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是現代美術的開端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摘要] 在主流美術史研究中有主張現代美術的開端是印象主義的,也有認為是後印象主義的,可謂模稜兩可,懸而未決。確立現代美術的開端必須將開端的概念至於哲學的和歷史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因此,孕育現代美術的種子,並事實上成為古典美術走向現代美術分水嶺的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應該被確立為現代美術的開端。
  [關鍵詞] 新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現代美術
  
  拋開時間的劃分方式,就本質而言,目前美術史對現代美術開端的表述是模稜兩可的。首先,權威教科書普遍認為“自印象主義崛起,歐洲藝術的現代風采方見端倪。”原因是“從這時期起,藝術從內容到形式的變革,跳躍的幅度越來越大,革新的鋒芒越來越鮮明,從而引發了20世紀對傳統藝術的全面突破,出現嶄新的面貌……”[1]
  同時,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是“現代繪畫之父”已經成為了常識,因為他“對物體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為‘立體派’開啟了不少思路,其獨特的主觀色彩大大區別於強調客觀色彩感覺的大部分畫家。”據此塞尚儼然成為現代主義繪畫的先行者。
  後印象主義與印象主義是“相左”的兩種藝術潮流,因此林風眠將它翻譯成“反印象主義”。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現代美術有兩個不同主張的開端。而且,從邏輯上講,無論是印象主義亦或是後印象主義,都是對“傳統”反叛的產物,他們所解決的問題如“藝術語言自身的獨立價值”、“繪畫擺脫對文學、歷史的依賴”等觀念幾乎是所謂的西方現代美術流派如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的基本任務,這也是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正在著力解決的普遍性問題。
  因此,我們要問,現代美術的開端到底在哪裡?誰才有資格擔當這個歷史的、學術的重任呢?“現代美術的開端”意味著“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是歷史的拐點,是矛盾鬥爭的頂點,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質變的臨界點。馬克思認為: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從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飛躍。那麼現代美術以反傳統自居,其開端自然要推理到“傳統”的頂點。
  整個繪畫史表明,美術一直處於不停的完善之中。黑格爾曾將世界藝術劃分為三種類型:象徵型、古典型、浪漫型。[2]儘管他的討論是形而上的,與現實的美術流派之間沒有對應,但其對三種形態的藝術的普遍理念和感性形象,即精神和形式的統一與否的探討,為我們提供了思路。黑格爾認為“古典型藝術,是人類第一次完美的藝術,理想找到了現實的表達通道。”
  美術史表明,對歷史潮流採取吸收昇華態度的新古典主義是“傳統”在19世紀達到的巔峰。說新古典主義是“傳統”的巔峰,是因為其吸收總結了過去時代人類造型經驗的結晶,融合成完美的“典範”。首先,它集成了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的經驗,將透視、解剖、明暗、造型等繪畫技法作為重要的表現手段,並將真實的“再現”當作基本目標。第二,批判繼承發展了17世紀古典主義所崇尚的規則、秩序、均衡、典雅,通過大衛、熱拉爾、勒布倫夫人、格羅、安格爾等多位大師的努力,實現了溫克爾曼“高貴的單純與偉大的靜穆”的美學巨集願,也確立了壁壘森嚴的正規化。
  另外,新古典主義是“傳統”的巔峰表明,其對傳統造型的手段駕輕就熟。那種認為大衛和安格爾不重視色彩的觀點是偏頗的,只要看一看他們的畫就明白他們是色彩的大師。H.H.阿納森說“雖然大衛是一個極為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但是……他傾向於使他的色彩服從於古典的觀念。與大衛相反,安格爾把古典的明晰和浪漫的美感結合起來了,使用的是一塊既輝煌又雅緻的調色盤。”[3]為什麼後來的流派都要求解放色彩呢,其實就是反對新古典主義藉助學院的威權確立的規範。所以,一直美術史教學都有一個誤讀,認為古典主義的色彩能力弱,殊不知安格爾和德拉克洛瓦德素描和色彩之爭焦點在規則,而非方法!
