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人教版期末複習提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想了解更多?不妨一起來看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語文期末複習提綱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語文期末複習提綱

  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1.《春》 朱自清

  一、作者介紹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後改名自清,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後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震動詩壇。他的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代表作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有《背影》《歐遊雜記》《你我》,文藝論著有《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背影》《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

  二、詞語解釋

  ①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

  ②朗潤:明朗潤澤

  ③趕趟兒:原意指趕得上,這裡的意思是各種果樹爭先恐後地開花

  ④醞釀:原意是造酒,這裡是說各種氣息混合在空氣裡,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⑤婉轉: 形容聲音抑揚動聽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⑦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處南宋 的 志南和尚《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三、中心思想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五幅主要圖畫,讚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2.《濟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簡介

  老舍,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北京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等,收在《老舍文集》裡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實寫照。

  二、詞語解釋

  ①響晴:***天空***晴朗無雲

  ②溫晴:溫暖晴朗

  ③著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來源

  ④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氣:清秀。這裡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這裡指水清澈見底

  ⑦貯蓄:存放,儲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在這篇寫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濟南地處北國而冬季氣候"溫晴"的特點,描繪了濟南的陽光、小雪、山山水水,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摯愛深情。

  3.雨的四季劉湛秋

  有一支沒有音符的樂曲,一點一滴,奏出歡快合諧而又美麗的旋律,只有細心傾聽的人,才瞭解它的深意。這就是雨,它似歌、如詩、像畫,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涼,冬雨冷靜,各式各樣的雨滋潤著萬物也浸潤著人的心靈。被譽為中國抒情詩之王的當代詩人劉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這樣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劉湛秋 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當代詩人、作家、翻譯家、評論家。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之王”。

  二、思考:

  1.文章為什麼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韻律美

  ***2***文章寫的不單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單純強調 “雨” ,顯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滿靈動,賦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滿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麼特點?

  春雨: 柔情而生機

  夏雨: 熱烈而粗獷

  秋雨: 端莊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靜

  3.結合全文,談談作者愛戀雨的理由是什麼?

  雨給作者的生命帶來活力,給感情帶來滋潤,給思想帶來流動,使靈魂得到淨化。

  4.四季的雨有什麼特點,給整個大地帶來了什麼變化?

  5.分析文章的語言特徵

  樹“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效果 ?

  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木剛剛從寒冬中甦醒過來,樹幹泛出黃青、嫩葉萌發的那種鮮活的生機。

  6.“春雨圖” 這段文字是如何寫春雨的?是直接描寫還是間接描寫?

  是間接描寫。這段文字實際上寫的是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確切的說,這應該是一幅“春雨初霽”圖,因為它展現的是雨過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筆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給世界帶來的變化上。

  7.作者說:“只有這一場雨,才完全驅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變了姿容。”那麼在春雨到來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麼樣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顏色是昏黃的,空氣是乾燥的,整個世界是寂靜的,然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來了,一切都變了。

  8.春雨圖中作者都描繪了哪些具體的景物?

  樹、水珠子、水霧、小草、空氣等

  9.作為一篇優美的散文,本文在寫景上有許多亮點,你認為春雨圖中有哪些亮點?

  ① 樹:“樹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別明亮的”去掉,是否影響表達效果?——影響。

  “特別明亮的”生動形象地寫出樹木剛剛從寒冬中甦醒過來,樹幹泛出黃青、嫩葉萌發時的那種鮮活的生機。

  ②花:把花苞滴下來的水珠子與少女的眼淚作比,說它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使本來平淡無奇的自然現象擁有了人的神態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嬌媚,那麼那朵花呢?那個春雨浸潤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豔動人吧!

  ③水霧:或濃或淡的水霧對映著雨後的陽光,更對映著雨後的美麗世界。

  ④小草:誰聽過春草復甦、萌發、成長的聲音?作者聽到了。這沙沙聲是真正熱愛大自然、珍視生命、細心於生活的人用心靈聽到的,這美麗的文字是作者用細膩的心寫出來的。

  ⑤空氣:空氣本是無色無味的,平常到甚至讓人忽視。可是在作者筆下空氣卻在春雨過後透出果子一樣的芳甜,這正好可以和我們學過的一個句子互相詮釋“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結

  劉湛秋的散文有一種田園美,他的文字自然、親切、優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聲,他都能輕鬆道來,吸引著你跟著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摘錄的句子是: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化妝了,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

  表達作用是:寫出了春雨的美麗與嫵媚“ 飄然蒞臨人間”寫出了春雨降臨的動態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冬雨的喜愛之情。

  4.《古代詩歌四首》

  詩歌的分類,

  1、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唐以前的詩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辭、樂府詩等;② 近體詩***唐以後的詩歌***包括律詩***五言侓詩、七言律詩***和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其中,律詩從上往下又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2、詩歌按表達方式分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

