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汙染治理模式探討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摘要介紹了天長市養殖汙染現狀,分析造成養殖汙染的原因,並提出科學防治養殖汙染的建議,以促進天長市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養殖汙染;現狀;原因;建議;安徽天長
  
  隨著天長市畜牧業的生產方式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畜禽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戶***的規模不斷擴大,規模化飼養產生的大量畜禽糞尿等未能得到及時處理和合理利用,極大地汙染了環境[1-2]。因此,科學防治養殖汙染,對於改善農村環境衛生,促進畜禽養殖可持續發展,實現畜牧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天長市養殖汙染的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天長市有各類規模養殖戶2 613戶,其中5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戶652戶,500只以上養禽大戶1 931戶。絕大部分養殖場的畜禽糞汙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已對環境造成較大的汙染。
  2養殖汙染的原因
  2.1規模養殖快速發展
  自2007年國家出臺多項扶持生豬生產政策,如生豬標準化養殖、能繁母豬補貼和生豬保險等以來,天長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戶迅速發展,畜牧業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
  2.2廢棄物利用不充分
  由於養殖者不種地、廢棄物土地沒有及時消納、畜禽廢棄物這一寶貴的農業資源得不到及時利用,同時由於化肥生產的發展,種地者用化肥取代了畜禽糞肥,不願意再用畜禽有機肥,造成畜禽廢棄物被隨意堆放、丟棄。
  2.3治汙設施投入不足
  據統計,天長市眾多養殖戶,由於規模小,經濟實力有限,大多沒有修建化糞池和沼氣池,畜禽糞便只經過畜糞池便直接排出。而一些大中型養殖場也不按標準配套建設治汙設施,導致汙染物排放量與治汙設施處理能力不配套,治汙效果差,達不到治汙標準。
  3科學防治養殖汙染的建議
  3.1廣泛宣傳,努力營造防汙治汙共識
  一方面,向規模化養殖業主大力宣傳畜禽生態養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態養殖作為自身生存與發展的迫切要求,增強治理養殖汙染的緊迫感和自覺性[3]。另一方面,通過新聞媒體和科普宣傳,讓公眾瞭解畜禽規模化生產的汙染危害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讓規模化畜禽養殖接受全社會監督。
  3.2統籌規劃,合理佈局
  在畜禽規模養殖場的選址、場區佈局等方面應從保護環境出發,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科學規劃和佈局本轄區內規模養殖場戶,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把好養殖企業的“***關”。
   3.3因地制宜,積極採取治汙措施
  根據天長市畜禽規模養殖現狀以及汙染治理技術的可行性,建議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3.3.1微生態發酵床養豬模式。微生態發酵床養豬是一種生態食物鏈迴圈,就是在豬舍內建立一個“微迴圈”,對生豬排洩的糞、尿利用培養的有效生物菌進行降解,變成生豬可食用的高蛋白營養飼料供生豬食用,從而形成一個“生態食物鏈”,既解決豬糞、尿的汙染問題,同時也提高經濟效益。
  該模式首先要製作發酵床。發酵床深度約90~100 cm,根據地下水位的高低,採用地上式、地下式等建造方式。床體由有機墊料製成,分為上下層。下層50 cm左右,主要用細小木段、秸稈和少量穀殼、鋸末製成。上層40 cm左右,由鋸末、穀殼、泥土、食鹽、少量米糠等營養物新增生物菌,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要求水分含量達60%***手抓緊一把物料,以指縫見水不滴水為宜***。發酵床建好後,夏秋季節經3~5 d發酵,冬春季節經7 d左右發酵,即可進豬圈養。
  通過該模式處理後可以達到以下效果:一是零排放,無汙染。微生態發酵床養豬豬糞、尿全部通過發酵床生物降解,不向外排放,發酵床地下水、土壤等環境經監測也無汙染,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二是成本低,效益高。雖然發酵床養豬建造費用比普通的豬舍略高,主要是每平方米發酵床需要幾十元菌種費用,但產出效益大幅上升。相比傳統養豬,可以節水85%~90%;而且由於豬場不需要清糞,所以1個勞動力可批次飼養800頭生豬,較一般豬場節約一半左右的勞動力;同時根據發酵床養豬的實踐證明,每頭生豬可節省飼料15%~20%。
  3.3.2沼氣池糞汙處理模式。該模式利用豬糞等建設配套沼氣池糞汙處理工程,為場區和周邊農戶提供生活用能源,從而減少豬場對周圍環境的汙染,帶來綜合效益。沼氣池糞汙處理系統包括儲糞池、發酵池、沼液池、沼液沼渣排出管道。年存欄生豬150頭、出欄生豬500頭的豬場建儲糞池15 m3、發酵池100 m3、沼液池50 m3、沼液沼渣排出管道1200 m。糞汙自豬場排出,先儲存在儲糞池,然後抽到發酵池發酵,產生的沼氣可輸送到周邊農戶,發酵殘留物通過管道排放到農田綜合利用。
  沼氣池糞汙處理系統是一個糞物產能系統,100 m3的發酵池每年可以供100家農戶日常用氣,沼液是一種很好的天然有機肥料,每一週期產生的沼液可灌溉當地1~2 hm2農田。該系統不僅可減少汙染,還能為農戶提供能源和優質的有機肥料,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無害化迴圈養殖種植模式,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了新的模式。
  3.3.3糞汙土地還原利用模式。該模式採取“雨汙分流、兩級沉澱、封閉排汙、綜合利用”的原則進行建設。一是建排水明溝,屋面雨水經排水明溝直接排入附近水體;二是建規格為26.0 m×3.3 m×1.2 m的三級沉澱池1口,池上加蓋預製板;三是豬場附近農田上建糞汙專用池,規格為2.5 m×1.8 m×1.0 m的15個,3.5 m×1.8 m×1.0m的1個,3.0 m×1.8 m×1.0m的1個,池上加蓋預製板;四是三級沉澱池內糞汙經吸汙車收集後運至田間糞汙專用池貯放作為有機肥使用。進行糞汙工程改造後,可明顯改善養殖場周圍的生態環境,把糞便作為有機肥不僅降低種植業成本,而且解決了糞便對環境造成的汙染,種植的農產品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從而保證規模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4參考文獻
  [1] 李雷雷.對川渝地區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工作的建議[J].中國牧業通訊,2010***2***:16-17
  [2] 朱永德,馬春明,王瑞.國外養殖汙染補償制度考察及我國養魚業的啟示[J].當代畜牧養殖業,2009***12***:47-50.
  [3] 苗蕾,寇淵博,李有,等.河南省畜禽養殖汙染現狀分析及對策[J].河南科學,2010***1***:94-97.
  [4] 周光,吳兆波.東遼縣畜禽養殖汙染現狀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環境科學,2009***6***:55-57. 

裝修工程室內環境汙染問題與解決的分析
土壤鉛汙染及其生物有效性評價研究進展
相關知識
養殖汙染治理模式探討
浙江省畜禽養殖汙染防治辦法
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投融資模式探討論文
市大氣汙染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
空氣汙染治理技術論文
大氣汙染治理宣傳標語口號
大氣汙染治理宣傳標語口號
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會計模式探討
基於人本理念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討論文
英國高校學生事物管理模式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