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銀行發展分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髮展與應用,金融領域也愈來愈凸顯出網路化的特點,因此電子銀行這一新興概念隨之應運而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電子銀行發展優勢及問題建議 》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電子銀行以多樣化的方式呈現在廣大使用者面前,給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使銀行業在新的網路經濟環境中具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電子銀行的優勢

  首先,拓寬服務領域。電子銀行的經營理念在於迅速收集、處理和應用大量的資訊,電子銀行的出現,使銀行可以在更廣的範圍內開發新的客戶群,並進行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為客戶提供更加周到、全方面的服務。其次,電子銀行能夠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從而大幅度地提高銀行的服務效率。第三,降低執行成本。電子銀行使得客戶的交易成為一種空間的交易,為銀行少設或精簡分支機構提供了可能,使銀行減少這方面的投資,從而有利於銀行降低成本,是現代銀行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二、電子銀行所面臨的風險

  首先,戰略風險。銀行開展電子業務需要制定一定的戰略,而且為了實施該戰略需要做充分的準備,包括人力物力準備,而實踐中如果未能恰當地計劃、管理和使用這些資源,電子銀行業務的開展便會造成戰略上的風險。其次,法律風險。電子銀行的出現,使得交易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有時候是不確定的,這增加了電子銀行的網路風險,也增加了發現犯罪活動的難度。第三,安全性風險。我國目前的電子銀行發展總體水平較低,安全防範能力和防禦金融風險的能力較差。具體而言,一方面,電子銀行業務突破了時空限制,訪問者的身份難以有效控制和識別,導致控制難度增加;另一方面,電子銀行執行系統設計或者實施不夠完善,這將導致新系統上的操作和風險控制等問題。最後,管理風險。電子銀行的管理系統是最為薄弱的環節,就目前而言,銀行對其電子業務發展和管理的投入依然十分有限,銀行工作人員因對新業務不熟悉等原因也將導致一定風險的產生。總之,電子銀行的出現與發展,將給我國金融業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和許多意想不到的新課題。

  三、我國電子銀行發展的幾點建議

  1、政府加大對電子銀行發展的支援力度。電子銀行的良性執行,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援與引導。首先,要加強法制化建設。我國的金融立法工作相對滯後,我國中國人民銀行雖然於2001年頒佈了《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但對具體實施層面則未做詳細規定,而目前,電子銀行採用的規則都是協議,一旦出現爭端,責任的認定、承擔、仲裁結果執行等複雜的法律關係問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子銀行的順利執行。這就需要政府加快立法程序,對電子銀行發展過程中的法律事項給予明確,這是電子銀行良性執行的基本保證。同時,政府還需為發展電子銀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即打破國內網際網路業務長期壟斷經營的局面,引入充分的市場競爭,保證銀行的長遠發展。同時必須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網路安全法規與條例,加強網路系統安全的監察管理和安全保護工作。

  2、銀行本身加大對電子銀行的管理力度。第一,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電子銀行的發展有賴於基礎設施的建立和完善,最基本的基礎設施要求是上網的計算機數量,銀行應首先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力度。第二,電子銀行的運作方式、技術手段都是全新的,這就要加強電子銀行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完善,構建專職的部門並招募人才來實施電子銀行的日常執行與管理。第三,電子銀行業務是剛剛起步的新型業務品種,要想順利發展,離不開專門人才。因此,銀行高階管理人員應具有必要的電子銀行業務知識,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電子銀行的業務風險。同時,要穩定和充實一批電子銀行的從業人員,從而迅速提高電子銀行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最後,要適時對消費者進行培訓。由於電子銀行操作上的複雜性,極易出現因客戶的操作失誤或是疏忽而導致錯誤的情況。通過對消費者進行培訓,可以使消費者瞭解電子銀行業務的運作流程和操作。

  3、採取多種技術措施保證電子銀行的執行安全。首先,支付閘道器技術。支付閘道器技術可以確保電子交易的安全、無縫隙傳遞,有了支付閘道器,銀行在面對網路交易量不斷膨脹的情況下仍可保持其應有的安全及效率。第二,採用相關的訪問控制技術來防範來自不安全網路或不信任域的非法訪問或非授權訪問,並防範各種來自內外網路的惡意攻擊。第三,採用防病毒技術對進入網路或主機的資料,防範病毒對網路或主機的侵害。第四,加強對數字證書的管理,不要在公共場所使用電子銀行,以保證數字證書的安全性。最後,充分發揮電子銀行防火牆的職能,根據安全策略和規則的組合,控制進出金融網路的雙向資料流,從而達到實現金融網安全的目的。

