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鬥中的膽量要素和心理素質訓練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格鬥的代名詞即散手、散打、搏擊或技擊。真正的格鬥則有別於擂臺上的比賽。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格鬥中的膽量要素和心理素質。

  

  對於擂臺比賽而言,由於受禁打部位的限制,則很少出現生命之虞。只要你技術全面,經驗豐富,而且又有足夠的耐力,就有獲勝的可能。在實際格鬥中,除了要具有以上的條件外,更主要的是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質和膽識。有的人練了多年的拳,在與拳友較技時,總能獲勝,但真正遇到需要自衛或者應該出手的時刻,就不知所措。這就是心理素質和膽量的問題。

  任何形式的技擊方式,要想獲勝,必須要首先消除膽怯心理,以飽滿的精神,十足的信心,面對一切對手,只有這樣,才能使功力與技術得以有效的發揮,尤其是對於某種特殊的斷手形式。如為了人民利益、為了國家的財產與安全、為了協助人民警察捉拿罪犯而挺身而出時,更要視死如歸,義無反顧,不能存有絲毫的怯意。

  有的人與他人技藝交流時也會膽怯,其原因無非還是怕字當頭。比如,與熟悉的拳友交流時,既怕贏不了對方而丟面子,又怕出手重了傷和氣;在與不熟悉的人比試時,又怕不瞭解對方,不知從何下手,不知出拳應該是輕是重。要知道,習武之人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不要把勝負看得過重,比武如同打仗,沒有常勝將軍。有人說他從未遇過對手,那是因為他沒有遇上真正的對手。既然是武藝交流,雙方要以武德為重,一般不會出現拼命現象,不論誰勝誰負均在常理之中,面對偶爾出現的小傷痛,也不能耿耿於懷。當然,對於個別以交流之名蓄意滋事者,給其一些教訓,讓其吃些苦頭也未免不可。

  為了自衛,為了正義。當面對歹人時,必須要無所畏懼。此時,不能怕打不過對方而吃虧。更不要為賠償藥費而有所顧慮。你還未與人動手,怎知打得過或打不過?退一步說,即使把歹人打傷,假如需要負擔一定的醫療費用,總比自己躺在醫院病床上讓歹人為我負擔醫藥費好,錢損失了可以再掙回來,若身上留有永久性的傷疤則一輩子也不會消失。當然,在正當防衛時,也要注意避免防衛過當,若對方被擊傷,已無還手能力時,就不應把他置於死地而後快,法律會公正地制裁他。

  一個人的勇敢與膽怯,則完全體現在心理素質方面。心理素質的優劣可直接影響著身體、技術和戰術的發揮。欲使自己在斷手中獲勝,必須要具有以下三個基本心理條件。

  首先,要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它對人的心理活動和強度起重要作用。這種精神力量能使人保持頭腦清醒,身體靈活,肌肉放鬆,情緒穩定。反之,若缺乏精神力量作支柱,動作會明顯遲緩,肌肉緊張,情緒不穩。

  其次,要具備良好的動機因素。習拳者的動機會直接影響著其行為的數量、質量和方向。低強度的動機水平。機體活動效率較低,中等強度的動機效率較高,而高強度的動機反而使效率下降。這種動機的出現有時是瞬間的,遭到人身攻擊,或偶遇路見不平時的動機,就是如何保護自我,如何保護弱者。有時,動機會有一個時間段,比如,與拳友約定何日比武,在正式交流之前,我們的動機就是要爭取打敗對方。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動機必須是純化的,不能有任何不良目的。若動機不純,不論其強度如何,都會脫離武術宗旨,必然會走向邪惡。所以,只有那些正義的動機才能激勵自我鬥志,才是習武者所提倡的。

  最後,要克服過度緊張。格鬥中,適度的緊張情緒可以調動肢體的機能,但過度的緊張則會不利於技術的發揮。產生緊張過程的原因稱為緊張源。緊張源,指來自內部和外部的緊張條件,比如,在異地遇到技擊挑戰,可能會因人生地不熟造成緊張,即為外部緊張源:贏起輸不起,懷疑自己,害怕對手,則為內部緊張源。

  緊張狀態反應,包括生理反應、行為反應和認識反應。如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即為生理反應;肌肉發硬、運動能力下降等則為肢體行為反應;注意力分散或過度集中,消極思維控制感受則為認知反應。

  當產生過度緊張情緒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認識這利,緊張的危害性。首先要知道,遇到了必須出手的場合,只能靠智慧靠實力戰勝對手,任何擔心與疑慮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此時,可有意識地放鬆一下身體,也可稍做一下深呼吸,使身體保持較佳的應戰狀態。

  如何才能具備一定的膽量要素和心理素質呢?筆者曾請教於武學名家李照山先生。李先生從大成拳的角度對此進行了較為詳盡的介紹。筆者確實受益匪淺。筆者現將這些方法介紹給大家,但願能有助於更多的技擊愛好者。
 

  一:精神假借的訓練

  所謂精神假借就是訓練精神力量的過程。先選擇某一站勢樁功,如虎抱頭樁、抓球樁、高階矛盾樁等***這些屬於大成拳的樁法***。站樁時,周身放鬆,在此前提下需做到:

