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板書設計範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板書集文字、符號、圖形、線條等多種表現方法於一體,對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其審美能力、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都有重要作用。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摘要:板書,作為教學技能之一,極易被人們所忽視,極少成為教育者研究的物件。特別是在多媒體盛行的時代,許多老師都用聲像俱佳的課件替代了傳統的板書。然而,好的板書,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夠將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學思想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清晰地展示出來。因此,板書是教學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技能,更是一門教學藝術,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發學生興趣,啟發思維,豐富想像,強化記憶,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自《語文課程標準》頒佈以來,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著我們的課堂,板書的功能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板書,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

  關鍵詞:小學語文,板書,數字

  一直以來,不論板書的載體如何變遷,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和學生利用視覺進行資訊交流的主要教學工具,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板書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良好的板書設計無疑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追求。板書設計無疑是小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的結合體之一。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板書設計,釐清其涵義,巧妙運用板書設計的方法,必然會增進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實現板書的教學功能,彰顯板書設計的重要性和功能。

  1.板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1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原則。這條原則是指板書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必須嚴格為教學目的服務。與教學要求有關的,就考慮板書;與教學要求無關的,就割愛放棄。

  1.2簡明扼要的原則。簡明扼要,就是要緊扣中心,把課文中最主要的內容,用最精煉的文字和符合學生認識過程的板書形式,一目瞭然地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1.3完整、系統、條理性原則。依據科學知識的邏輯系統性和學生學習的規律性,板書要完整、系統、有條理。具體地說,就是要根據課文的重點要求,按照課文的邏輯聯絡,用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構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提綱。要做到板書的完整、系統、條理,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層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根據教學要求,準確而精煉地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課堂上隨課文的講讀一詞一句逐步出現,並通過總結把這些詞語組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提綱。這樣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緊扣課文;既給學生以完整系統的概念,又富於啟發性。

  1.4啟發性原則。所謂啟發性原則,就是通過板書,促使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才能使板書富有啟發性呢?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從而做到板書的內容和文字精煉、準確,突出關鍵;板書的形式新穎、合理,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板書的符號運用恰當,清晰明確。

  2.內容美

  內容板書是一堂課中所有教學內容的凝練與彙集,它是一堂課、一篇課文乃至一個單元主要知識體系的精華所在。***1***思路明晰。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教師在設計板書時,應該將課文的"文路"和學生的思路有機地統一起來。具有美感的板書***比如用箭頭的形式***能把作者的思路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領會文脈,從而循路而學。***2***重點突出。每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有多項,板書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板書應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點來設計,這樣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把關鍵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並且用線條把這些詞語連起來,說明文章的結構。如果能抓住重點內容來設計板書,學生一看板書便一目瞭然,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3***簡潔明瞭。板書的設計不能過於複雜,應層次分明,簡潔明瞭。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抽象思維正處於萌芽、發展階段,綜合概括能力較差,不能理解複雜的事物及相互間的關係。因此,板書設計必須抓住主幹,緊扣中心,簡潔明瞭,學生才能弄清獲得了什麼知識,明白了什麼道理。***4***前後知識照應。如果某一教學內容需要幾個課時才能完成,板書時就不能只考慮這一堂課,還需注意後面內容的銜接。這樣在上第二課時或第三課時時,就可以在前面板書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完善。使幾次的板書能銜接成一個條理清晰的脈絡,這樣,學生看到的就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3.緊扣教材,為教學目的服務

  板書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必須嚴格為教學目的服務,不能什麼都往上寫,與教學要求有關的,就考慮板書;與之無關的,就必須放棄。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的教學要求是:引導學生按作者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學習作者以參觀路線為記敘順序的寫作方法,設計板書就要以參觀順序為主。根據遊記的特點,抓住作者行蹤,用線索式或圖示式設計出遊記的路線,這樣即便於學生掌握文章思路,又便於學生按遊覽順序進行觀察記序的方法,體現了為教學目的服務。

  4.把握好板書的時機

  課前完成板書可以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殊不知,學生面對一覽無餘的板書,可能會因為缺乏刺激而提不起興趣。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利用課前完成的板書,久而久之,板書成為一種裝飾,學生對板書就會變得越來越"熟視無睹"。事實上,板書的生命力恰恰在於它的動態生成性。富有生命力的板書應該隨著教學的程序,隨著學生的學習變化不斷生成。因此,教師在呈現板書時要掌握時機,富於靈活性。具有提示性的板書,可在課前完成;具有啟發性的板書,應在課中呈現;具有結論性的板書,應該等到"瓜熟蒂落"時,呈現在分析、歸納和總結之中。有如下幾種方式:***1***隨機板書,逐步完成。***2***課前板書,逐步揭示。課上只要將覆蓋在板書上的紙依次撕去即可。***3***集中板書,一次成型。在課堂總結時,邊總結邊板書,或用小黑板、投影儀、電腦等一次性揭示。板書時機掌握得好,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好的板書,能生動地體現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處理,清晰地展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文章結構層次;能準確反映出文章的主題,突出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覺,使學生一目瞭然地洞悉文章概貌;能讓學生對課文有個系統的認知,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題;能吸引學生注意,啟發學生思考,從而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要領。好的板書還有助於學生記憶、理解板書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板書沒計的基本要求是吃透教材,緊扣中心,簡潔醒目,工整美觀不同文體的板書設計各不相同。當然,板書設計也不能拘泥成法,一概而論,也應提倡百花齊放。

