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會計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今天我們來談談澳大利亞的會計行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及啟示

  澳大利亞人口不多,經濟總量不如英美顯著,但澳大利亞的會計準則在世界上享有一定聲譽。隨著澳大利亞會計界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方面進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澳大利亞已成為國際會計協調中的重要力量。其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鑑。

  一、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程序

  ***一***20世紀60~70年代,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開始改革 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程序始於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改革。1965年,澳大利亞特許會計師協會***ICAA***和澳大利亞會計師協會***ASA***共同組建了澳大利亞會計研究基金會***AARF***。但由於其非官方背景,釋出的準則不具備法律效應,工作效率不盡如人意。1984年,具有官方背景的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審查委員會***ASRB***成立,標誌著政府開始介入了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實施。該組織獨立於會計職業界,接受政府的資助,負責對由會計準則委員會和公營部門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的會計準則進行稽核和與批准。1988年,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ACSB***和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審查委員會***ASRB***進行了合併,在實質上確立了會計準則審查委員會***ASRB***作為會計準則制定與釋出機構的地位。

  ***二***20世紀90年代,開始以政府為主導進行國際趨同 為了進一步探索會計制定機構改革的可能性,澳大利亞於1991年根據《公司法》成立了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取代了會計準則審查委員會***ASRB***,負責私營部門會計準則的制定與釋出。該機構於1994年頒佈了有關會計政策的第一號公告《關於財務報告的國際比較》,該公告也成為澳大利亞尋求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一個指導檔案。1999年澳大利亞成立了新的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和財務報告委員會***FRC***。財務報告委員會***FRC***主要就準則制定的過程及國際會計的協調方面向政府提出建議,並確定AASB 的戰略方向,同時為準則的制定提供資金保障。而新成立的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取代1991年成立的會計準則委員和公營部門會計準則委員會***PSASB***,同時負責制定與釋出適用於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會計準則,其主席由財政部長任命,體現了政府的主導性,同時對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功能整合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2004年,基本實現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AASB從2000年開始至2002年,已經完成了原有17項準則的修訂,並頒佈了5個新的會計準則。2004 年,澳大利亞已經完成全部會計準則向IFRS 的轉化,並要求其國內上市公司全部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A-IFRS***。2005 年1 月起正式實施國際會計準則。至此,澳大利亞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基本實現。

  二、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原因

  ***一***資本市場全球化的推動 經濟全球化尤其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推動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跨國上市、跨國併購,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屢見不鮮。由於各國會計準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作為資本市場基石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也因此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嚴重阻礙了資本在世界範圍內的流動。同時國際貿易的發展,使得企業從事多邊貿易的機會與風險大大增加,會計資訊質量的高低直接作用於市場的交易質量。由於會計準則的差異所帶來的交易成本的上升、貿易摩擦的增多,進一步推動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二***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資本市場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利用外資是每個國家都在思考的問題,澳大利亞也不例外。但是澳大利亞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造成了獨特的經濟結構,農牧礦業比較發達,但是作為新興產業的金融服務業並不發達,並且長期處於資本輸出狀態,為了引進外資,創造更好的金融服務環境,客觀上推動了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程序。

  ***三***國際會計組織的推動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於1973年成立,以推動和協調國際會計準則為目標,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該組織於1997年開始改革,並得到了其所有成員國及國際組織、區域經濟組織***如歐盟EU***的支援。因此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的大力推動下,會計國際化程序愈演愈烈。在此過程中各國如何取得先機,擴大會計影響,降低本國的轉化成本,實現政治與經濟的雙贏,是每個國家都關注的焦點,因此作為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成員國的澳大利亞藉此機會大力推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也就不足為奇。

  三、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特點

  ***一***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由政府主導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需要得到會計制定機構的支援。澳大利亞會計國際趨同正是通過澳政府當局對會計制定機構的改革推動的。在前期,澳大利亞主要由民間會計執業團體負責會計準則的制定及釋出***AARF***。自政府介入會計準則的釋出與執行後,經批准的會計準則具有法律的強制性,會計準則的實施因此具有了法律效力,並在實踐中得以強制推行。因此在一系列機構改革之後,政府對於會計制定機構的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在官方機構——財務報告委員會***FRC***成立之後,澳大利亞政府對於會計政策的導向性就更加明確,在會計政策制定方面給予相對獨立的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以指導,從而加快完成了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程序。