  1、意感三尺以外,七尺以內有勁敵當前,與敵較量,無所畏懼,若入無人之境。

  2、假定虎豹當前,蓄勢對搏,力爭生存之情景,須以大無畏之精神而應付之。

  3、假定在對搏過程中,進行某種單操手或連環技法的想像,使大腦皮層中留下技術“痕跡”,以便動作趨於自動化。比如,設想敵用右拳向我擊來,我立即以左臂迎掛,以右臂砸敵面部,如此反覆假借,可使頭腦中的想像變成斷手巾的活力。

  4、可在站樁的過程中,觀看有關武術打鬥場面的光碟,也可觀看搏擊擂臺賽或散打比賽的光碟。在我身心放鬆的情況下,假設自己處於打鬥或參賽的一方,好似自己進入搏擊之狀態,讓大腦進行各種模擬性的攻防技擊動作。

  5、當站樁進入較為寧靜狀態後,耳邊好似響起老師的諄諄教導。內容為:習武之人要有勇敢精神,不被困難所嚇倒,要蔑視一切敵手;也可設想自己要以武林前輩為榜樣,如何去學習他們不屈不撓的高貴品質。如此訓練可培養自己的堅定意志和信心。

  二:眼神的訓練

  眼睛為心靈之窗,若能訓練出炯炯有神的目光,或非常狀態的威殺之光,則必然會增加技擊的膽量。例如,當一罪犯與人民警察相視時,常會被人民警察的正義之目光所震懾。又例如,大成拳有目擊之說,即當一個低水準的拳手遇到高水平拳手時,常會因高手的日光而心悚。

  先選一樁式,再選擇一目標,如遠處一棵大樹,一座高山等,我以雙目微微凝視之。開始時,不要追求太長時間,當兩眼不適時,可微閉雙目休息一下,爾後再練習,以至能較長時間的盯住目標而不疲倦。

  過一段時間後,可把凝視的目標變為一不太強的燈光,在凝視過程中,雙目要有吸收燈光所發光子能量之意,久之,好似我之目光與燈光融為一束之光。

  清晨,太陽將要升出地平線時,如同一個大紅球,我們也可對此做凝視訓練,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太陽離開地平面且變為白光時,則為強度之光,此時不可再進行練習,以免損傷雙眼。即使凝視的是大紅球,也必須有相當基礎才行,而且訓練的間隔儘量縮短,稍加凝視,則可微閉一下雙眼,由於太陽處於大紅球的時間較短,所以每次訓練也不會有太長時間,按照類似方法,也可在傍晚,對快要落入地平線的大紅球太陽做凝視練習。

  三:開闊地帶的發聲訓練

  在開闊地帶或高山之上,取一技擊樁,當樁功深厚時,可很快出現呼吸減慢的現象,繼之,便可進入逆式呼吸的狀態,即吸氣時下腹凹陷,上腹充實隆起,呼氣時下腹充實隆起,上腹隆起消失。此時,自身的內勁可能達到最佳的充盈與鼓盪,在呼氣的同時可選擇某個字音進行試聲,如選擇“啊”,“依”等。如此訓練,即可補試力不足,又可啟用身體機能,在此狀態下以內勁的動力進行發聲訓練。但不論試聲還是發聲,都必須要將自己的“內勁”或“內氣”化為動力,所試所發之聲要隨內勁的溢位而發,其聲要在曠野迴盪,使聞者有畏懼之感。

  四:適當的靜功訓練

  靜功對生理方面的影響是:可使植物神經系統機能得以調節,全身骨骼肌緊張度下降,呼吸頻率減慢,血壓下降,頭腦清晰。心情愉快,全身充滿活力等。

  訓練靜功時,可選擇站式或坐式,但無論姿勢如何,均不必過分追求入靜,要使身心自然而然地進入祥和鬆適、安逸處靜的狀態,此時可有效的激發內氣,聚集能量,修養身心,培養大無畏的浩然正氣。

  五:經驗的積累

  經驗的積累也是必要的,一個人習武也許一生不曾有過搏擊的經歷。如何才能積累技擊經驗呢?我們不可能隨便找個人作為攻擊目標,當然生活也不可能經常給你創造技擊的條件,當具有一定的實作能力後,可經常找拳友進行技擊交流,也可在有條件的前提下參加擂臺比賽,雖然這種交流與比賽有別於實作,但它畢竟能為實作提供借鑑性經驗,有了足夠的經驗,才能藝高人膽大。

我在加拿大教武術險捱打
露空突擊法的例項
相關知識
格鬥中的膽量要素和心理素質訓練
業餘拳擊練習者的體能耐力和心理素質訓練
釣魚新手需要哪些心理素質
高中的孩子有哪些心理特點
格鬥中經常用到的擺脫扭臂方法
給奮鬥中的人共勉的正能量句子
致奮鬥中的女人的句子_生活心態正能量的語錄
八卦技擊術中的動量因素
如何鍛鍊自己的膽量和社交能力
練習太極拳中的氣感要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