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社會實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適應社會的一個重要過渡,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也有積極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一、社會實踐活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作用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越來越受到教育管理者的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也從單一性走向多元化和多樣性。各高校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也是包羅永珍,大型活動的志願者、中外學生暑期集訓營、紅色旅遊文化教育、獻愛心服務活動、機關單位志願者、企業實習生、體育文化宣傳及貧困山區支教等。例如,2014年7月31日下午,西北工業大學文化體育社會實踐隊在指導老師楊萌的帶領下,來到渭南陝西信達男籃俱樂部參觀和學習。中午同學們跟著俱樂部經理走進信達集團,參觀了信達廣場和信達營銷中心。晚上現場參與了2015全國男子籃球聯賽信達男籃主場活動,通過這次親身的參與,實踐隊員對企業的運營及職業體育賽事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如此多的活動當然給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契機,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解決青年學生對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的認識。如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畢業就業問題。當前,很多高校畢業生在新政策的指導下已經選擇自主創業,不再滿足於包分配。導致擇業方式改變的原因,一方面是國家出臺的新政策,另一方面是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使在校生了解和認識國情,認清就業形勢,瞭解社會對畢業生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社會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使學生可以親身體會城鄉和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在與不同人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他們的心聲,從現實的例子中受到教育,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昇華,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學生接觸社會的一種手段和形式,有助於對問題、矛盾的認識和解決,是學校加強和改進對畢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有效辦法。

  二、社會實踐有助於學生素質培養

  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不僅要具有出眾的思想政治覺悟,而且要有豐富的知識和超強的實踐能力。包括大量的課外知識和專業知識,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滿足這些要求,一方面使得理論知識得到應用,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得到鍛鍊。參與大型社會活動,對於社會實踐隊必然是一次極大的考驗,同時也是實踐隊員能力提高的機遇。目前各個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除了學校相關部門指導外,大部分由學生自己組織和領導,在實踐中,學生學會了認識自我、改正自我以及完善自我,且增強了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在面對困難時,能及時反應、冷靜思考對策,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是每一位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基本能力要求。在實踐活動中鍛鍊獲得的能力將成為當代大學生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基礎。

  三、結語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校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多樣化與豐富性有利於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開展,保證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這對於培養當代大學生個人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作用顯著。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自覺地將理論和實際、學校與社會、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出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

  範文二:職業生涯理論下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一、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體系的弊端

  組織管理有缺陷一般高校都將社會實踐歸口於團委或學生處管理,社會實踐活動作為高校學生假期例行活動開展,往往僅由一紙檔案通知,學生在接到通知後多數是自行安排,一般不會想到尋求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學生社會實踐專案凌亂,內容簡單重複,沒能起到鍛鍊成才的目的。團隊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樣存在上述問題,甚至更為嚴重。活動前的策劃準備不充分,沒有經過與實踐接待方的詳細溝通,策劃內容不切實際,安全保障不到位;社會實踐活動執行困難,活動專案實施改變較大,流於形式;活動結束後的總結空洞無力、甚至沒有總結。

  二、職業生涯理論的切入點

  ***一***社會實踐階段論

  在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中,人的職業生涯分為五個階段:成長階段***0~14歲***、探索階段***15~24歲***、建立階段***25~44歲、維持階段***45~65歲***、衰退階段***65歲以上***,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較好完成發展任務才能順利進行下一階段的發展。我國學生在大學之前基本沒接觸過職業社會,所以,大學階段需要完成舒伯生涯發展理論中成長階段和探索階段的雙重發展任務。因此,這一階段不僅要發展自我形象,發展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並瞭解工作的意義,同時還要使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定化並實現職業偏好。大學裡的社會實踐就成為完成這一生涯發展任務的重要載體。通過社會實踐,不僅要對自我有充分的認識,明確自己的個性需要、職業興趣、能力水平,還要完成對社會的初步認知,瞭解工作、瞭解崗位、適應職業,初步完成職業準備。大學階段的社會實踐可分為三個發展期:探索期,考慮需要、興趣、能力及機會,作暫時的決定,並在幻想、討論、課業及實踐中加以嘗試;訓練期,針對探索期的決定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參與相關實踐專案,有目標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進一步明確職業選擇;擇定期,生涯初步確定並試驗其成為長期職業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適合則可能再經歷上述各時期以確定方向。

  ***二***社會實踐環境模式論

  霍蘭德認為,一個人之所以選擇某職業領域,基本上是受到其興趣和人格的影響,生涯選擇是個人在對特定職業型別進行認同後個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或延伸。在霍蘭德理論中,提出大多數人屬於六種人格型別,同時有六種環境模式與這六種人格型別相對應;人們尋找的是能夠施展他們的技能同時表現他們的態度、價值觀和人格的職業;人們的職業行為是由其人格和環境特徵的相互作用所決定的。在社會實踐中這六種環境模式同樣存在: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當學生處於興趣型別與實踐環境一致和相容的情境下時,個體滿意度會較高,主動性會增強,效率也能得到提升;相反,在興趣與實踐環境對立和相斥的情境下時,個體的負面情緒會佔主導,消極怠工、敷衍了事的情況就會時有發生。因此,在社會實踐活動型別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這六種環境模式,讓學生在每次社會實踐中選擇與自己人格型別相適宜的實踐專案參加。