  4、建立健全電子銀行監管體系。電子銀行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要防範其執行風險,建立相應的監管規範勢在必行。第一,加大電子銀行市場準入的監管。一方面,必須要求網上業務具備嚴密的安全政策、制度規範和操作程式,另一方面銀行內部要有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內外客戶的交易活動的安全性和交易記錄的真實性。第二,要儘快制定網上銀行的審批和監管程式,並加強金融系統電子商務安全認證、網上支付工作。同時應要求電子銀行設定嚴格的開立標準並且及時向監管當局通報客戶的可疑活動。最後,建立電子簽名及其認證制度。通過建立電子簽名及認證制度來保證電子交易過程中的交易指令的真實性與完整性,要完成這個工作,必須由第三方來完成,從而為電子交易建立一種有效、可靠的保護機制。總之,電子銀行的廣泛開放性,客戶可在全球範圍內自由選擇銀行進行金融交易,這是銀行監管遇到的新課題,必須通過加強防範與監管,切實解決金融認證、網路支付的安全和可靠問題。綜上所述,電子銀行業務是新興業務,在新時期已成為經濟持續發展、實現國民經濟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種種挑戰,我們應不斷完善相關制度與規範,同時加強技術措施與監管力度,保證電子銀行進入良勝迴圈的發展階段,最終提高銀行服務質量,提升競爭力。

  篇二

  《 電子銀行安全監管對策 》

  1、我國電子銀行發展的現狀

  1.1我國電子銀行使用的現狀電子銀行即通過電子資訊渠道,提供金融產品的,與傳統銀行相對應的新型銀行組織形態,它反映了銀行業在採用資訊網路技術進行金融創新而導致銀行業在經營方式、組織形態等方面的制度變遷。我國的電子銀行業務產生於上世紀末期的90年代,其主要標誌為招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於1996年和1998年率先推出了電子銀行網上支付業務。2007年中國工商銀行成為國內首家電子銀行交易額突破100萬億元大關的銀行,2010年更是進一步提升到400萬億元。截至2010年底,全國個人網銀客戶已達2.48億戶,比年初大幅增加了52.81%。2010年中國網上銀行市場交易總額達800.88萬億。截至2011年第3季度末,中國網上銀行註冊使用者數達到2.89億。

  1.2電子銀行的優勢

  1.2.1降低了業務經營成本電子銀行與傳統銀行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節約了成本。電子銀行的成本優勢十分明顯,不僅每筆交易僅為櫃面交易的十分之一,還大大節約客戶的交通費用和時間成本。有調查顯示,某某銀行前3個月共完成各類交易1.5億多筆,哪怕每兩筆需用一張紙,全年行裡光節省的大小紙張就有5000多萬張。正因電子銀行利國利民,今年,隨著3G手機的廣泛應用,行裡將把“手機銀行”作為推廣重點,加快使銀行從實體銀行向“低碳銀行”轉變。

  1.2.2突破了地域限制由於電子銀行的虛擬運作方式,電子銀行的服務範圍已經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比如手機銀行突破了傳統銀行服務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處理各項業務。企業版手機銀行就徹底讓企業財務人員“解放”出來了,不僅可以實時查詢企業賬戶收付款情況,檢視交易明細資訊,而且可以對企業財務人員提交的貿易買賣的付款資訊進行授權確認。

  1.2.3加快了業務創新電子銀行改變了傳統銀行的業務流程,資金的劃撥週轉在一瞬間即可完成,而電子銀行良好的業務擴充套件性,使得銀行加快了業務創新。我們知道,中小企業主由於經常出差在外,很多時候待支付的貨款一直掛在網銀上沒法進行授權付款,耽誤了發貨期,只能乾著急。比如深圳發展銀行鍼對企業移動金融服務的訴求,把賬務查詢、移動授權等功能帶入了企業手機銀行。手機銀行作為一種嶄新的銀行服務渠道,與傳統網銀相比,它的行動通訊“隨時隨地、貼身、快捷、方便、時尚”的優勢特效就凸顯出來了。