  篇二

  板書的設計對於一位教師來說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對於一位語文老師來說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板書設計要力求簡明、實用、構思精巧。用簡練的文字、符號、線條、圖形來直觀地反映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啟發性和感染力。因此筆者認為作為語文老師因十分重視對板書的設計,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們參考:

  一、應體現教材的思路

  合理的板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且能使學生通過板書對所學內容一目瞭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精心設計並確定板書內容、格式,力求體現教材的思路。例如,教學《玩出了名堂》時,教師板書課題後提問:“通過題目,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稍加思索,問題便提出來了:“什麼叫名堂?”“誰玩出了名堂?”“玩的是什麼?”“怎麼玩的?”……由疑而入,學生經過初讀、自主讀、逐段讀等環節,弄清了課文是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的。“玩”的實質是觀察、好奇心和求知慾,“名堂”則是發明與創造。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探究交流,清晰地敘述出“玩”與“名堂”的關係。師生經過共同討論交流,完成了以下板書:

  二、應突破重難點

  小學生抓重點、要點的能力比較弱。可是,抓不住重點、要點怎麼還談得上課堂教學質量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能否讓學生抓住重點、要點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採用口頭強調的辦法“這是重點,大家要注意”,往往效果不大,因為學生腦子裡難以留下痕跡。如果在講述的同時教師把重點內容中帶有關鍵性的詞語簡明地寫在黑板上,或者對重點段落進行單獨分析板書,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直觀的板書最有利於學生突破難點。這種優勢在識字教學、寫字教學中尤為突出。如教學生寫“家”時,學生寫起來往往是重心不穩,將其中的“彎鉤”寫得太彎,又偏右,使整個字重心不穩。一位老師先引導學生觀察“點”和“彎鉤”的位置關係,並告訴學生:只要“彎鉤”和“點”基本在一垂直線上,重心就平穩了。然後要學生寫,學生還是寫不端正。老師又講,學生再寫,就是寫不好。這時,老師要學生放下筆,看老師在黑板上範寫兩次,接著要學生寫,學生很快掌握了要領,把“家”寫端正了。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說的雖不專指板書,但道出一個同樣的道理。

  三、感悟文章含蓄的思想內容

  有的文章中思想內容比較含蓄,學生不好理解,此時就可通過板書設計予以標識,以啟發學生通過文字的有機組合感悟內容實質。如人教版第八冊精讀課文《古井》的思想內容就比較含蓄。《古井》講的是人們每天一大早就到古井裡取水以應生活之需。課文從絡繹不絕的挑水人群及路面總是溼漉漉的說明古井對人們的生存至關重要。文章借物喻人,以古井常年源源不斷地供給人們生命的泉水的無私奉獻,暗喻了鄉親們爭相幫助孤寡老人不計報酬的高尚品格。文章大致分為兩大塊,即古井提供生命泉水與鄉親們樂於助人。由此,板書可根據課文的點睛之筆"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來設計,即

  取水的人絡繹不絕幫老人不要報酬

  ***提供生命泉水*** ***陶冶人的品格***

  …不僅…還…

  這樣設計,可以啟示學生不僅從內容的兩廂對等的排列上明確要點,還能從遞進關聯詞“不僅…還…”上,對古井陶冶人們品格的寓意豁然開朗,很自然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四、重視心靈的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學生如果沒有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的過程,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面對優秀的文學作品只能是無動於衷。小學語文課本上很多寫人的文章,其中的人物都富有強大的生命力,應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設計寫一寫的板書環節,讓學生有抒寫心靈感悟的平臺。

  我在教學《天遊峰的掃路人》第三課時,出示課文最後一節:“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笑聲驚動了竹叢裡的一對宿鳥,它們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指導學生朗讀感悟。最後,我說:“同學們,現在黑板就是一個大的留言簿,讓我們將我們的收穫或祝福寫下來吧!”在優美的鋼琴曲中學生完成了相應的內容。

  總之,板書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是教學目的及重難點的直觀體現,是師生思維活動留下的軌跡。新課程理念指導著我們的課堂,板書的功能也發生了變化。板書,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只要我們認真關注板書,並把它當作藝術來設計,那麼,板書藝術的絢麗就指日可待了。