  ***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立足本國國情,保留本國特色 澳大利亞幅員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採掘業和建築業是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之一,因而有必要對其進行專門的會計規範。比如早在上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就公佈了應用於公司企業的AASB1022“採掘行業會計準則”以及主要應用於公營部門的AAS7“採掘行業會計準則”,主要涉及勘探開發成本的確認、計量、廢棄成本的處置、攤銷和收入確認等一系列會計問題,這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是沒有的。在會計國際協調中,新修訂的AASB6在參照IFRS6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具有澳大利亞特色的“AUS”字首的應用段,著重繼承了AASB1022和AAS7中提到的權益區域法,而這在IFRS6中是沒有提及的。可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過程並不是一個完全照搬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過程,而是一個相容幷蓄,求同存異的過程。

  ***三***積極主動地參與會計準則國際協調,擴大自身影響 澳大利亞早在70 年代就介入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與加拿大、美國、英國等9 個國家發起成立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此後,澳大利亞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四國的會計組織以及IASC 一起組成了“G4+1”組織。此外,在IASC 基金會的受託人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及財務報告準則解釋委員會中均有澳大利亞的成員。因此澳大利亞在會計國際協調方面具備諸多優勢。這種發揮自身優勢,影響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積極參加國際協調,從而擴大自身在國際會計上的影響力,正是澳大利亞會計走在了國際協調前列的重要原因。

  ***四***注重會計人才培養,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計組織

  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推動離不開會計人才,目前澳大利亞本土有三個會計社會團體,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成立於1953年的澳大利亞註冊會計師協會***ASCPA***。其會員資格不僅在澳大利亞有效,同時被英聯邦所有國家認可,且在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均得到承認。該組織致力於會計的國際協調,擴大澳大利亞會計的國際影響力,爭取發言權和參與指定國際會計準則的權力。同時澳大利亞充分發揮作為移民國家的優勢,廣泛吸引全球的會計從業者,進一步擴大了澳大利亞會計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會計從業人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四、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對我國的啟示

  ***一***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亦在進行。1992年,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13項行業會計制度和10項行業財務制度***簡稱“兩則”、“兩制”***,結束了計劃經濟會計模式。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並與國際慣例初步協調的新會計模式,此後,又陸續頒佈了包括《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在內的16項具體準則,以及14項具體準則的草案。

  2006年2月,財政部發頒佈了新會計準則,中國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全面接軌,是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一個里程碑。與此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到國際會計事務中。2007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首位中國理事誕生。2007年,新企業會計準則首先在上市公司推廣實施。這使得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間實現了實質性趨同,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提升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中地位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推動會計政策制定機構的改革 澳大利亞的會計國際化程序由政府主導,而中國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也是由政府主導,但仔細比較會發現兩者的不同。中國的會計準則由財政部負責制定與釋出,傾向於保護政府的利益,而忽視更為廣泛的報告主體的利益。作為為會計準則的制定提供諮詢和建議服務的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其人員構成主要集中在專家學者,企業界和會計職業界僅佔很小的份額,而作為實踐性極強的會計準則本身來說最有發言權的往往是會計從業者和企業單位。

  反觀澳大利亞的會計準則由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負責制定與釋出,其成員構成包括了會計專業團體、企業、證劵業組織、政府部門等各個方面,主席由財政部長任命,保持了相對獨立性、廣泛性與公允性。該機構每隔幾個月就要釋出一些徵求意見稿,增強了會計準則制定的透明度。

  通過上述比較不難看出,在以政府為主導的會計準則制定體系中,要保持會計準則制定的相對獨立性,這樣才能保證準則的制定質量,澳大利亞正是通過不斷地會計制定機構的改革,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程序。因此,中國應該吸收澳大利亞的經驗,建立高效高質的中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從而推動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三***堅持本國特色,在相容幷蓄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優勢 澳大利亞雖然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的發起國之一,但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程序中並沒有盲目跟進,而是立足於本國國情,大膽創新、逐步深入,不僅大大降低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成本,且順利完成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程序。

  相比之下,中國的國情更為複雜,面臨的國際環境也截然不同。在國際上,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以英美等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會計體系的影響十分有限。因此中國在推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程序中不能採用冒進的態度。比如在新會計準則中,企業只有在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領域中,可以引入公允價值作為會計確認的計量屬性,但必須滿足一定前提條件。這是由於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還不夠完善,作為公允價值來源的“活躍市場的公開報價”可以說在某些領域是不存在的,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這就給企業操縱利潤提供空間。所以對於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要結合國情,逐步深入,而不能急於求成。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過程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不僅要吸收,更要創新。在這個過程中要擴大本國的影響力,在國際會計界佔有更多的話語權,從而為本國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謀求更多利益。澳大利亞利用自身優勢,積極補充國際財務準則,這種根據本國國情發揮自身優勢的方式值得中國學習。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專案***PAPD***和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專案編號:2013SJD630019***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許家林等:《澳大利亞會計名人堂:創設與評析——兼及中國會計名人堂建設的借鑑與思考》,《會計與經濟研究》2012年第3期。

