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籙的起源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符籙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那麼,?

  符是一種被認為能夠召致鬼神、厭鎮精魅的奇特文書。它文字曲折難辨,似書,又似圖,在道法中被大量應用。道符是從哪裡來的?道書上說,它本身是天上雲氣自然結成,「此符本於結空,太真仰寫天文,分別方位,區別影象符書之異」***《三洞神符記》***。以後才由太上老君等神仙將它傳授至人間。近代蒙文通先生認為符文曲折,起於西南少數民族文字,其說雖另闢蹊徑,但尚值得商榷。

  符書本來源於先民的文字崇拜。《後漢書.方術傳》中《解奴辜傳.集解》引惠棟曰:「古代有管制鬼神的辦法,所以《淮南子》說:古時倉頡創造文字,而天上落下小米,鬼在夜裡哭泣。高誘注說:鬼恐怕被文書所管制,所以夜裡哭泣。」***古有劾鬼之法,故《淮南本經》雲: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誘注云:鬼恐為書文所劾,故夜哭。***可知某些特殊的文書可以壓劾鬼神的思想早就有了。在文明時代,官方文書尤其是命令、政令,具有強制的權威,受其影響,在一般人頭腦中加強了對文字的崇拜。從現有的文獻看,道符形成於東漢,它是將凡間的權利象徵搬至鬼神世界的結果。

  道符之造作蓋模仿秦漢時的符傳,主要由中原文字變形而成。符原是古代君主用以傳達命令或者調動軍隊的憑信。起初蓋刻竹為之,後來常用金、玉、銅等製作,朝廷、將帥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為憑信。執符的使者因代表王命,將領須得聽從其傳達的命令。將人間的符搬到神鬼世界,於是便有天符、神符出現。首先做這件事的當是民間的巫師,戰國的巫師已經使用符,稱為禹符。***參看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乙本***漢代的巫師在墓門解除一類活動中,更經常地使用符。這類符,宜稱作巫符,它們正是道符的直接前身。

  我們現在能見到的巫符,書在漢墓出土的解注瓶上。解注,又稱墓門解注,解除,解逐,系解除***得罪神明的***過失祛逐鬼氣的巫術。在出土的解注瓶上,發現有咒語及符文。他們使用的符,主要是由漢字拼合而成,嵌以星圖,以及據說為收鬼、縛鬼之物。據王充《論衡》一書的記載,從事解除的正是巫師。早期的道派大抵脫胎於巫術,保留有濃重的巫氣,所以,原來由巫師主持的墓門解除一類的活動,成為早期道教的道術之一。釋道安《二教論》譏笑「三張之鬼法」中有「左道餘氣,墓門解除」一項。早期的民間道派繼承了民間的巫術並且加以發展,成為系統的人為宗教的組成部分,巫符也便轉變成了道符,並且發展出了成卷連篇的符書。《太平經覆文》、《靈寶五符》、《五芽真文》、《三皇文》等,都是出於東漢的符書。其中《太平經覆文》符字皆以多個通行漢字重迭而成,繼承巫符的跡象更為明顯。

  就符字的容量而言,道教符書能夠有連貫的文句表達一定的宗教內容,比起散漫於民間的巫師使用的巫符字多量大,表現出自發的民間巫術向人為的、有系統理論的宗教形態過渡的軌跡。就符字的形式而言,目前見到的道符除使用巫符般的以隸字拼合、變形而成外,又借用篆體和蟲書鳥跡的古文,而且後者漸成主流。

  這種變動,在東漢末即已開始,其主要代表為古靈寶經的《五芽真文》和《三皇文》。《五芽真文》字作篆體,《天仙金母大法》、《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在篆字下注出音讀,但按之字書,與響應音讀的篆字不同,應當是造作者依據篆字筆意自創之文字。《三皇文》符字則是篆體、古文和類似《太平經覆文》的重疊字***如九個「天」、九個「道"字分三層重疊」三種兼而有之。《三皇文》的符字,道教中稱做「天篆雲書」。又稱「雲篆」,因為在道士的觀念中,此類符書原來是祕於上天的,故稱天篆;同時又說系雲氣自然結成,天上的神仙也不過是加以摹寫,然後再傳入人間,故稱「雲書」、「雲篆」,其字型多仿篆體及蟲書鳥跡的古文,為突出「雲書」的特徵,筆畫故作曲折盤紆如雲氣繚繞之象。「天篆雲書」的觀念被道教內部普遍接受後,即使畫覆文式的符,也儘量使之筆畫紐曲,於是這點成了道符的一般特徵。

  東漢以後,新的道符問世越來越多。葛洪《抱朴子.內篇.遐覽》中著錄大符五十六種,合五百餘卷。以後新出的道派也常創造自己的符和符書,與籙一起常為道派傳承的憑信。

羊胎素的起源是什麼
運動廣場舞的起源是什麼
相關知識
符籙的起源是什麼
月餅的起源是什麼
臘八粥的起源是什麼
涮羊肉的起源是什麼
愚人節的起源是什麼
葡萄酒是的起源是什麼
潛水的起源是什麼
馬拉松的起源是什麼_馬拉松賽跑的由來
電話營銷技巧與注意事項_電話營銷的起源是什麼時候
父親節的起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