  3、詩歌按內容分***題材*** :敘事詩 、寫景詩 、友情送別詩 、愛國懷鄉詩、詠物詩 、詠史懷古詩 、邊塞征戰詩 、山水田園詩等 。

  一、《觀滄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精於兵法,著有《孫子略解》等軍事著作。其詩以慷慨悲壯、巨集偉壯觀著稱。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龜雖壽》《觀滄海》等詩篇。

  2、《觀滄海》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屬於實寫,描寫了海水和山島的景象,由遠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屬於想象的虛寫,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這首寫景抒情詩,作者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展現了開闊的胸懷,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

  必須掌握的內容: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極力渲染大海蒼茫雄渾的氣勢。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兩句表現草木欣欣向榮,生機無限。

  3、“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秋風蕭瑟,波浪滔天的雄偉壯觀的情景。

  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四句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四句是互文見義,作者以奇特而豐富的想象創造了一種巨集大的意境,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日月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的寬廣胸懷和豪邁氣魄。這為千古名句。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 作者: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

  選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

  2、背景

  天寶年間,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作者聞訊,寫了這首詩寄給他,表示慰問。

  3、詞義:

  左遷:降職。楊花:柳絮。 子規:杜鵑鳥。

  五溪:五條溪水名。

  4、譯文

  暮春時節,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條溪水;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題:

  表達了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遭遇的感傷情緒。

  6、賞析要點: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古人論詩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李白詩中可為例的一句是:楊花落儘子規啼。

  ▲詩中寫“楊花”“子規”的作用是什麼?

  ***▲李白的這首七言絕句在前兩句的寫景中有什麼特色?***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

  “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

  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節的一種哀傷、惆悵氣氛,表達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7、藝術手法:

  *融情於景,借景抒情:

  表達了對朋友的真切關懷,也展示了詩人飄逸豪放的性格。

  *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憑藉想象讓自己的心獨立於身體之外,或隨狂風,或隨明月,飛向遠方,於浪漫的想象中表達了悠遠深邃的感情。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人。

  2、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客路”點明自已是客遊在外,規定了全詩的情調氛圍,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綠水中向前行。

  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水上漲,江面頓時開闊,江水似乎與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風順江吹來,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掛著。作者通過“風正一帆懸”的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大景表現了出來。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表現的是江上行舟,即將天亮的情景。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於歲暮月殘,連夜行舟的。既寫景又點出時令。這兩句可以說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羆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不言思鄉之情,而思鄉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歸,自然想到鴻雁傳書的典故,便想讓大雁把他這遊子的音訊帶給洛陽家鄉。“鄉書”、“歸雁”與首聯的“客路”、“行舟”,遙相呼應,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使全篇籠罩著一層清淡的鄉思愁情。

  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壯麗畫面,寫出了詩人客遊他鄉的羈旅漂泊之情,並流露出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懷。

  必須掌握的內容: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在描繪長江景色。

  2、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蘊含新事物孕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表達作者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名句——詩苑奇葩,豔麗千秋。***

  3、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見雁思親,表現了淡淡的思鄉愁緒。

  4、這首詩的首聯、頷聯、頸聯都是對偶句。

  5、你還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現鄉愁的詩句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6、站在江邊微風輕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靜,一葉白帆悠然地飄蕩在江面上,恰似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美景。

  四、《天淨沙·秋思》

  1、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後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於是在一次羈旅途中,寫下了《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2、題目解說:“天淨沙”,曲牌名。“秋思”,是題目,意為秋天裡的思念。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內容。

  3、前兩句是寫景,末二句為抒情。“斷腸人在天涯”是這首小令的主軸,貫穿著整首曲的情思:昏鴉還知道投樹棲息,小橋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騎著瘦馬的遊子卻只能在西風古道上奔波。“夕陽”如血,可以想見它照在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同古道瘦馬上會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遲暮蒼涼之氣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與夕陽配合,正應了“日暮途窮”的成語,加重了悲悽衰殘的色彩,說盡了千古羈旅人沉重的腳步與無限的愁悶。

  4、此曲描繪了秋天黃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跡天涯的遊子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1、主旨句是:

  必須掌握的內容:

  1~3句:用九個景物構成一幅水墨畫,極力渲染悲涼氣氛,表現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人的惆悵之情。

  4~5句:用了誇張。表達遊子漂泊在外思鄉的悲情,點明瞭文章的主旨。

  語文期末複習總攻略

  01明確單元複習內容

  就一個單元來說,需要複習的內容很多,我們不能面面俱到,要把它們進行分類,有所側重。一個單元需要複習的內容大體可分為生字詞、課文內容、語文園地三個方面。就這三個方面而言我們可以做如下的分類:

  1、積累方面的:包括單元中出現的生字新詞、要求背誦的課文及語文園地中的讀讀寫寫、讀讀記記、日積月累等;

  2、閱讀方面的:包括課文內容、課文的中心、重點課文的重點段、重點課文文後的重點題目等;

