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級物理力的教學設計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0日

  物理教材中單元與單元之間,節與節之間都有著緊密的聯絡,所以教師們在進行新課教學時,可以按照課本內容設計出聯絡舊知識、提示新內容、承上啟下的教案,這樣的導語如同在新舊知識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使學生既複習了舊知識,又激起了對新知識的探索慾望.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九年級物理力的教學設計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九年級物理力的教學設計一

  第 一 節 力 1課時

  一、課程標準與解讀

  一 課程標準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能用示意圖描述力。

  二 課標解讀

  1.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推、拉、提、壓和排斥等。

  2. 在具體情景中能判斷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3.能結合例項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對於給定的例項,能分析出力的作用效果的具體表現。

  5.能說出力的三要素。

  6.會用示意圖表示出物體受到的力。

  二、內容與學情分析略

  三、學習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例項,對物體與物體間的作用進行分析,理解力的含義。

  2、能結合事例,在具體情景中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釋有關現象。

  3、能用力的圖示表示出力的三要素,並能理解力有三要素的原因。

  四、評價設計

  1、對於給定的例項,能夠說出作用的具體形式。

  2、給定具體例項,請學生分析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3、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釋手拍桌子等現象,並能說出幾個應用的例項。

  4、能畫出給定力的示意圖。

  五、教學過程

  一怎樣確認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產生了力的作用?

  1.生活中,物體與物體之間並不是獨立存在的,總是在發生著一下相互的作用,你能舉出幾個物體對物體施加作用的例項麼?學生結合課本上的例項和同學提出的例項進行分析,總結概括

  2.有沒有一個物體也產生前面大家所提到的推、拉、提、壓和排斥等作用的情況?產生力的作用效果至少有幾個物體,如何進行命名呢?

  二物體對物體的力具體作用效果有哪些體現?

  3.用手拍桌子,手對桌子施加了力,實際試一下,你的手有什麼感覺?為什麼?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項?學生體驗:手拍桌子

  4.手拍桌子有痛感,說明桌子對手的力產生了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還有哪些具體表現?實驗:磁鐵吸引運動中的小鐵球

  三、哪些因素可以改變力的作用效果?

  5.學生探究:用書模擬開門時的情景,研究哪些可以改變一個力的作用效果?

  6.要想用語言描述清楚一個力,需要說清力的哪些因素?

  四、物體對物體產生力的作用,兩個物體受到的力有什麼關係?

  五、用圖來表示一個力,應該體現出力的哪些因素,如何體現?

  7、嘗試利用圖示來畫出一個力學生自主學習

  六、課堂小結、鞏固提高及作業

  一課堂達標

  1. 放在桌上的書本,受到支援力的作用,其受力物體是______,施力物體是______;同時,書對桌面的壓力,其受力物體是______,施力物體是______。

  2. 用力推課桌的下部,課桌會沿地面滑動,而推課桌的上部,則課桌可能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

  A.與力的大小有關 B.與力的方向有關

  C.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D.與受力面積有關

  3. 下列四個事例中,其中與另外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人對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彈簧伸長

  B.杆對臺球的作用力可使檯球由靜止開始運動

  C.守門員對足球的作用力可使運動的足球靜止

  D.攔網隊員對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變運動方向

  4. 狂風把小樹吹彎了腰,把落葉吹得漫天飛舞。從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風力不僅使小樹發生了 ,還使落葉的 發生了改變。

  5. 如圖所示,游泳時手和腳向後划水,人會向前運動.推動人向

  前運動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此現象說明力的作用是

  6.畫出物體受到水平向右30N的拉力示意圖。

  二作業

  1.下列過程中,有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三個不同類,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進站的火車受阻力緩緩停下

  C.蘋果受重力豎直下落

  D.用力把鉛球推出

  2. 在冬奧會滑雪比賽時,運動員用力撐雪杖使自己從山上由靜止加速滑下,這表明力能使物體的 發生改變;如圖11所示,是某運動員在滑下過程中碰撞標誌杆時的情景,它說明力還能使物體的 發生改變。

  3.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 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力的作用

  C.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改變

  D.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的形狀一定改變

  4.端午節賽龍舟是我國民間傳統習俗。小麗和她的同學一起在公園人工湖上舉行龍舟比賽,使龍舟向前行駛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A.船槳 B.湖水 C.同學 D.龍舟

  5. 煎雞蛋時,將雞蛋往灶臺一碰,則雞蛋很容易打破,而灶臺卻沒有破,是因為  A.灶臺作用雞蛋的力比雞蛋作用灶臺的力要大?

  B.兩個物體受到的力是一樣大,而雞蛋殼易碎?

  C.雞蛋質量比灶臺的質量要小?