  [2]汪祥耀、鄧川:《主權國家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經驗與啟示——以澳大利亞為例》,《會計研究》2005年第1期。

  [3]陳文浩、鞏方舟:《改革開放30年中國會計國際化程序》,《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11期。

  [4]劉仲文:《國際會計學—解讀國際會計準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Shahrokh M. Saudagara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 User Perspective[M].2003.2

  篇2

  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制定權的演變及思考

  摘 要:由於歷史原因,澳大利亞會計深受英美會計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澳大利亞會計界在會計國際協調方面所進行的努力,在世界享有一定聲譽。對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制定權的變遷進行分析,希望對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有所啟示。

  關鍵詞:澳大利亞會計;制定權;政府導向

  隨著全球經濟化,會計國際化成為大勢所趨,為了適應這種經濟形勢的變化,澳大利亞會計界經歷了不斷地改革。其準則制定權最初由會計職業界控制,經歷了三次變遷才突出了政府的主導地位,卻又沒有完全擺脫會計職業界的影子,這種互相影響的關係使得澳大利亞會計準則的制定無論是在權威性和質量方面都有很大提高。這種關係的取得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漫長的博弈與變遷。

  1 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制定權的演變

  1.1 澳大利亞會計研究基金會***AARF***

  1966年,澳大利亞特許會計師協會***ICAA***和澳大利亞會計師協會***ASA***聯合成立了澳大利亞會計研究基金會***AARF***,作為澳大利亞正式制定會計準則的第一個職業機構,其目的在於制定會計準則,提高財務報告的資訊質量。該基金會負責所有擬定會計準則,釋出草案以及評價建議的工作。通常,先向該基金會提出建議,由這兩個會計職業團體批准,然後以這兩個團體的名義分別向其成員釋出,並由其成員在職業活動中遵照執行。其下屬的會計準則委員會***AcSB***負責制定適用於私有企業的會計準則,澳大利亞公共部門會計準則委員會***PSASB***負責制定公共部門會計準則。AARF從本質上屬於民間機構,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由會計職業界控制會計準則的制定權。雖然AARF制定的準則專業而且針對性較強,但它們僅對ICAA和ASA的會員具有約束力,再加上澳大利亞特許會計師協會和澳大利亞會計師協會對會計職業界的領導權的長期爭奪,導致一些商業醜聞的爆發,所以一直以來民間機構制定的準則在推行過程中遇到較大的阻力。在這種情況下,AARF尋求政府和法律的支援,則是勢在必行了。

  1.2 澳大利亞會計準則評審委員會***ASRB***

  1984年,為了提高會計準則制定的質量水平和實施法律效力,在聯邦政府的支援下,建立了澳大利亞會計評審委員會***ASRB***。該委員會是一個由政府支援的組織,直接對澳大利亞公司和證券委員會及內閣會議***聯邦和各州的內閣會議***負責。經ASRB評審並通過的會計準則將成為“經批准的會計準則”,根據澳大利亞公司和證券立法規定,“經批准的會計準則”具有法律的強制性。但不久出現了尷尬的局面:澳大利亞會計準則評審委員會***ASRB***接受政府的資助,卻依賴會計準則委員會***AcSB***制定的會計準則草案,會計準則委員會***AcSB***制定的會計準則不受法律保護,而澳大利亞會計準則評審委員會***ASRB***不受職業界的控制。對私有企業來說就出現了兩套會計準則並存的局面:會計準則委員會***AcSB***制定的會計準則和“經批准的會計準則”。這種情形直接影響了財務報告的編制和理解,造成會計界的混亂。終於1988年9月,ASRB和AARF的會計準則委員會AcSB合併,使得AcSB解散,這次合併稱為“政府和會計職業團體組成了一個合資公司”。從這個發展過程不難看出,私有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權開始逐步向政府轉移。

  1.3 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

  合併後澳大利亞會計準則評審委員會***ASRB***僅存續了兩年多。1991年1月,根據《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法案》的有關規定,澳大利亞成立了由政府部門直接監管的“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取代ASRB。澳大利亞政府提供該委員會的經費,其成員全部由和內閣任命。澳大利亞在1991年至1999年的近10年時間內,雖然有兩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並存,但可以明顯看出政府的影響力大大提高了。