  既然新古典主義是集大成的流派,他能啟發後面流派的“革命”嗎?眾所周知,現代美術就是一場大大小小的“革命”思維串聯起的歷史,否定之否定原理的表演場,思維原理片段化、發散化的藝術實踐。“革命”的動力和示範效應就來自新古典主義,這是歷史造就的。
  首先是啟蒙運動的衝擊,在法國,由於社會、政治和教會的壓迫,啟蒙運動表現得極為激烈,影響也大。新思想的傳播導致革命,尊重人類理性和人權幾乎是一切近代哲學思想的特徵,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在18世紀耳熟能詳。新古典主義美術正是在這種社會形式中發展起來的。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向封建階級奪權的呼聲上升,他們需要一種足以鼓舞自己的高大形象來促進革命的成功,用以排除羅可可藝術所造成的萎靡胭脂味。因此,新古典主義代表著一股借復古以開今的潮流,並標誌著一種新的美學觀念。大衛的《荷拉斯兄弟之誓》、《蘇格拉底之死》看起來是古典主義血脈的延續,其實它的精神是和階級社會變革連在一起,是封建時代的喪鐘。
  17***法國大革命以及其後的復辟和反覆闢的鬥爭,1831年和184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新古典主義經歷了19世紀歐洲偉大的社會變革的歷練,大衛本人的命運也在反覆鬥爭中浮沉。新古典主義美術由大衛到安格爾是一個轉折,在內容上由革命的、與時代相關的事件轉向了脫離現實的神話和純藝術的表現;在形式上由嚴格的古典主義風格走向了帶有華麗東方色彩的古典主義。同時,質疑權威、質疑規範的種子就在新古典主義操縱的學院派中滋生。1830年代,浪漫主義聲名鵲起,幾乎大部分浪漫派的重要的畫家都出自於古典的陣營,是古典派大師的學生,幾乎都沒有例外的出自學院。甚至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晚年也傾向異域情調,並注重官能性的表現,也構成浪漫主義美術的先驅。
  而浪漫主義美術產生於大革命失敗以後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他們提倡注重藝術家的主觀性和自我表現,以民族奮鬥的歷史事件和壯美的自然為素材,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麗的想象,誇張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現激烈奔放的感情。
  於是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對抗戲劇性的產生了,這為現代美術理念的產生提供了現實的和理論的溫床,即解放了藝術家的個性,也在顛覆權威的演示中將藝術得以蛻變的因素一一提出。
  第一個問題是理性與感性的現實矛盾。古典跟浪漫這兩種概念亙古以來就存在,古典是一種追求真理的態度,是一種傾向理性的追求。但是19世紀開始認為那種永恆的真理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當下感受到的情感是真切的,必需把它充分的發揮出來。因此,在題材選擇上,一個講究和諧與崇高感,一個偏愛衝突與爭議性。具體而言,古典畫家希望藉用古代已經有的某種典型來表達他們對現世的詮釋。而浪漫派的畫家則傾向個性的發揮與誇大情感的表達,他們偏好描繪當時的新聞事件而捨棄歷史記載的敘述,以至於像船難、西奧小島上的希臘與土耳其民族的屠殺這種駭人的新聞、七月革命等,都被積極地搬上畫面。
  第二個問題就是色彩與素描之爭,其實就是造型觀念和手段之爭。新古典主義用自己的威權喚起了人們對畫面本體的重視。色彩和素描所包含的造型要素被後起之秀解析。一方面,“(安格爾)的素描,作為線條的抽象性質的表現,把他的藝術和德加、畢加索的藝術聯絡起來。”[4]另一方面新古典主義對色彩的剋制,遭到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炮轟,推動印象主義發現了“光譜式的色彩”,“他們企圖摧毀存在於三度空間中的三度實體,去重新創造在有限深度以內起作用的色彩形式的固體和間隔”。[5]直至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冷熱抽象。
  第三個問題是畫面空間表達的問題。新古典主義畫家大衛對文藝復興以來的“透視消退法”形成的畫面空間嘗試“嚴格限制”。他認為“繪畫是古典浮雕的變體”,因此運用“實牆、中間色背景或不透明的陰影這一類的東西,來封住畫面深度。”這種探索,H.H.阿納森認為可能“在最終導致20世紀抽象藝術傾向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種看法是可以爭論的。”[6]
  結語
  自新古典主義達到“傳統”的巔峰,藝術的曲線在此發生轉折。重溫19世紀那個藝術的分水嶺間隔的兩端,新古典主義以及站在其對立面的浪漫主義藝術家,形式上互斥,實質上互補地共同構成了19世紀現代美術的精采開場白。“古典的一側引出了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浪漫的一側導致了象徵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抽象表現主義。”[7]
  現代美術、後現代美術的發展,誠如黑格爾所言。他認為古典型藝術的侷限性是依靠外在的感性材料去表現在本質上無限的普遍性,即心,這在理論上是無法完成的。於是他讓浪漫性藝術區取消了古典型藝術不可分裂的統一。但是,“感性現象就淪為沒有價值的東西了”。[8]目前現代美術的發展處於一種價值遲滯迷失的狀態,藝術家關心的要麼是技巧、形式,要麼是高韜的藝術理念。確立現代美術的開端,也就是要找到人類美術精神和內容分離分化的分水嶺,追尋美術本質的原點,為美術精神的迴歸做理論的鋪墊。
 參考文獻
  [1] 《外國美術簡史》(增訂本)[M]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次印刷,169頁。
  [2] [8]《美學》(縮譯彩圖本)[M]黑格爾原著 燕曉東編譯,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次印刷,24-31頁。
  [3] [4][5][6][7]《西方現代藝術史》[M]H.H.阿納森原著(美)鄒德儂 巴竹師 劉珽翻譯 沈玉麟校對,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年2月第二版,第1-17頁。

淺析民間美術在學校美術教育中的意義與價值
美術治療融於美術教育的意義初探
相關知識
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是現代美術的開端辯
新古典主義傢俱有哪些特點
古典主義詩人蒲柏生平簡介
中國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的區別有哪些
闡述傳統美術與現代美術的區別
中國現代數學的開山祖師馮祖荀閱讀答案
美國對資本主義外交政策的轉向
小學國學經典主題演講稿範文
國學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新古典風格裝修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