  D.灶臺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6. 仔細觀察圖,說明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關,還跟力的     有關;

  7.在以“力”為主題的辯論賽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許多觀點,小明把他們的觀點歸納整理如下表.你認為正確的觀點有 .只填序號

  初中九年級物理力的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③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浮力》這章一直以來都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中考的必考內容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為需要從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入手。如果學生從實驗探究中認識到浮力的大小隻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等無關,就不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點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樣也就可以突破難點理解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而本節所教授知識浮力的概念又貫穿全章,“稱重法”測浮力又是本章各節的探究基礎,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稱重法”測浮力為本節重點。而本節的探究浮力影響因素比較多,開放性較強,因此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物件分析

  浮力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根據生活中的現象得到的一些結論是片面的。針對學生的一些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尋找真理。當然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物理規律的能力總體來說比較差。因此,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實驗探究活動,運用反饋資訊及時調控教學過程。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本節課從觀看錄影引出學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現象入手,然後讓學生在課堂上重現浮力的存在。然後在老師指導下的進行了一系列學生實驗進行有關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決定因素的實驗,為隨後學習科學探究浮力大小等於什麼做必要的知識鋪墊。

  2.進行科學探究:每4人一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為主輔以發揮學生富有創意性的實驗設想進行實驗。本環節完成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確定測量的物理量、具體進行實驗操作,得出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評估、交流等七個環節。其中教師需要在設計實驗中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學生一起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統一的探究步驟。

  3.採用形象具體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水到渠成的理論講解保持學生的興趣,進行適當的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鞏固作用。

  4.最後師生共同做一個簡短的小結。

  5.教學方法採用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具學具

  乒乓球、大量筒、彈簧測力計、細線、石塊、鋁塊、銅塊、橡皮泥、燒杯、水、酒精、濃鹽水。

  教學媒體設計

  1. 利用網上資源錄影,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2. 利用課件展示教學板書結論小結等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定情景,引入新課

  1、觀看錄影: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潛;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想一想,為什麼?

  2、演示:把石塊、木塊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塊下沉木塊上浮那麼石塊受到浮力嗎?

  教學設計說明:在教師引導下,從生活中觀察到的大量浮力現象並提出與浮力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投影板書:第五節 浮力

  二、實驗探究過程

  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並分組交流、討論:1.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2.漂浮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下沉物體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於什麼?4.浮力大小與什麼有關?等。

  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板書。下面我們先探究:什麼是浮力,有無方向,方向向哪?

  投影探究一: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

  學生體驗:利用桌面上的學具,將乒乓球放入水中並逐漸壓入水底,然後放手。一是體會:手的感覺;二是觀察:乒乓球最終的情況。嘗試得出結論。

  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投影板書:一、什麼是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投影二、浮力大小的測量

  演示:在彈簧測計的下面懸掛一個石塊,把石塊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測力計的讀數。這說明什麼問題?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設計實驗:

  1明確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計劃,明確以下問題:

  2明確探究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彈簧測力計、燒杯 等。

  3明確如何測定浮力的大小。

  4確定整個實驗是否設定對照組及設定方法,是否需要重複及次數。

  5選擇實驗記錄表格。

  投影結論: 浮力的大小 F浮=G-F

  教學設計說明: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確實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並引導學生尋求測量物體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簡便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投影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學生體驗: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啟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猜想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等因素有關係。

  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測,並引導學生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按下列要求設計實驗報告: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步驟。

  投影實驗報告的格式

  學生分組探究:

  1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係;

  2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深度的關係;

  3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係;

  4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係;

  5利用測力計、橡皮泥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係。

  各小組根據要探究的課題,設計實驗。設計完畢,投影各小組設計的實驗步驟,進一步修正完善。根據修正的步驟探究課題,設計記錄實驗資料表格並交流,然後進行探究實驗。

  教學設計說明:讓學生從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通過體驗並不斷的思考,提出可能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並進行因素歸類,分成各個獨立的可能因素讓各小組認領課題。通過學生團隊間的協作,進行方案設計,並對設計的方案從理論上的正確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進行全班交流討論,思辨、質疑和完善。

  學生彙報實驗過程與結論: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即: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有關,最終推出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板書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學設計說明: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是本節的重點,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經歷知識建構過程,便於對知識的理解。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能讓學生分別來探究其中的一個因素與浮力的關係。由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還要經歷一個思索、推導的過程。教師做好引導,這樣才符合認知過程。

  投影完成課本上的例題。

  三、小結

  總結本節所學知識,並說明自己的收穫和可能存在的在疑問:物體的浮沉與什麼有關?

  教學設計說明:對整節課進行小結和評價,設定下節課應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課下繼續探討和研究。

  四、板書設計:

  第五節 浮力

  一、什麼是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二、浮力大小的測量

  F浮=G-F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學流程:

  實驗研 究

  引 入課 題

  初中九年級物理力的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③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教學方法】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具學具】

  乒乓球、大量筒、彈簧測力計、細線、石塊、鋁塊、銅塊、橡皮泥、燒杯、軟木塞、水、酒精、硫酸銅溶液。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景,引入新課

  播放錄影。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現象: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潛;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等

  同學們猜想這裡面可能蘊含著什麼知識呢?