  ***三***社會實踐動態適應論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羅圭斯特和戴維斯提出了人境符合的心理學理論,即當工作環境能滿足個人的需求***內在滿意***、個人也能滿足工作的技能要求***外在滿意***時,個人在該工作領域才能夠得到持久發展。個人與工作之間存在互動的關係,符合與否是互動過程的產物,個人的需求會變,工作的要求也會隨時間或經濟情勢而調整,如個人能努力維持其與工作環境間符合一致的關係,則個人工作滿意度愈高,在這個工作領域也愈能持久。大學生社會實踐應借鑑此理論,社會實踐本是大學生認知社會、瞭解社會的過程,符合適應論的背景,隨著學生的認識不斷髮展和提高,應提供給學生更適宜的平臺和機會。所以,所組織的社會實踐專案不能一成不變,應有階梯性和發展性。可在低年級階段設計相對簡單的實踐任務,到高年級階段安排複雜的實踐任務,從而維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符合性,實現動態適應。

  三、職業生涯理論指導下的社會實踐活動改進措施

  ***一***職業化:職業指導提前融入社會實踐之中

  社會實踐作為學生認知社會的重要途徑,應與學生的職業選擇密切相關。社會實踐的成功與否、實效與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緊密聯絡,可以說,社會實踐是學生走上職業道路前的鋪墊。因此,在社會實踐中應安排職業指導內容。在社會實踐活動實施之前,一般考慮在策劃階段,學生應提前完成自我認知,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評估;同時對職業有初步意識,瞭解什麼是職業,能對職業做出選擇,即完成社會實踐階段論中的探索期的任務。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進行理論知識的普及,通過組建生涯團體輔導小組來組織學生進行認知探討,通過邀請校友、成功人士講座及企業的宣講會等形式來促使學生思考開展怎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能輔助職業認知。

  ***二***階段化:一個年級一個主題方向

  根據社會實踐階段論的觀點,大學生社會社會實踐分為三期,分別是探索期、訓練期和擇定期。結合高職學生三年的在校學習經歷,我們可以將這三期嵌入到大學三年裡。大一年級對應探索期,大二年級對應訓練期,大三年級對應擇定期。大一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目標是完成自我認知和初步職業認知,可通過參加生涯量表測試、自我總結反思認識性格、興趣;通過參加和組織集體活動認識個人能力;通過聆聽講座、生涯人物採訪建立初步的職業認知。這些途徑,不僅是生涯教育的手段,也是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大二階段,在大一探索期所做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同時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有的放矢地進行自我訓練和完善,這也是社會實踐活動大有作為的階段。這一階段,我們可以開展諸如職業調查、假期實習、勤工儉學、志願者服務等深入職場的短期體驗式的實踐活動。大三階段,這是學生完成“職業人”轉變的最後一步,學生在這一年裡要將短期的職場體驗轉換為個人的職業選擇,或重塑職業目標。這一階段的社會實踐目標是完成崗位實習,初步體驗職業生涯。可以開展的活動有擇業指導、崗位宣講、畢業實習等活動。

  ***三***匹配化:通過社會實踐培養職業所需各項能力,增強個人核心競爭力

  學生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各種可能,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多種嘗試,而不是僅僅只侷限在自己所擅長的單一領域。學生的心性不定,興趣轉換極快。因此,我們在安排社會實踐任務時應將霍蘭德六種職業型別都涉及,要求每位學生每種職業型別都有參與。有親身體驗才能分辨適合與否,既驗證職業興趣量表結果,又進一步瞭解職業興趣型別。在設計專案時,應充分考慮任務難度和人員組合,每項任務都應設計為高低年級學生同時參加。對於低年級學生,實踐重點在瞭解專案內容和實施流程;對於高年級學生,實踐重點在完善專案、指導新人、實踐創新,完成個人能力的提升。通過這種安排,力求使每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伴隨著參與次數的增加,學生能從較低位的人職匹配逐步成長為高職位的人職匹配,再輔以職業技能遷移,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加求職成功率,最終增強核心競爭力。

  ***四***體系化:打破現有教育劃分,將社會實踐與實習整合為一門課程體系

  按照現有社會實踐執行模式,社會實踐與專業實習分屬不同處室管理,專業實習多由教務教學組織部門負責,社會實踐多由學生管理部門負責。這就造成兩者地位不等,資訊不通,學生重視程度不一。要培育全面發展的學生,勢必要打破界限,將社會實踐與專業實習整合統一,運用職業生涯理論,專業教師、學生管理人員齊抓共管,將其系統化、體系化,按探索期——訓練期——擇定期考察學生實踐情況,酌情給予學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認知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生職業發展的重要過程,做好社會實踐工作,有利於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在職業生涯理論的指導下,實行大學生社會實踐職業化、階段化、匹配化和體系化,大膽創新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有助於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有序發展。


工廠實踐報告範文3篇
淺談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定式
相關知識
電大社會實踐論文範文
電大社會實踐論文
大學社會實踐論文精選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論文農村
大專社會實踐論文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報告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社會實踐論文例文大全
電子廠社會實踐論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