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經驗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整個人類的生活與山有著密切的關,登山也就由此而不斷得到了發展。那麼登山有哪些經驗技巧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做好運動

  如果將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那麼,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儘量放鬆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鬆許多。

  二、增加彈跳

  向上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不僅省力,還會使人顯得精神,充滿活力。

  三、別總看高

  登山時不要總往高處看,尤其是登山之初,因為你的雙腿還沒有習慣攀登動作,往上看往往使人產生一種疲憊感。一般說,向上攀登時,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

  四、移注意力

  登山時千萬不要總是想著山有多高,爬上去還需多少時間之類的事情。不慌不忙,走走停停才能體會到爬山的樂趣,不會錯過美麗的風景。在疲憊時,可以多觀賞一下週圍的景色,也可唱唱歌,轉移注意力,倦意會有所消減。

  五、下山放鬆

  下山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衝得太快,這樣很容易受傷。同時,注意放鬆膝蓋部位的肌肉,繃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產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六、山間危險

  在攀登高峰時所遇到的各種惡劣自然現象中,凡屬可能突然對人身安全產生危害的,都被稱為山間危險。其特點是破壞力大,發生突然,一旦遭遇,措手不及,甚至危及生命。為防止山間危險造成危害,必須掌握、識別有關山間危險的形成原因、變化規律及其顯示特徵。

  雪崩山坡上不斷堆積起來的積雪,因失去平衡而發生滑落和坍塌,稱為雪崩。雪崩分為溼雪崩***塊雪崩***和幹雪崩***粉雪崩***。溼雪崩的積雪,因堆積時間較長,雪層經一再融化和凍結而形成硬殼,坍落時碎成塊狀。幹雪崩的積雪雪層鬆散,坍落時呈粉狀。雪崩可能把人擊斃或掩埋窒息,或裹挾衝下裂縫或山谷。溼雪崩比干雪崩危害更大。

  容易發生雪崩的地區,稱雪崩區。雪崩發生時,積雪沿著一條被稱為雪崩槽的通道滑落,留有明顯痕跡;同時在雪崩槽下部出現雪崩堆積物。雪崩發生的時間,一般是在大雪後的2~3日內,一天中又多出現於上午10時至下午 2時的最高氣溫時間。因此在具體路段的選擇上,要儘量避開雪崩區。如非經過雪崩區不可,則要做好充分準備。

  通過的時間要躲開多發期。因通過者不便觀察,可在有利地形上輪流設定瞭望哨,以便及時報警。通過時要用鮮豔色彩的主繩結組,並攜帶雪崩尋人探條。每人繫上雪崩飄帶,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組間距離拉長,後面的人踏準開路者的足跡***防止切斷雪層而觸發雪崩***,輕聲快速通過,遭遇雪崩時,不要驚慌失措,首先儘快甩脫揹包,將冰鎬插入坡面並盡力握牢,以求身體不被裹挾滾墜。如果控制失效而被裹走,在滑動時應盡力用雙手向上扒動,以使身軀浮在衝擊物上邊。一俟停止滾動,未被埋沒的人要儘快以主繩和雪崩飄帶為線索,用雪崩探條尋找和搶救被埋沒者。被雪埋沒的人要在嘴的附近造成空隙,以延緩窒息時間。

  冰崩在懸冰川末端及其兩側、冰塔、冰崖等地形上,由於重力、風力、消融和冰川流動等原因而引起的冰體崩落、坍塌的現象,稱為冰崩。冰崩多發生於高溫季節和每天的高溫時間裡。冰崩區的顯示及其識別,冰崩的預防和救護,均與雪崩類似。

  滾石經風化破碎的石塊,在重力、風力等作用下,從山上滾落下來,稱為滾石。這種危險,在沒有植被覆蓋的高山上,尤易發生。發生過滾石的地區稱為滾石區。滾石區的顯示特徵也是在其下部有大量堆積物,堆積物上部一般也有滾石通過的痕跡。根據下部堆積石塊的狀況可辨別滾石發生時間的遠近,堆積石塊的表面,經風化已比較渾圓或長有低等植物,說明該處已有較長時間沒有發生滾石,是比較穩定而安全的老滾石區。

  若堆積物稜角銳利,表面新鮮,則為比較危險的新滾石區。滾石也是多發生於高溫季節和每天的高溫時間內。通過滾石區的預防措施,與雪崩、冰崩類似。一旦遭遇滾石,切忌驚慌亂跑,應沉著鎮靜,面向上方,注視滾石的動向,俟滾石靠近時再迅速躲閃,或利用附近可以遮身的基岩、陡坎、巨大石塊等地形地物,躲避滾石襲擊。如系體積很小、散碎性的滾石,也可將揹包舉到頭上防護。

  暗冰裂縫冰川或冰坡上的冰體是依附於高低不平的地表之上的可塑性固體,由於本身運動以及重力、壓力等作用,很容易形成各種裂縫。裂縫的深淺與冰層厚度有關,一般都在幾十米,深者可達100米以上。有的裂縫已經顯露,稱為明裂縫。有的暫被浮雪覆蓋,稱為暗裂縫。暗裂縫對人威脅更大。在明裂縫較多的地形上,也會有較多的暗裂縫,行動中要提高警惕,注意識別。一是暗裂縫的表面覆蓋,往往微呈條片狀凹陷;再就是前進隊伍的兩側附近,如分佈有橫向的明裂縫,則要注意腳下很可能有暗裂縫。

  通過裂縫區時,必須結組行進,並由有經驗的運動員在前面開路。開路者要根據暗裂縫的顯示特點進行識別,把暗裂縫上的覆蓋物去掉,使其顯露成明裂縫,或另設其他標誌。然後決定或跨越,或繞行,或葡匐行進,或採取架設金屬梯等措施通過。一旦有人陷入暗裂縫,陷入者應儘量甩掉揹包和擺脫繩索的纏繞;同結組的其他人要採用行進中保護的方法,迅速保護和搶救。

  泥石流在一些自然力作用下,高山湖或冰川湖的湖岸塌方或湖底瀉漏,湖水裹挾大量泥沙和石塊呈泥漿狀流瀉下來,稱為泥石流。泥石流的堆積物常呈壠崗狀順河谷延伸,其中的石塊常被泥土包裹。這是識別可能發生泥石流的主要標誌。泥石流作為登山運動中的山間危險並不常見,但其破壞力很大,不容忽視。泥石流的來勢,不象雪崩、冰崩那樣迅猛,故一般在行動過程中遭遇時不難躲避。應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把宿營位置選在泥石流的通道上。

  暴風雪在登山運動中,對突然襲來的狂風並挾帶吹雪或降雪的天氣現象稱為暴風雪。暴風雪給行軍和宿營造成很大的困難,以至很容易發生凍傷、滑墜、被掩埋等危險。行進時遇到暴風雪,要迅速在附近選擇一理想位置躲避。宿營時要格外注意加固帳篷。不管白天黑夜,只要風雪不停,帳篷內就要設專人值班,及時清除帳篷上及周圍的積雪,防止被雪掩埋。

 

  

登山有哪些好處
登山迷路怎麼辦
相關知識
登山經驗技巧
小學生學習方法與經驗技巧
北方在立夏時節釣魚有什麼經驗技巧
購買汽車保險省錢的經驗技巧介紹
戶外登山的小技巧
溝通中的經驗技巧
擺地攤經驗技巧
炒股經驗技巧
學習日語的經驗技巧有哪些
挑選登山鞋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