  學生活動:猜想包含的知識液體或氣體對物體有一個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大家提到了一個新詞“浮力”。“浮力”怎麼有這麼大的魔力,這一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研究。板書:第五節浮力

  設計說明:通過播放生活中的浮力錄影、教師設問的方式引入浮力,能夠貼近學生的思維實際,使學生從生活中的浮力現象走向物理。

  二、探求新知

  過渡語:針對浮力這種常見現象,你想知道哪些有關浮力知識呢?

  學生活動:展開想象,分組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提出一系列問題:1.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2.漂浮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下沉物體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於什麼?4.浮力大小與什麼有關?5.物體的浮沉有條件嗎?等。

  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板書。下面我們先探究:什麼是浮力,有無方向,方向向哪?

  探究一: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投影

  教師演示:

  ①出示一個很深的量筒,將一個乒乓球放進去。

  問:誰有辦法不把量筒倒過來,就能把乒乓球取出來?你為什麼能想到這個辦法呢?

  ②左手拿一個乒乓球,鬆手,讓學生注意觀察它的運動狀態;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鬆開左手時乒乓球還會下落嗎?為什麼?

  ③展示加水後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讓學生進行對比。

  鼓勵學生觀察、對比、思考回答。

  學生體驗:利用桌面上的學具,將軟木塞放入水中並逐漸壓入水底,然後放手。一是體會:手的感覺;二是觀察:軟木塞最終的情況。嘗試得出結論。

  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板書:一、什麼是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設計說明:用一個小乒乓球放在量筒中,及在手中的對比,對浮力較實際的探究,創造情景和條件,以學生參與為基礎,很容易使學生領會浮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探究二:下沉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浮力投影

  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麼在水中下沉物體是否也受浮力呢?討論一下看如何用簡單實驗來說明這一個問題?

  學生探究:分組討論,利用學具探討: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作用。

  到講臺展示:用彈簧秤測鋁塊在空氣中重力,再將鋁塊浸入水中,發現彈簧秤示數變小,說明鋁塊受一個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

  教師活動:巡迴指導,發現做實驗好的學生典型。並引導學生歸納出測浮力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物理學中把這種測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轉換法。投影多名學生的結論,評價、鼓勵學生。

  得出結論: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液體對它向上的浮力。

  板書:2.大小F浮=G-F

  設計說明: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確實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並引導學生尋求測量物體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簡便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造船比賽: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貨物,看一看,誰做的船載的貨物多?並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快樂遊戲:造“船”比賽。學生每組一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設計造船。並觀察交流船隻的差異,討論,大膽猜測,交流討論: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快樂體驗: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啟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猜想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等因素有關係。

  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測,並引導學生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按下列要求設計實驗報告: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步驟。投影:實驗報告的格式

  學生分組探究:

  1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係;

  2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深度的關係;

  3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係;

  4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係;

  5利用測力計、橡皮泥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係。

  各小組根據要探究的課題,設計實驗。設計完畢,投影各小組設計的實驗步驟,進一步修正完善。根據修正的步驟探究課題,設計記錄實驗資料表格並交流,然後進行探究實驗。

  設計說明:讓學生從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通過“快樂遊戲”和“快樂體驗”兩個實驗,不斷的思維,提出可能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並進行因素歸類,分成各個獨立的可能因素讓各小組認領課題。通過學生團隊間的協作,進行方案設計,並對設計的方案從理論上的正確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進行全班交流討論,思辨、質疑和完善。

  學生彙報實驗過程與結論: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即: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有關,最終推出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驗證:利用溢水杯、彈簧測力計驗證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然後說明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各種氣體。

  板書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設計說明: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是本節的重點,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經歷知識建構過程,便於對知識的理解。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能讓學生分別來探究其中的一個因素與浮力的關係。由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還要經歷一個思索、推導的過程。教師做好引導,這樣才符合認知過程。

  三、智力快車道:投影展示

  1.小發明:將彈簧測力計改裝成一個能直接測浮力的測力計。

  2.智多星:完成課本上的例題。

  設計說明:通過小發明製作和智多星,學生間進行知識的運用,把枯燥的練習融入到生動的活動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從物理走向社會。

  四、收穫平臺

  總結本節所學知識,並說明自己的收穫和可能存在的在疑問:物體的浮沉與什麼有關?

  設計說明:對整節課進行小結和評價,設定下節課應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課下繼續探討和研究。

  板書設計:

 

1.初三物理比熱容教案以及知識點歸納

2.初三物理熱機教案

3.初三物理熱機教學設計

4.初三物理功教案有哪些

5.初三物理內能教案

初三物理熱機教學設計
初二下學期物理教案
相關知識
初中九年級物理力的教學設計有哪些
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
初中九年級物理槓桿教案
初中九年級物理電壓教案
初中九年級物理電阻教案
七年級物理質量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槓桿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學設計動能和勢能
八年級物理能量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