  2、電子銀行發展中存在的風險隨著電子銀行的迅速發展,其安全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不法分子製作克隆卡、通過網銀盜取客戶資金等金融犯罪花樣不斷翻新,導致一些客戶對電子銀行業務望而生畏。

  2.1技術風險一般來說,電子銀行的技術風險在理論上是不存在的,UKEY裡有個CPU,所有資料是128位加密的,每毫秒都在變化,破解的機率比買彩票中500萬的機率還要低很多。銀行資訊科技風險比較常見的表現形式有系統響應時間過長,系統宕機,服務中斷;客戶資訊洩露,客戶賬戶資料或者客戶身份被冒用;銀行電子渠道遭受攻擊,比如黑客入侵、拒絕服務攻擊;病毒入侵;資料記錄不完整或不正確,自然災害帶來的裝置、資料的毀損、服務中斷等等。近年來,我國各大銀行紛紛從原有的資料分散式處理模式,逐漸轉向了資料大集中處理模式。資料集中為銀行的改革與金融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和條件,為各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收益,但同時也帶來銀行技術風險高度集中的新問題。近幾年,隨著銀行業資料大集中的不斷推進,國內各銀行的資訊科技服務大範圍中斷的案例時有發生。去年,就發生了數起資訊科技風險事件,個別金融機構或服務提供商由於資訊系統故障而導致全國大面積、較長時間業務中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影響,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其教訓必須引起國內金融機構的高度重視。分析其中原因,資料大集中後災難備份中心滯後、監控滯後、應急體系建設滯後和對集約化資料中心安全生產管理不足是造成銀行業資訊科技服務中斷的主要原因。

  2.2管理風險我們知道,根據巴塞爾協議對電子銀行的定義,當銀行介入電子銀行領域開展服務時,並不會產生新的風險的型別。但是給銀行經營風險帶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說技術風險和外包風險,這都是電子銀行風險管理中的一些特點。各個國家對電子銀行風險監管的手段不一樣。英國金融服務局認為電子銀行只是銀行拓展業務的一種渠道,故對電子銀行持“技術中性”的態度,不因電子銀行這種新型服務渠道的產生而改變基本的銀行監管,也沒有專門針對電子銀行制定規章,對電子銀行的監管主要是維護金融市場的有序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防止阻礙金融的創新。

  2.3操作風險前不久,一名從事小額股票交易的交易員使得瑞士聯合銀行虧損23億美元。令人震驚的是,他的違規交易已經進行了3年之久,瑞銀竟毫無察覺。在業務調整以及風險中心調整的過程中,由於商業銀行缺乏監控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經驗,“魔鬼交易員”違規交易造成嚴重損失的事件時有發生。1992年,巴林銀行一交易員的違規操作給這家老牌銀行造成14億美元損失,並最終導致其破產。2007年,法興銀行一交易員因從事未經授權的投機交易,最終導致71億美元損失,創下了截至目前違規交易損失的世界紀錄。出現魔鬼交易員,並不是銀行體系共有的現象,更多的還是銀行內部風險管理體系的缺陷所致。國際銀行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市場風險及操作風險的監控要求已大幅度提高,但對監管者和銀行業來說,相關風險並未消失,未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2.4市場風險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服務的發展,遭到黑客和病毒的攻擊,帶來極大的安全風險。金融業務與服務創新一直是近年我國銀行業研究的主題,而藉助網上銀行、電話銀行、自助銀行、手機銀行等多種渠道實現銀行業務與服務創新,也一直是我國各商業銀行業務與創新的主要手段。目前,各商業銀行正在依靠資訊科技為客戶提供全天候服務,向客戶提供資訊檢索、網上支付、轉賬、貸款、代繳各種費用、債券買賣、個人理財等一攬子金融服務。但隨著金融網上業務的拓展,諸如信用卡號失竊、電子欺騙等金融犯罪活動逐年增加,來自網際網路的各類攻擊、病毒及黑客入侵對金融資訊系統的安全帶來巨大威脅。我國電腦使用者的網上商業行為越來越多,很多黑客的行為從純粹的攻擊興趣轉為非法牟利,通過網上攻擊獲取使用者密碼竊取賬戶錢財的事情時有發生。