  兩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並存和各自制定概念框架等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了會計資訊的可比性,而且大大降低了會計準則的權威性。因此多年來,澳大利亞一直在醞釀著進一步的改革。

  1990年釋出的《關於澳大利亞會計準則指定機構調整報告—珀瑞森報告》建議採用FASB制定會計準則的方式。該報告雖然贏得了會計職業界和澳大利亞會計研究基金會的支援,卻沒有獲得澳大利亞政府的同意。1997年3月澳大利亞財政部頒佈了一份“公司法與經濟改革計劃***CLERP***”,對會計準則組織程式的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設想。

  其主張政府在會計準則制定中占主導地位,並且倡導澳大利亞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鼓勵採用美國製定會計準則的組織程式,還建議將會計準則的制定全部轉移到財政部門。無論“珀瑞森報告”還是“CLERP”,都贊同採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會計準則的方式,不同的是由誰主辦。會計職業界擁護珀瑞森報告,而財政部的“CLERP”則得到政府大力支援。最後“CLERP”的採納證明政府勝利了。於是,新AASB成為了由財政部主導,政府色彩強烈的組織,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制定權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2005年1月1日澳大利亞開始採用國際會計準則作為其國內報告準則,如此大範圍大力度的趨同讓全世界震驚,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與其政府扮演的主導角色分不開。近年來,政府的權威和強勢力量對統一會計準則和倡導本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的趨同做出了不少貢獻。

  2 思考與借鑑

  ***1***政府主導勢在必行,民間參與錦上添花。

  從世界範圍來看,會計準則制定權的歸屬無外乎兩個,政府和民間。這兩種可謂各有優缺點;政府主導模式,準則的權威比較強,能保證準則的強制執行,但效率低下,一旦出現問題糾正比較困難,而且政府制定出來的準則較為滯後,跟不上實務的發展。民間職業界制定的準則內容上往往已被公眾普遍接受和認可,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較強的實用性,缺點就是權威性不高,難以保證執行效果。

  從澳大利亞會計準則的發展史可以看到,在會計準則制定權的博弈中,政府取得了勝利,職業團體雖然喪失了制定權,但是仍然對準則制定過程進行評價和監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府制定的準則的全面性和專業性。我國會計準則由政府制定,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會計準則作為規範市場經濟的重要制度,只有在政府的主導下,才能保證會計準則有效執行。但是在現實經濟社會中,純政府主導無法有效制定出完善的會計準則,最好加上職業界的評價與監督。與澳大利亞相比,我國沒有大規模和成熟的職業機構來對會計準則的制定監督與評價。我國的註冊會計師只是被動地接受財政部制定的會計準則,把準則當成學習材料或者規章制度,缺乏對準則的影響和懷疑意識。因此澳大利亞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2***關注經濟需求,保證各方利益。

  以美國為代表的民間導向的支持者看來,職業界更能迅速地聽取並吸收社會各界對準則的意見和建議,較好地代表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只有企業產權的所有者參與制定準則才能充分代表自己的利益。既然我國已經選擇了由政府部門來制定會計準則,就應該開闢一種途徑讓市場經濟主體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保證各方利益。

  澳大利亞就採用徵求意見稿的形式來了解各方需求,保證各方利益。由於我國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政府必須保護國有資產的利益。財政部作為準則制定機構能更充分的考慮國有資產的利益,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私營和外資企業等其他經濟組織形式在國民經濟比重不斷提高。在市場經濟中,不同的經濟主體應公平競爭、地位平等。因此,在準則制定機構中應該相應增加非公有制經濟的利益代表,這樣才能更好的兼顧各方利益,保證市場經濟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會計準則考察團.澳大利亞、紐西蘭會計準則考察報告[J].會計研究,2009,***7***.

  [2]?林海峰.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制定就夠變遷及其反思[J].財會通訊,2006,***4***.

  [3]?劉金星.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制定模式[J].財會學習,2006,***12***.

  [4]?汪祥耀.主權國家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趨同的經驗及啟示[J].會計研究,2005,***1***.

  [5]?薛清梅.澳大利亞會計國際化改革及對我國的啟示[J].會計之友,2003,***9***.

財經會計論文
大專基礎性會計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澳大利亞會計論文
澳大利亞的禮儀文化
大學的會計論文
大學生會計論文
關於大學生會計論文範文
電大管理會計論文
大專的會計論文題目
澳大利亞人的英文
澳大利亞旅遊作文
澳大利亞設計留學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