  3、有關習作方面的:主要包括口語交際和習作。縱觀這三方面的複習內容,其重點在於第二方面,這也是我們老師在上覆習課的重點部分。那麼這方面的複習內容如何確定?我們要結合單元重點來進行。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側重點,這個側重點就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材每單元前的課文導讀就給出了單元重點,我們在複習的過程中要以這個單元重點為主線來貫穿整個單元的課文複習,把每篇課文的內容、中心、重點段、文後的重點題目有機的結合起來,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感知。

  02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我們確立複習內容之後,就要考慮方法的問題了。

  1、積累方面主要採用讀、背、默的方法。

  這裡的“讀”可採用齊讀、自由讀、默讀、同桌之間合作讀、邊讀邊思、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

  這裡的“背”主要採用師生合作、學生之間合作等方式,要充分利用小組長。也可以和默寫相結合。

  這裡的“默”指默寫,默寫時教師要結合實際來進行,就默寫的內容而言可以有字詞、讀讀寫寫、讀讀記記、日積月累、要求背誦的較短的課文等;另外,默寫的形式也要注意,可採取全默、分層次默寫***如生字的默寫,可採用多次,一次過關幾人,要特別關注差生***、學生之間互相默寫等方式。默寫之後的批改,老師也要採取不同的方式來進行。

  2、閱讀方面主要以講、練的方法為主。

  閱讀方面的複習首先要求教師梳理好本單元的內容,安排好授課順序,做到心中有數;要採取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知識點,如文章中心的掌握可以採取不同形式的提問、填空、學生合作、競賽等方式方法。另外,複習課不要出現教師一言堂的情況,要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訓練要突出重點,要結合單元卷子,結合教材等.

  3、口語交際和習作方面建議採取歸類複習。以強化和指導為主,不要進行過多的寫的練習。

  03合理安排時間

  就上述三方面的內容我們如何安排時間呢?個人認為,積累方面放在早讀及家庭作業中進行,譬如今天要複習第一單元的內容,那麼前一天要佈置本單元的生字、新詞及語文園地中要求默寫或背誦的內容為作業,第二天抽時間檢查,早讀時間也要讀背這些內容。閱讀方面的知識的理解,重點放在上語文課時進行。習作及口語交際採用歸類複習的方式,利用語文課時間進行。

  小學語文期末考試複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1、明確複習課的目的。複習課是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地整理所學過的知識,使遺忘的內容得以重視,薄弱的環節得以鞏固,涵蓋著全部教學內容。

  2、複習課過程要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愛、進步與成功,會讓他們更有複習的動力。卡耐基說過:“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美和鼓勵。”

  3、複習課要內容新穎,形式多樣。拓寬學生參與的渠道,調動學生複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複習的興趣。

  4、複習課的主動權要交給學生。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要更深沉。

  二、複習目標:

  基礎知識版塊

  1、生字詞:掌握本冊要求學生學會的150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正確書寫。

  2、詞語:理解常用的詞語並學習運用,主動積累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和成語,正確認讀,正確書寫,大致瞭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詞語並學習運用。

  3、多音字:結合課文的朗讀,讀準多音字。對課文中帶【】的多音字,要重點複習。

  4、句子:語句通順,表達清楚。根據要求寫句子。

  5、讀讀背背:能背誦要求背誦的課文、段落、古詩詞。熟記積累運用中要求讀背的詞語、名言警句、諺語,歇後語、古詩詞。

  閱讀版塊:

  1、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2、能讀懂程度適合的文章。

  3、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揣摩詞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表達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6、能聯絡上下文,生活實際,背景資料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7、能結合閱讀資料,聯絡生活實際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8、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間隔號的不同用法。

  9、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習作版塊:

  1、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2、能按一定的順序寫,根據表達需要分段敘述。

  3、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4、書寫規範,

  5、養成想清楚再寫和寫後認真修改的習慣。

  三、複習措施:

  新理念:即減少頭緒,加強綜合,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著力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

  新內容:即依據大修訂教科書,並適當想課外拓展,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為經,以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實踐為緯,組織複習內容。

  新教法:即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出發,從課文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複習,多讀書,多積累,精做題,做好題,舉一反三,掌握規律。

  四、複習方法:

  分為:聽寫訓練、基礎知識、積累運用、閱讀、寫作等五個部分。

  1、聽寫訓練、基礎知識穿插在每節課中進行復習。

  2、積累運用總結出題型重在平時的練習。

  3、閱讀部分的分類方法很多,可以從文章內容來分,也可以從文章的表達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類也很多,可以從寫人、記事、寫景和應用來分,也可以從命題的形式來。

  宣告: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影響到利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三年級冀教版下冊數學複習題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時特訓散步答案
相關知識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人教版期末複習提綱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複習方法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強化訓練試題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蘇教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試題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講練複習題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考試卷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