處。又如《長城》一文中,可以引導學生網上查詢長城在建築史上的成就,也可以查詢孟姜女的傳說故事。再如《搭石》一文中,“一行人走搭石…”中的“行”是多音字,在文中該讀什麼音?他們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來確定,這樣既讓他們熟悉了課文,又培養了他們分析判斷的能力,理解能力得到了培養。

  批。勾畫關鍵詞,重點句段,旁批自己的一知半解。比如在預習《蟋蟀的住宅》一課,文中“它的出名不光由於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學生勾畫後,有的寫上理解有的提出了疑問。另外,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描寫,感興趣的段落都可以選用自己喜愛的符號勾畫並加批註。古人講“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邊讀邊批,並且鼓勵學生:批得越多越細,表明你們動腦越多,學得越深透。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探索能力會逐漸提高。

  問。小學孩子幾乎都認為,課前把課文讀熟,上課認真聽課就已經很好了,因此沒有意識去自查自找自問。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引導他們把疑難問題在書上標識出來,看誰提的問題最多。最初孩子們就問一些“這個字怎麼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等一些粗淺問題,老師要引導他們從句子的含義、所用的方法、在文中的作用等方面去發現問題,他們就會開動腦筋找出疑點

  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重要性

  一、課前預習有利於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前預習,一般是在講授新課的前一天進行,也就是說,學完了今天的新知識後就要預習明天所學內容。但是,有的孩子提前一單元進行了預習,甚至少數孩子已經把全冊教材都閱讀了,不少孩子對新知識的“探索”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二、課前預習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自學能力。

  課前,在老師預習方法的指導下,讓孩子先有目的地學習一下要學的內容,通過一定的、恰當的方法來理解和分析新知識,並找出自己所認為的知識的銜接點、重點、難點、疑點,然後,讓孩子通過查閱資料、自制教具、社會實踐、互相研討交流等手段解疑答問,從中來理解知識、弄清算理。仍有解決不了的,帶到課堂上,老師有針對性、有重點的對孩子進行輔導,解疑答惑。這樣,教師也不必面面俱到地傳授內容,節省了“講”的時間,增加了“練”的時間,取得精講多練的效果;孩子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而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來被動地接受知識,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不但能對所學知識當堂消化,而且能使學有餘力的孩子個體得到發揮、發展。

  三、預習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質疑能力。

  實踐證明,帶著問題來學習的孩子,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一定集中,收穫也比別人大,這就是成功學習的奧妙之一。

  四、課前預習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通過預習,能使孩子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瞭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在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嘗試地做習題,對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識進行探究、思考。

大學高數怎麼預習
高中怎樣高效預習
相關知識
培養小學生預習習慣
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
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
父母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家長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