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通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理論及實踐》這一專題的學習培訓,我知道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以下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培訓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

  一:

  這次的培訓即將結束,通過看課件,我受益匪淺。這個夏天,室外驕陽似火;室內春風拂疏。各位教授的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如春風化雨,盪滌了所有的炎熱,滋潤著我們焦渴的心田,讓我飽嘗精神大餐。我們為他們感染力極強的語言魅力所驚歎,為那抑揚頓挫的語調 所折服,為那優雅大方的體態語所吸引,更被他那入情入境的講解技 巧所震撼。

  潛移默化中我明白了什麼是良好完善的教師職業形象,如何打造標準規範的教師語言。也讓我領悟到了教師職業的魅力。走進微課,我們像走進了孩子的世界,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談。課件內容深入淺出,直觀形象,讓課堂煥發出無盡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明白瞭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鮮活生動的課例展示,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緊閉的門窗,展示了一幅幅雋美的畫面。既把折磨人又枯燥無味的文字變成了賞心悅目的課件,更讓我們倍感耳目一新:原來教學是一門相當"活"的學問,教學是真真切切的藝術,是紮紮實實的藝術。在這次的培訓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論都得到了充實和提高,對課堂教學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在課程的基本理論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九年義務 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 養。

  "在這個"素養"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教師在教學課堂評價中要採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蘊育點",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

  二、新課程下的師生關係,新課程中的師生關係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把學習和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是學生學習指導者、 引導者、誘導者、輔導者。語文教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不是教師一味教訓,學生絕對服從,也不是教師只能造就學生,圍著學生轉,而是師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師引導、學生探究。

  三、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在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新奇感轉化為未知欲。激發學生興趣,培植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無論是 條件好或差的學校,處處有課程資源,時時有課程資源。它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實施中,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

  這七天的學習,自始至終都給我一種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的感受,教育專家的講課,給我們指明瞭今後前進的方法;名師課堂的觀摩,給我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優秀教師的報告,令我受到心靈的震撼,同各位專家們面對面的交流,讓我疏通了許多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疑難、困惑。 今後,我們將以這次培訓為新起點,認真工作,刻苦鑽研,用優異的成績向學校,向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

  作為一名執教於農村小學的教師,今年暑假我很榮幸參加了文昌市教育局組織的為期半年的市中小學骨幹教師的培訓活動,感覺真是受益匪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對我們的教學和認識都有很大的提高。從網上的一場場不同風格名師的精彩講座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訓也較多,對新課改也有一定的認識,但通過這次骨幹教師的培訓,我才發現自己的認識不繫統、不全面。特別是韓立福教授的《有效課堂教學及評價》、陶繼新老師的《終身學習—讀書教學相得益彰》,肖川教授的《教師的職業幸福》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認識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做好一名教師。作為語文教師,不是隻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教師還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髮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通過這次的培訓,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專家們的講座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那麼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還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淨化靈魂。

  培訓其實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已經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變的除了愛抱怨,還是抱怨。抄不完的筆記,頻繁的檢查,刻薄的制度,一項又一項的任務以及家長的難纏,學生的愚笨,領導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麼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臺機器,不再有靈感。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對工作有的是厭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過這次的培訓,走進教學大師們的心靈世界,感嘆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我一次次禁不住問自己我該怎樣做?做什麼樣的教師?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與優秀老師、與教學大師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顯。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不僅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也明白了“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更懂得只要我們教師是一個幸福並快樂著工作的人,才會讓學生感受到幸福並快樂,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社會需要的幸福並快樂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

  通過培訓,我認識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一定離不開反思。反思讓我認識了自身在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反思也讓我認識到了怎樣才能做好一名教師。好的語文教師是一座橋。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橋。在教學中,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並把這些知識遷移,運用到自身發展中去,教師這座橋就是為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汲取知識養分而鋪設的一條通道。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運用好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給學生髮揮的餘地。同時也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教材交流。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是學生與教材聯絡的紐帶。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出現,而不是主導者。那麼,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在參加了市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班,認真聆聽了專家的先進理念,聆聽了許多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後,我想,首先,要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的首要條件。只有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否則,橋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橋搭成了學生也不願意通過。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教材是磚,要用來引玉,而不是作為單純的任務來完成。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要讓學生感到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髮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慾望,最後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他們需要的新知識並加以運用,以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終極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將永遠不會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更談不上成為教育專家。我們當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為教育專家,但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成功地記錄下來,對我們年輕教師來說,都是一種寶貴的經驗,都是一種不可估量的財富。

  三:

  通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理論及實踐》這一專題的學習,我知道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一、正確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觀各有不同的結果,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率的課堂?學生會不會學,能不能創造性解決問題?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怎麼樣?學生學會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答案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是與不是,更重要的是好與不好。同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有量,如果教師一節課講多了,而學生還是知之甚少,言之無序、無物,就不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課只是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小問題,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聯絡教材等。

  二、提前佈置學生預習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在課外的預習環節,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蒐集到整理,閱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字相關的大量資訊,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其實,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在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因為,我們發現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麼每個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鐘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裡發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定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四、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是成功的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論及中國畫的構圖技巧時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意思是說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吹不過去。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餐飲服務心得體會
遠端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相關知識
最新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音樂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最新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初中數學教師培訓心得3篇_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音樂教師培訓心得總結範文
小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有關小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新進小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