  2.5法律風險當前網上銀行在有關服務承擔者的資格、交易規則、交易合同的有效成立與否、交易雙方當事人權責明晰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與傳統銀行相比更加複雜、難以界定。不過銀監會在這幾年也釋出了一些法規,最早是人大發的電子簽證法,是開展電子銀行業務的一個基本法律,此後頒佈了了電子銀行的安全管理辦法、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機構業務資格認定工作規程,以及關於做好網上銀行風險服務的管理通知等,在不同的階段做了不同的管理法規。

  3、當前國內外電子銀行的監管現狀目前國內外銀行體系已經開展了面向使用者的電子銀行業務。與此同時,隨著直接面向用戶的電子銀行系統技術的推出,電子銀行通道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資訊科技的發展而被拓寬了,出現了以下發展趨勢:在功能上,由封閉型轉向社會開放型,從獨立的行業性向多家的社會性轉換,由一家銀行向多家銀行發展,由單一的帳款服務系統向綜合服務發。從技術上,系統結構由集中型處理向客戶機/伺服器的分散式處理轉化,開發手段由採用高階語言逐步發展到採用第四代語言,資料組織由傳統的檔案系統向資料庫發展,組網方式由專用的網路向公用資料網和區域網相結合的方式過渡。

  4、我國電子銀行監管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4.1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網上銀行的准入要在註冊制度、安全工作、地域界定方面從嚴,而在准入標準、業務範圍等方面從寬,建立一套區別於歐美已有網路發展優勢國家的准入制度,加快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網上銀行法的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一系列相關的法律規範相聯絡的,主要有稅收徵管法、合同法、國際稅收法、電子商務立法、刑法、訴訟法、票據法、證券法、商業銀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4.2建立自律監管組織一方面,要加強企業內控制度建設。內部控制是操作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從已有案例來看,絕大多數操作風險都是與內控漏洞或者與不符合內控程式有關。尤其是魔鬼交易員,都有從事後臺工作的經驗,這為其掩蓋違規操作事實提供了便利。因此,設計合理的風險管理程式很有必要。崗位分離、雙線制約等基礎風險管理流程仍需進一步強化。同時,要提高內控部門的監督作用,加強對新業務和新金融工具的監管,加強對錶外業務的檢查,並對操作風險隱患進行及時整改,避免同一類操作風險蔓延或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在觀念上扭轉和改變交易員的機會主義傾向,也是從根源上杜絕違規交易的重要內容。

  4.3加大基礎安全投入鑑於我國銀行網路化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因此,要加大對銀行網路化資訊系統的基礎建設,只有銀行的資訊高速公路建好了,銀行的知識資源才能充分利用,才能為適應未來網上銀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政府和商業銀行共同協調。同時其中銀行資訊科技風險管理和風險防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通過一個階段的風險防範,或者幾個技術方案,決不可能解決未來所有的風險。隨著外部環境和銀行自身的變化,新的風險還會不斷滋生出來。這就要求銀行必須將資訊科技風險管理和防範當作一個持久、連續的工作來完成。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和防範資訊科技風險,最終達到業務連續性的目標。

  4.4建立資訊資料庫網路環境下收集資訊非常重要,網路銀行在完整的資訊基礎上才能提供差異化服務,設計出個性化特色強的金融產品。作為監管當局,為了更好地把握銀行網上業務開展動態情況,需要建立一個適應經濟金融發展變化、標準統一、檢索方便的金融資訊資料庫。比如光大銀行十分重視電子銀行的安全性建設,持續加大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創新,自主研發的核心安全防範技術、防火牆與路由器的安全策略控制、先進加密手段和安全認證等國際先進的安全技術廣泛應用,為客戶打造了一個科技、穩定的安全平臺。尤其是近年來推出的陽光令牌和“白名單”機制在前述安全措施外,為客戶資金安全提供了多重安全保障,在安全性與易用性上取得完美的統一。總之,電子銀行的發展提高使用者網上系統操作的靈活性和安全性。拓展服務通道,擴大使用者物件。在國外商務系統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在國內的應用還比較狹窄。通過對電子銀行監管的研究能夠刺激和促進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

有關推薦:

有關電子銀行專業畢業論文
電子銀行業務風險方向論文
相關知識
電子銀行發展分析論文
金融學電子銀行發展研究論文
關於電子銀行發展畢業論文
關於電子銀行發展畢業論文
分析電子商務發展趨勢論文
電子銀行發展論文開題報告
電子商務發展對策論文
有關淘寶電子商務模式分析論文
微型車市場現狀及發展分析論文
電子商務前景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