  篇三

  有人說板書是一種微型教案,的確如此。因此板書在語文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學重要環節。優秀的板書體現出老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情況,對教材的編寫意圖感悟程度,瞭解學生的程度。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以及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板書不僅是教學過程中知識的體現,更是教師和學生文字交流過程的集中反映,還是老師和作者、編者、學生的對話過程中產生的情感共鳴。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板書要在教學改革中與時俱進,努力實現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課前應對其內容和形式作精心策劃,既要突出教學的重點、體現課文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教師的教學思路,又要有利於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使作者的心、編者的心、教師的心、學生的心,融合在一起。構建一個和諧的格局。激發情感共鳴。並顯現出板書的新穎、精美、實用的特點。有的目的選用什麼詞語板書,書寫在什麼地方,怎樣用不同的顏色展示,用什麼方式連線,事前都必須作精心設計,周密安排,使之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便集中體現出本課的教學目標,思維導向清晰,使學生容易感知。避免信手拈來隨意書寫。讓作者的寫作目的得不到流露、編者的意圖不能實現、學生難以感知學習目標、教師完不成教學目標。事倍功半。簡明扼要語文教學的板書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行文方式。它通常用教師富有啟發性的簡練的言詞串聯課文中起關鍵作用的重點詞語,以點明寫作目的、體現編排意圖、實現教學目標、提示學習方法、總結課文內容、揭示中心思想的。如果板書內容瑣碎、龐雜、隨便,不僅顯現不出清晰的教學思路,還會擾亂學生學文的頭緒。因此,板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教師越來越重視。我從教二十多年,在語文教學中板書設計的設計中體會較深。優秀的板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化教學形式,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準確把握應掌握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感受美的薰陶。能把作者的心、編者的心、教師的心、學生的心,四顆心融合在一起。達到“四心合一”。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讓學生猶如醫生一樣,看到病人,腦海裡便浮現出“人體骨骼或五臟六腑”。但學生畢竟是學生,認識水平是有限的。教師應該怎樣做?設計好板書,這就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師面前的問題了。要設計好板書,教師不但要有較高的學識水平,還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設計能力、歸納能力、審美觀點,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心、作者的心、編者的心、教師的心融匯在一起,做到“四心合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汩汩泉流水,百折尚滔滔。”二十多年的點滴,僅供參考。為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板書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一、工整

  板書寫得工整是對老師最基本的要求,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出現什麼樣的學生,小學生模仿能力強。課堂教學實踐證明,老師隨便,學生也不認真。久而久之,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不到培養。工整的板書讓學生潛移默化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隨之形成。“上樑不正下樑歪”就是這個道理了。寫好工整的板書,學生的注意力也會被老師工整的板書吸引集中到課堂上來。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美的薰陶、感受到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藝術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嚴謹的學習態度、良好的書法意識,激發了學生練書法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簡單明瞭

  板書一般是以簡單明瞭來強化直觀效果,達到教學目的的。如果板書設計得不好,學生把握不住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領會不了課文蘊含的道理、瞭解不到作者的表達意圖、體會不到編者的編寫意圖、課文失去了運載功能、作者的心得不到流露、編者的意圖無法實現、教師完不成教學目標。也就是說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編者為什麼要把這篇課文編在這一冊、這一個單元。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學生應該學到些什麼。教師失去橋樑和樞紐作用,四心無法融合在一起。如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19課《頂碗少年》一文來說:根據課文內容教師就應該設計臺階式的板書,左邊故事情節的發展,失誤、失誤、成功。右邊展示課文蘊含的道理,這樣,學生將課文內容與課文蘊含道理融合在一起,文和道達到高度的統一,故事與中心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讓學生感受到沒有前兩次的失誤,就沒有後來的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四心”融合在一起 。

  三、形象自然

  “和諧”一詞在美學中指事物和現象各個方面的配合和協調,多樣化中的特殊的統一;在藝術中指藝術作品的一切組成部分間有機的聯絡;在板書中指各板書內容在排列組合上的恰當和勻稱,內容和形式配合默契。以《頂碗少年》的板書為例,板書內容只出現失誤、失誤、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臺階式往上升,意在成功是建立在失敗之上,同時更展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這樣,既簡單,又形象自然,建構比較完美,分散的內容通過一定的體系,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樣的板書構思嚴謹、結構精美。以立體的形式展示課文內容,使文中所反映的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按空間方位設計臺階式板書,顯示頂碗少年通過驚心動魄的拼搏獲得成功。沒有前兩次的失誤,就沒有第三次的成功,揭示了課文的中心。

  四、一目瞭然

  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的。清晰的板書使學生一看就能領會。如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第24課《隱姓埋名三十年》一文的板書,讓學生能清晰地看到王承書為了祖國的核試驗隱姓埋名三十年。在這三十年中,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依然回到祖國、果斷接受任務、終於研製出我國第一顆***、她的事蹟英明永存。使作者的目的得到流露“愛國奉獻”。使課文內容、寫作角度和課文中心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一眼就能看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讚揚王成書的愛國奉獻精神了。


中考語文作文備考方法
中考語文容易讀錯的字
相關知識
中小學語文板書設計範例
小學美術板書設計素材模板
教師節中小學生黑板報設計
小學美術板書設計圖片有哪些
中小學語文備課組工作計劃素材模板
中小學語文備課組工作計劃範文
小學語文讀書筆記心得
中小學語文手抄報
中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方法和技巧
中小學語文教育論文